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正文

《哥本哈根》开演 王晓鹰:为超女疯狂的别来看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14:40 扬子晚报

  28岁时,王晓鹰执导《魔方》一举成名,成为当时中国最前卫的话剧导演之一。20年间他排戏无数,近年来他导演的戏多是世界名著,如《怪物城堡》、《萨勒姆的女巫》,还导演过戏曲《赵氏孤儿》和《霸王别姬》,每部戏都能带给观众全新的震撼。1998年问世的话剧《哥本哈根》在王晓鹰看来,已经成为一部“新经典”,“这部戏在美国、欧洲、日本都很火,已经形成一个《哥本哈根》现象,国家话剧院有这个责任把这样的优秀之作引进来。”但他也坦言,《哥本哈根》有着深厚的人性思考和科学伦理探讨,“其形式和内容都对观众是一个挑战
,我不指望为超女疯狂的观众能来看。”

  爱超女的别来

  《哥本哈根》昨晚在南大的演出颇为火爆,1200张票预售一空,对于这样的盛况,王晓鹰直言没有想到,“当时我觉得能演20多场就不错了,原本只是想向国内观众做一个新经典的介绍。可到现在我们已经演了90多场,有一大半都不在高校,是在公共剧场里演的。”《哥本哈根》整场演出只有三个人,是三个灵魂的对话,有大段对白构成,很多专业性颇强的物理词汇,又是关于二战科学家的沉重题材,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但没想到,每演一场,“观众们都出乎意料的全神贯注,生怕漏掉每一个台词,每次演完大部分观众都留下来热烈地探讨,而且每次的交流都有新东西。”这令王晓鹰很是鼓舞,“这说明《哥本哈根》是有相当吸引力的,而且它很多义,结局也没有给出答案,观众可以产生各自的理解,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在文化普遍娱乐化、大众化的趋势下,话剧舞台也趋于浮躁,观众们越来越追求一种简单的娱乐,但是看《哥本哈根》,观众的审美感受不是娱乐。“但他们可以得到一种非娱乐性的欣赏快感,获得一种深刻的快乐,比如说对生活、对人、对世界、对人类的超乎功利之上的关注。”王晓鹰快人快语地说,“排这个戏,不仅对演职员们,对观众也是一个挑战,我不指望那些为超女疯狂的观众来看《哥本哈根》。”

  1000美金买进剧本

  《哥本哈根》的原剧作者是英国剧作家迈克·弗雷恩,2002年中国国家话剧院(blog)北美戏剧顾问胡开奇把《哥本哈根》的舞台脚本和演出录像带给王晓鹰,王晓鹰一看便决定引进该剧排练。记者原以为引进国外剧本版权会很贵,没想到王晓鹰淡淡地说,“只花了很少的钱,一千多美金吧。在话剧界都是这样,都认为话剧不是商业性的东西,是非营利性质。迈克·弗雷恩的出发点是能将有价值的东西让全世界人看到。”这一观点似乎和我们现在探讨得异常热烈的市场化、商业化相悖,对此王晓鹰解释,“其实国外除了政府扶持,还有很多的民间资金、基金赞助。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完全商业化,我们现在要么说让政府养着,要么就强调商业化市场化,好像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了,这是不慎重的。” 张楠、马彧/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