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没作大哥许多年!
http://www.sina.com.cn
中国娱乐网
阿忆:话题节目《谁在说》。2000年6月28日,《北京青年报》第41版上刊发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我把它复印了下来。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瀛海威登山不炒作》,我觉得很奇怪,"不炒作"还把这个消息登出来干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呢,我给大家请来了瀛海威的新任总裁韩旭先生。有请韩旭上场! (音乐带起掌声) 阿忆:请坐,韩总。 韩旭:谢谢阿忆。 阿忆:您刚上场,稍息片刻。我先给您介绍一下场上的另外两位重要人员。在我身后,坐着本栏目的首席观察人,他是资深信息专家,名叫"喜宏"。在您身后,坐着吉他手胡平。当咱们的话题特别有意思或者特别沉闷的时候,他会拨动琴弦。(音乐示范、掌声响起)咱们言归正传,这篇文章您知道吗? 韩旭:我看过。 阿忆:什么叫"瀛海威登山不炒作"?按照我的想法,"不炒作"的意思是咱们出了钱,让科学考察队完成考察,咱也就根本不宣传了。 韩旭:不是"根本不宣传",而是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这件事情。那么…… 阿忆:那么"从什么角度来说"叫做"不炒作"呢? 韩旭:在这次科学考察过程中,瀛海威公司是赞助商。但它并没有在很多场合作宣传,说自己是做赞助者,因为我们的最初目标和出发点,不是为了向世人说明我们是赞助商。 阿忆:那咱们的最初目标是什么? 韩旭:最初目标,一个是我们公司的考虑,另一个是我本人的考虑。 阿忆:咱们先说说公司的考虑是什么,然后再说说您本人的考虑是什么? 韩旭:公司的考虑主要是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探索一下网络公司是否可以在未来,利用网络这种新兴的媒体,与科学考察活动--特别是野外科学考察活动--结合在一起。探索自己能否在第一时间里,让更多的人知道考察的进展和结果,使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活动内容。通过网络实现这些目标,可能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能增加交互性。 阿忆:我以为您是资助中科院让他们考察一下珠穆朗玛峰现在有多高。(笑) 韩旭:不是。这次科学考察活动主要是环境探测。作为最早在内地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大公司,瀛海威始终致力于环境治理活动。对这次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活动,整个公司管理层都非常愿意参与。 阿忆:我想是不是这样,瀛海威出钱给中科院,然后联合上山,科学家做他的环境考察,瀛海威演示自己的传输功能,把最新信息及时传出去? 韩旭:应该是这样。 阿忆:这次登山活动有没有很多网民参加? 韩旭:登山之前,我们曾在网民中公开挑选出一位身体条件非常好的人,让她参加这次活动。可以说,报名者非常踊跃,但我们只能选择一位网民参与考察。 阿忆:在多少人当中挑选? 韩旭:报名人数我不太清楚,听说大概有好几千人。 阿忆:几千个人中选1个,那个人很幸运。 韩旭:是的,是一位小姐。 阿忆:咱不用"小姐"这词。(爆发大笑)管她叫"年轻姑娘"吧。 韩旭:是的,是一位年轻姑娘。由于我们及时传出信息,很多网民访问了我们的网站,提出了很多建议。我们又把这些建议及时反馈给了科学家。 阿忆:刚才您曾说,资助登山活动还有您个人的原因? 韩旭:我个人的原因是,很想为科学家当后台,直接参加这次劳动。(鼓掌)实际上,我这次随队考察,很多同事是反对的。 阿忆:他们纷纷说,韩总您的身体要紧,您不能去!(爆发大笑、掌声、音乐) 韩旭:正确正确非常正确!同事们很关心我,我非常感动。但另一方面我想,通过参加这样一个活动,这种所谓的"极限活动",可以锻炼一下我自己,增加征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大家可以从媒体上看到,这次活动实际上是蛮艰苦的…… 喜宏:韩先生我想请教一下,这个决策是您一个人做的,还是领导班子一起做的? 韩旭:应该说是,在我的推动下,由领导班子一起决策的。 喜宏:这个决策做出来,一定要得到反响。如果不炒作,这个工作行为的意义何在? 韩旭:我们考虑,其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我们能不能探索出一种新的业务模式。 喜宏:这个活动的结果,您觉得达到了您这个目的吗? 韩旭: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预想目的。 