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飞天女神”走进深圳“大围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0日12:38  深圳商报

  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28周岁“生日”。为了在这特殊的日子献上一份厚礼,由深圳市龙岗区委、区政府倾力打造,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支持指导,龙岗区文化馆和深圳市群众艺术馆联合创作的大型原创客家舞剧《大围屋》,将于26日起在深圳大剧院连演3场。

  经过精心修改之后的这部深圳舞台精品,将以感人至深的客家先民故事、充满张力的舞姿和富有冲击力的舞台表现,向改革开放30周年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8周年献上一份文化厚礼。

  引人瞩目的是,刚刚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丝路》中表演“飞天女神”独舞的殷硕,将在《大围屋》中出演女主角“雪娘”,以她充满表现力的舞姿,展现客家女子坚强柔韧的性格。18日,殷硕和其他两位主演以及主创人员出现在深圳大剧院,为即将在26日、27日和29日华美登场的《大围屋》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精雕细琢“更好看更好听”

  深圳出品的客家舞剧《大围屋》在今年文博会艺术节举行了首演,并一口气演足了9场。这部历经2年、集合国内顶尖创作力量精心打造的舞蹈精品,以新颖的结构、精致的编排、一流的舞蹈,将客家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一经亮相便赢得了参加文博会的各国中外宾客的赞许。

  首演成功后,《大围屋》剧组并没有停止艺术创新的步伐,而是精益求精,虚心听取专家、观众和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对《大围屋》进行了艺术再创作。编导谭晓洪在发布会上说,在即将上演的新版《大围屋》中,进行了两大重要调整。一是为了使故事发展更符合逻辑和情感发展,对原先第六幕“梅子托孤”的故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改为由“梅老爷”接过“梅子”的私生子并将其抚养成人。二是对在原剧结尾处出现的“功名柱”进行了修改,使它更符合观众审美习惯,并安排了客家人再一次迁徙下南洋的故事尾声,对舞美和音乐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这部舞剧“更好看、更好听”。

  “客家精神”与深圳文化一脉相承

  悲怆激越的音乐中浮现着客家山歌的音调,充满情绪张力的舞姿演绎着客家先民的传奇,不论是迎娶雪娘时的“锁轿门”、舞麒麟,还是为竹子绑上鲜花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扎春笆”,在舞剧《大围屋》中,几乎每一幕都可以找到具有独特风情的客家文化印记。

  发布会上,刘兴范导演在描述他们的创作初衷时说:“深圳人就是新时代的客家人,舞剧《大围屋》不妨解读为一部开拓者的心灵史!”编导詹晓南认为,《大围屋》中的客家文化元素实际上与深圳这座现代移民城市的城市精神交相呼应。他说:“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各地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并衍生出属于这座城市所特有的氛围。在《大围屋》中,你能很明显地搜寻到这样的影子,它本身就是一部开拓者的心灵史,舞动了生生不息的客家魂,演绎了一部移民传奇。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8周年之际上演,有着特别的意义。”

  《大围屋》于8月26日、27日和29日进行第二轮演出,主题为“献给改革开放移民之城——深圳”。之后,该剧将在深圳各区和龙岗区各街道进行30场巡回演出,并应邀参加今年10月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和11月的广东省艺术节、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主题演出,努力冲刺国家级文艺大奖,还将把演出的足迹踏向海内外客属地区,为深圳文化进一步赢得荣誉。

  “豪华阵容”打造原创精品

  《大围屋》拥有一个令人艳羡的阵容,谭晓洪、刘兴范、刘勇、詹晓南,四位在中国舞蹈界“长袖善舞”的国家一级编导齐聚在大型客家原创舞剧《大围屋》中,共同担任这部舞剧的编剧和导演,联袂打造这台投资千万元的“大制作”精品舞剧,为深圳舞蹈树立新的艺术标杆。

  全剧约90分钟,共有8幕,即《序幕》、《梁塌了》、《立柱了》、《山醒了》、《烛红了》到《歌哑了》、《灯亮了》、《龙腾了》,一个个富有诗意的舞蹈段落巧妙衔接在一起,通过对发生在主人公雪娘、梅子、天树之间的爱情纠葛和慨然大义的舞蹈化描述,聚焦于大山围屋中一个移民家族所经历的几代悲欢离合,展现了客家人千年流转、万里迁徙的浩荡历程。

  在发布会上,扮演男主角“天树”的说:“这是一个情感复杂的角色,他对雪娘的感情是姐弟情,对梅子则是纯正的爱情,却在母亲的要求下无奈地与雪娘结为夫妻。”扮演女二号“梅子”的刘舒说自己被角色感动了:“梅子是个敢爱敢恨的姑娘,她心地善良,活泼开朗,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全体主创人员的努力,让《大围屋》走出深圳,走向世界。”最受瞩目的女主角“雪娘”的扮演者殷硕则在发布会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