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白先勇谈昆曲:杭州最适合演《牡丹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09:05 青年时报

  昆曲《牡丹亭》99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而去国外巡演已需提前一年约定。“我从来没想到过,会有这样的效果。”白先勇说,在宣传昆曲之初,并未对收效有具体的期许,“做作家最好了,以前我从不接受访问的,不必抛头露面,不必见你们。但现在为了说服观众爱上昆曲的美,我不站出来讲也不行了。”

  于是,昨天在杭州浙江音像出版社做签售,白先勇谈昆曲,一说就是一个半小时。前来索要签名的昆曲粉丝们只静静围作一圈,聆听。这俨然是一堂介绍昆曲的绝佳讲座。

  要在杭州记录《牡丹亭》的巅峰时刻

  2月28日开始,电影版青春版《牡丹亭》便开始了在杭为期一周的录制。“导演是台湾金马奖的主席王童,舞美设计、服装设计还有艺术总监也都是他。整个班底都是最精良的。”白先勇说,整个制作费用约摸300万。

  而这样做是为了留住主演们青春逼人的样貌,纪录《牡丹亭》最巅峰时刻的情状。

  “那时候的灯光、舞美和如今的比起来,可都算是最简单的啊!我们现在调用了五台机器,从各个角度拍摄,哪个角度最美,就拿来用。而且和2004年的版本相比,在许多细节上,我们都做了精心的设计。譬如开场放置的一幅杜甫的诗词,和背景道具上宋徽宗的几幅墨宝,乃至一个座椅套的颜色,都来回换了好几次。”白先勇说,如果就故事本身来说,并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一些外部条件的改变,使得整部剧变更完美了。这次之所以来杭州拍摄,是因为全中国(不含香港、台湾、澳门地区)里,只有杭州大剧院的景深最符合。“但是,有这么好的剧院,杭州却没有人邀请我们来演。太可惜了”。

  演员和观众都年轻艺术才有生命力

  因为热爱,白先勇站出来做“昆曲义工”,可为什么单单白先勇一出面,昆曲《牡丹亭》就火了呢?

  白先勇说,自己之所以能推广成功,是基于两大因素。第一,制作时,邀请到了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投入。“虽然主演们都很年轻,但是教他们的老师,张继英、汪世瑜都是顶级的,还有翁国生等戏剧界人士都给予了许多建议和意见”。至于第二点,他认为推广的方向是否正确至关重要。“昆曲的危机,是在于逐渐老化。没有年轻观众,没有年轻演员,等于没有生命了。而打造青春版的目的,是要年轻演员继承老师的传统,用年轻演员吸引年轻观众”。

  在这样的思路下,白先勇考虑让昆曲走两个传播方向———在国内进高校推广,让学生们喜欢,然后踏上社会成为潜在的观众和传播者;在国外推广昆曲,则是要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尊重。

  对于现在层出不穷的“青春版”,白先勇给出建议,“要继承,也要符合21世纪的观众的审美观。一定要有观众,但不要去迎合他们的口味,而是要引导他们爱上传统文化”。

  年轻人独立了,我隐居起来写小说

  不知不觉间,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正式地演到了99场,而这次的DVD拍摄,算是第100场演出前的预演。“第100场的日子定好了,是在5月11日,北京的北展剧院。”白先勇笑笑说,如今的沈丰英、俞玖林好比“从大学一年级生变成了毕业生”,出山了,是时候该独立了。尔后,或许就要靠年轻人们自己努力。

  “我就回到圣芭芭拉写我的小说,隐居起来。这些年小说也在写,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我都花在推广昆曲上了,没有工夫坐下来。现在想推(昆曲)的人有很多,就让他们来吧!”话虽这样说,但问及70岁的他,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对面便又笑开了。白先勇承认自己为昆曲奔忙已筋疲力尽,但似乎对于“退休”这件事,他还没有想好。“他们要我帮忙的时候,我还是会站出来的”。

  另外,白先勇也有一个想法,就是把推广昆曲的经验和心得写成书,能让更多有心接棒的人获得一些动力和启发。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程茗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47,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