喜宏:由此我想到一个事实。贵公司的领导班子最近有一些调整,这种大型业务活动的决策由新任老总亲自推动,是不是有利于巩固他的地位? 韩旭:我们已经完成了调整。应该说,这种大型业务活动是我上任走到前台以后推动的第一个活动。其他大型活动我只是参与,但不是我推动的。 阿忆:在您做登山活动之前,搜狐网站在年初做了演唱会,因此名声大躁。联想集团推出FM365,北京人几乎在一夜之间统统看到了街头立起来的谢霆锋形象。您参加这次登山活动,难道跟他们那种宣传不一样吗? 韩旭:应该说不完全一样。我是一个非常普通非常平凡的人,我不可能成为公司的形象大使。我想我还没这么好的形象。 阿忆:搜狐用了一帮演员,联想用了谢霆锋,瀛海威用的是自己的总裁。就这一点不一样,但没有别的不同。 韩旭:有别的不同!坦率而严格地讲,我们参与这次登山活动不简简单单是一种赞助行为--如果只说赞助,我们就太不称职了,因为我们出的钱并不多--所以说,我们只是一个积极参与者。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能更为贴切。 阿忆:实际上只是两方面联合考察。 韩旭:但主要任务由科学家完成。 阿忆:环境考察的任务主要由科学家完成,但网络即时传递信息的试验由瀛海威做。 韩旭:瀛海威还要做一些后台工作。如果大家注意看中央电视台第1套节目的话,会看到我本人在山上抬煤气罐儿。对我自己来说,那是一个难忘的镜头。 阿忆:那时一定很多人说,你看人家瀛海威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儿!人家的形象大使不用谢霆锋那样的演员,而是用一条戴眼镜的大汉。这条大汉子是瀛海威总裁,人瀛海威的总裁能抬煤气罐!(笑) 韩旭:如果有这种效果的话,我觉得挺高兴。 阿忆:在您的"不炒作"的宣传中,我们经常看到中国人不大熟悉的一个词汇,而且是一个英文词。那就是CEO。说您是瀛海威的CEO。我听很多人从海外回来的人跟我说,全世界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是CEO。但我看到咱们中国好多网站的首席执行官都管自己叫"CEO"。您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儿吗? 韩旭:在网络公司里,这种称呼比较流行。在瀛海威,我本人也被冠名为"CEO"。但坦率地讲,到今天为止我本人对CEO这个角色的理解还很不准确,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 阿忆:是抬煤气罐儿的。(爆发大笑、掌声、音乐) 韩旭: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说的有道理。我在公司里给自己的定位是,为更多的一线工作人员,做铺路搭桥的工作。 阿忆:怪不得那些被您服务过的上过您的路走过您的桥的人,当他们得知您要上珠峰,都不让您去!可能是您平时关心他们关心得太厉害了,所以他们才这么照顾您的身体。可是我看过您的履历,你是1963年生人,仅比我大1岁,但涉及到是否上珠峰,似乎您手下的人都把您当成了老人家。 韩旭:平时在公司,虽然我不是很厉害,但应该说还是蛮严肃的,不像今天说话这么比较轻松。(笑) 阿忆:是被我害的。 韩旭:是你引导的。 喜宏:韩总我想就此请教一下。您刚才说CEO这个角色您的认同有一段距离,我想请问一下,贵公司有没有运营官COO,财务官CFO,技术官CTO,信息官CIO? 韩旭:目前除了信息官CIO没有,其他都有。 喜宏:您的衔头可以叫"总裁",也可以叫"CEO"。你觉得这两个叫法是不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 韩旭:是的。 喜宏:入主瀛海威以来,您是不是能有意识地推广平实的COO组织系列,淡化过去的金字塔式的总裁行政制?你有这种想法吗? 韩旭:应该说,是自觉不自觉地朝这个方向过渡。 喜宏:我的理解像攀登珠峰这类事,应该是有一个团体在做决策。 韩旭:是团体在做决策。 阿忆:但却是在韩总的牵头下。 韩旭:确实是在我的推动之下。 阿忆:可这个团队并不推动韩总,而是拖韩总的后腿,告诉您不要去,身体要紧。(笑) 喜宏:但还是韩总能量比较大,他能抱煤气罐儿!(大笑) 阿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您在这次活动中还是蛮有个性的,好像很善于冒险。否则,您也就在北京搞个演唱会算了。 韩旭:并不是"很善于冒险",准确地说,我是"不怕冒险"。
阿忆:小时候,您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敢打敢冲的孩子吗?
韩旭:应该说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学习不太好,但是很会玩儿,各种各样的玩儿法我都会。
阿忆:1963年出生的人都玩些什么呀?
