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电影问鼎奥斯卡:永远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11:38 北京日报

  当越来越多的黄皮肤黑眼睛出现在璀璨的聚光灯下、耀眼的红地毯上;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影片亮相各大国际影展;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人尝试着向美国电影奖项的最高荣誉——奥斯卡金像奖发起冲击……人们看到的却是,大牌导演铩羽而归,大制作影片名落孙山。

  如果说,奥斯卡是中国电影人心中永远的情结,那么这个永远到底有多远?

  华语电影在奥斯卡的最好成绩当属2001年获得4项大奖的武侠片《卧虎藏龙》。时隔5年后,已经51岁的李安凭借一部荡气回肠的美国西部牛仔片《断背山》捧得了第78届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奖,成为夺取该项大奖的首位华人。

  事实上,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市场不一样,想跻身那个圈子,仅仅靠电影是行不通的。就像李安自己说的“你必须要懂得如何运作一部电影”、“在好莱坞生存,角色之外的背后功课更重要。”

  有人说,中国大片姓“武”,名“侠”,字“功夫”,号“舞刀弄棒生”。也许是《卧虎藏龙》和李安的成功给中国电影人指出了方向,于是,在随后的几年里,国内“大片”风起云涌。《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以及《满城尽带黄金甲》无一不是走了同样的路子。这些“大片”虽然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壮观”,但在寻求问鼎奥斯卡的道路上却总是失之交臂。

  即使是在商业化色彩浓厚的美国,电影创作也并没有完全惟“大片”是图。在美国电影市场,一年拍摄的电影在600部左右,其中只有1/4出自好莱坞的几大电影厂商。因此,无论是像《世界大战》、《星球大战3:西斯的复仇》这样的商业巨片,还是像《破碎之花》这样比较小众比较艺术的电影,或者像《迷失东京》《杯酒人生》这样的独立制作电影,都有自己的展示空间。其实,从美国之外的包括威尼斯、柏林、戛纳等几个影响广泛的电影节近几年获奖作品情况来看,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在写实题材中展现丰富的人性,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创作的主导价值取向之一。相比之下,近几年中国导演拍摄的商业片偏离现实题材,虽然票房成绩不错,但从导演到影片都“落了一身的不是”。

  世界电影艺术百花齐放,中国电影虽然不必以奥斯卡奖为自己的惟一标杆,但奥斯卡奖作为世界电影最有影响的奖项,颇能揭示世界电影潮流的趋势,表明在社会思潮和大众趣味影响下,电影艺术类型、流派、技巧的演变和技术的前进。奥斯卡,它的标准也在变化之中,我们的电影人大可不必眼睛只盯着那一两个奖项。中国电影,不需要将奥斯卡视为永远。或许,永远也并不遥远。

  (据新华社)新华社记者崔月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