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梅兰芳》:挂味儿与传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12:19  新浪娱乐

  解玺璋

  看了电影《梅兰芳》,觉得还不错。最初听说陈凯歌接了《梅兰芳》,以为他攥在手里一个“雷”,真担心会“炸”了他。因为前有《霸王别姬》,是他很难超越的;而且,《梅兰芳》毕竟不同于《霸王别姬》,它带着太多的禁忌,影片中的那副“纸枷锁”几乎就是其自身处境的写照。所以,对这部影片,我一直不敢太抱有希望。

  但是,看了影片,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陈凯歌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看上去远胜于张艺谋,有点当行本色的意思,算是回到了自己的本位。《梅兰芳》虽说还不能如《霸王别姬》一般“生气灌注”,但前“挂味儿”而后“传神”还是有的。挂味儿是传统京剧对于唱腔的一种讲究,是比字正腔圆更高的要求。这里的味儿,指的是音调的韵味,我现在拿它来比附电影,是说《梅兰芳》给我的感觉,也是挂了味儿的,特别是前面,从梅兰芳读大伯的信开始,到与十三燕同台演戏,再到因改戏而引发祖孙二人的冲突,最终发展到打擂,以十三燕的死来烘托梅兰芳时代的到来,几乎是一气呵成,又婉转悱恻,真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味道,境界全出来了,既摄人心魄,也使人陶醉。

  影片中的十三燕或以老生后三鼎甲之一的谭鑫培为原型,《四郎探母》《定军山》都是他的绝唱。王学圻的扮相、做派,以及舞台上的身段、声腔、念白,都有“一代宗师”的气度,尤其是最后那一段《定军山》,老将黄忠的风采与演员已经浑然一体。台下因观众闹场已是人去楼空,满目创痍,这时,十三燕一人立于台上,仍然一板一眼地把戏唱完。镜头从他的身后推过去,他的背影也给人一种凄怆、悲凉的情绪。吴刚扮演的费二爷适时掀起下场的门帘,我的心里蓦地涌起一阵催人泪下的感动。

  梅兰芳是这部影片的主角,他的成败似乎更关系着影片的前途。现在看来,小梅兰芳要比成年以后的梅兰芳味道更足一些。他与爷爷辈的十三燕相处的几场戏,都很有分寸。在邱如白的点拨下,他恳求爷爷允许他改变一下旦角演员在舞台上只唱不动的倾向;他把十三燕和他打擂说成是爷爷的栽培;打擂过程中,他的心理活动也表现得非常细腻,从应下这场擂,到第一场失败,再到第二场大胜,我们从他对爷爷的关切中可以体会到,他想兼顾长辈的尊严、座儿的神圣以及祖宗留下来的玩意儿的召唤,这在他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显示出新一代伶人的聪慧、坚韧和执著。影片中穿插了《汾河湾》《黛玉葬花》《玉堂春》以及新编京剧《一缕麻》的几个片段,也都恰倒好处,深得其味,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以及一些观众似乎很想把宝压在梅兰芳与孟小冬的交往上。他们二人,一个是伶界大王,一个是坤伶须生泰斗,一个如日中天,一个光艳耀人,可谓旗鼓相当,应当有一出好戏。但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可惜少了些“冬皇”的神气和韵味,似乎只是个“第三者”的身份,其神采飞扬,仪态万方的一面没有出来,也影响到黎明扮演的成年梅兰芳的发挥,可谓遗憾之至。窃以为,影片选择梅兰芳与孟小冬唱《梅龙镇》而不选择别的戏,也算是有得有失,兼顾了一些人的趣味,却使得影片在中间显得薄弱了一些。

  影片的大轴是梅兰芳在抗战期间蓄须留志,不为日本人唱戏一段,这在梅兰芳的一生中是很重要的一段经历。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主要就表现这一段。从影片的具体表现来看,以一个柔弱的艺术家,梅兰芳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表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和气概,以及对于侵略者的抗议,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我们在许多老艺术家的回忆中,都看到过关于此事的记述。丰子恺就写道:“每次看到他,我总首先想起他嘴上的胡须。我觉得这不是胡须,这是英雄的侠骨。他身上兼备儿女柔情与英雄侠骨!”然而,要将这柔情与侠骨在影片中融为一体,却绝非易事;剧作家和导演,包括演员,不痛下一番功夫,不炼就过人的胆识和想象力,也就达不到梅兰芳自身的艺术境界。这是影片在这里“传神”却未“入化”的关键,由于故事讲得太实,追求情节的出奇制胜,人物也就少了那种美的超越性的力量,少了诗的“气韵生动”,没有达到化境。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陈凯歌作品《梅兰芳》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