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还有出路吗--访国家一级演员丁广泉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1月07日15:31 生活时报
曲艺节将展示民族精粹
“外国人听不懂中国的曲艺”,这扇禁锢的大门近年来逐渐敞开。从1988的第一位在春节晚会上出现的洋人说相声之后,不同国籍的洋笑星在中国舞台上大显身手。在即将举办的国际曲艺盛会上,更是荟萃了一批中外表演艺术家。曲艺节组委会成员、国家一级演员丁广泉说,自从建国以来,老一辈艺术家就想把中国的曲艺介绍给世界。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没能如愿。曲艺发展几百年来,这次是破天荒地的艺术盛会,同时证明了中国的民族艺术已走向世界,喜欢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了解和愿意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首届北京国际曲艺节的剧目,大多是经过多年千锤百炼的传统曲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丁广泉说,我们要先把优秀的、传统的东西介绍出去,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的曲艺艺术,能吸引他们很自然地学习传统的东西。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曲艺节将充分地证实这一点,外国人希望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国人看到金发碧眼的老外操着熟练或者生硬的汉语在表演,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我们不是什么都要学洋,土的东西到了人家那里也是洋。这一点是值得喝彩的事情。
中国曲艺,创作滞后表演
相声本身的艺术特色以讽刺为主,后来虽然也出现了歌颂,但毕竟与传统的艺术内涵和底蕴不同。近年来的曲艺创作不尽如人意。曲艺形式韵律优美,毕竟古老的传统剧目,节奏速度与青年人追求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多年来曲艺工作者在创作上进行广泛的融合,仍没有成功的作品。原因包括自身的因素,曲艺创作条件差,创作队伍小,很多致力于相声曲艺创作的人感到前途渺茫,真正专心致志从事创作的人还停留在大部分的爱好者的业余水平。另一方面,专业创作者不写曲艺。老舍曾经写过几段相声,他说相声最难写,专业作者也体会到这一点,效率低、稿费低,所以少人问津,无以为继。创作队伍逐渐缩小,是曲艺人最担心的问题。
搭起中外艺术交流的桥梁
能够搞好这次中国曲艺节,可以更好地推动和促进中国曲艺,通过外国人表演把西方的表演形式融入到今天的曲艺创作过程。丁广泉教洋学生十几年,已有30多个国家、40多位外国学生,并且还在不断地教。他在教外国学生的同时,将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能被国人所接受的艺术因素,因此在他的作品表演过程中,时时渗透着创新。一提说唱,人们就认为以相声、小品为主,其实小品不是曲艺的一种,如小品《洋腔洋调》借鉴了很多传统相声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像化妆相声,说唱成分占得很大,有很多包袱是取自现代中外文化中间的差异。马三立的小品《学与唱》就可称为相声小品,带有化妆相声的表演形式,也归纳到说唱范围中。其次,随着改革开放,新鲜事物多,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过程中,西方也学习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外国人带来他们的现代生活方式,我们将这种现代意识融入文艺作品,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艺术交流中能感觉到现代人的时代气息,尽管是不同国度的事情,但国际共性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不能完全强调传统文化,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文化,关键是融汇贯通,这将是曲艺节要达到的目的。舒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