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影音娱乐

CCTV3综艺快报视频:文化遗产:北京天桥中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9:27 新浪娱乐
 
1 2 3

  有句话说得很好,民族的就是世界,很多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被重视,今年春节刚过,北京的中幡艺术团就把中国传统的中幡艺术带到了非洲大陆的埃及,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幡能在国外大受欢迎,原因之一就是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而遗憾的是,中幡这种老北京的杂耍,在国外深受欢迎的同时,很多的中国人甚至是北京人都不是特别了解,正巧这几天艺术团演出结束回国,就让我们的记者带您去了解一下中幡吧。

  天也不早了 人也不少了 咱节目开始了 头一场节目给大家表演中幡 咱们今天闲话少说 以练当先 对 拿起来 看看这位 这位是中幡泰斗 姓付 傅文友

  一个大拇指叫金鸡独立 咱们给出个难题 从后面扔起来 扔脑袋上 这叫瞎子打鼓照亮地 背剑上脑间 这也就是他脑袋 我脑袋非瘪了不可

  以上我们节目中展示的就是最传统的老北京天桥中幡表演,演员们耍的是一根十几米高的竹竿,自重有三十多斤,前面两个像说

相声一样的人用北京话讲叫量活儿,在旧时的北京天桥,每次表演前就是靠他们诙谐、
幽默
的对话来聚拢人气。如今带有量活儿的原生态中幡表演,已经很难见到了。很多人看了中幡表演会特奇怪,旧社会天桥卖艺的都是一些硬气功、摔跤这些小的杂耍,这么足足有三四层楼高的大竿子怎么会出现在老北京城呢?说起旧时中幡的起源,还有一段故事呢。

  中幡原名大执事,大执事并不是民间的物件儿,它可是明、清两代帝王行军、打猎时王旗的旗杆,所以才会有十几米高。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有一次去围场打猎,行军队伍走累了休息,几个旗手耍大执事玩被乾隆看到了,看着自己的龙旗上下跃动乾隆高兴不已,从此以后耍大执事,成为了皇宫里庆祝重要庆典必不可少的一项节目。直到清朝晚年,一位叫王小辫的关键人物将耍中幡从宫廷带到了民间,从此中幡得以在北京天桥出现。

  经过了几位传人的传承、改进,中幡的动作现如今已经发展到百余种,融入了中国式摔跤、杂技的技巧,表演难度也越来越高。新中国建国初期,周总理曾经专门到北京天桥看过中幡表演,并对老北京这门传统民间艺术予以高度评价。

  专家评价---天桥中幡是中国古老的表演艺术 它技高惊险 威武壮观 一脉相传 对于研究老北京民俗文化 研究整个民族文化传统 都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中国人历来讲究凡事要一帆风顺,所以中幡也被看作是中华民族之幡。随着社会对于

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关于中幡的整理、保护、演出交流也越来越多。可是由于中幡一脉单传的特点,目前中幡的正式继承人只有八位,如何能让中幡这门传统技艺得到更传承发展,还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