韩旭:弹球和弹弓,还上树掏鸟儿窝。
喜宏:也爬过香山。(笑)
阿忆:那个时代,如果一个孩子非常善玩儿,那老师对他的评价一定不高。
韩旭:是这样的,所以我上小学时不是好学生。
阿忆:上中学以后是好学生了吗?韩旭:初中的时候还不是,高中以后有了逐步转化,但已来不及成为好学生了。(笑)不过,起码应该说我不是落后学生。
阿忆:老师怎么评价你?
韩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高中一位老师开玩笑说的。他说,你考不上大学!(大笑)
阿忆:那结果呢?
韩旭:可能是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刺激和震撼,我一时掷气,要考考试试。于是乎,就这么蒙着考上了。(笑)
阿忆:考上哪儿啦?
韩旭:北京师范学院。
阿忆:就是现在的首都师范大学。在哪个系呢?
韩旭:生物系。
阿忆:那很奇怪。你过去作金融,现在做网络,但当初选择的却是生物?你不会当初就选择电脑或风险投资吗?
韩旭:当时选择什么系,选择什么专业,我几乎没有任何概念。
阿忆:乱选的?
韩旭:也不能说是"乱选"。那时报志愿,基本上是老师给你怎么报你就怎么报,并不知道自己怎样选择学校和专业。
喜宏:是老师给你做了一把CEO。(笑)
阿忆:老师怎么会给你选择生物系呢?他知道你家里养猫养狗?
韩旭:不是!(音乐带起掌声)其实,我今天也不喜欢养猫养狗。因为我太贪玩儿了,其他各门功课都不太好,偏偏是我上中学时生物实验做得比较好。
喜宏:掏鸟窝就是最好的实验。(笑)
阿忆:生物实验课上,你展现出了宰兔子杀猫的天才本领?
韩旭:那时候宰兔子杀猫就太奢侈了,宰宰老鼠就行了。
阿忆:大学时代,您的生物学得好吗?
韩旭:不能说很优秀,应该说是中上等。
阿忆:毕业时,您走上社会选择的第一个单位是什么?
韩旭:那是1985年,毕业生都要服从组织分配,不能自己选。
阿忆:组织把您分配到了什么地方?
韩旭:北京医药局,现在叫"北京医药总公司"。
阿忆:在那儿做什么?研究药?
韩旭:在局里一个中专学校,作团委书记。
阿忆:北师院毕业,理应做老师,但您应该教生物。
韩旭:那个中专学校没有生物课。学校看来看去,知道我在大学做过学生工作,正好这里的团委书记是个空缺。就说,你就干团委书记吧!
阿忆:听到这个消息您回到家一定大哭了一场。(笑)
韩旭:我没有。当时没有今时今日这么多新思潮新观念。当年的观念就是组织分配你到那里,你就去哪里工作。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选择什么东西。
阿忆:您觉得高兴吗?
韩旭:蛮高兴蛮喜悦的!毕竟是参加了工作,不用再读书了。
阿忆:而且还能挣钱。
韩旭:是的,第1个月拿到工资非常兴奋。
阿忆:那时挣多少钱?
韩旭:不到50块钱。
阿忆:当时的50块钱可能是现在的800多块。
韩旭:应该都不止!所以当时看,已经很知足了。
阿忆:在团委书记之后,您又做了什么?
韩旭:离开医药公司,去了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也就是中国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
阿忆:我在写《共和国日记》时,写到了这家公司。我记得,它是1985年成立的,隶属于国家科委。也就是现在的科技部。您进入这家公司是哪一年?
韩旭:1986年底1987年初。
阿忆:职务是什么?
韩旭:项目经理。
阿忆:项目经理可不是经理。实际上,很多人出去谈判,上级老板都会给他随手封一个名头,叫"项目经理"。
韩旭:可能是为了好听。其实,项目经理下面只剩下秘书了。
喜宏:那这经理还是够大的,还有一个秘书?
韩旭:秘书是一个部门的底儿。
阿忆:韩总比这个底儿仅高1级,实际上,就是业务员。
韩旭:对!
阿忆:那咱们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这位姓韩的业务员都做过哪些工作?
韩旭:印象最深的是,为所谓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我们开始给非公有制公司做贷款和投资。
喜宏:就是给他们白送钱?
韩旭:按照今天的观点,当时就是给人家送钱的。
阿忆:怎么讲?
韩旭:当时我们并没有严格的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尽管我们完全按照西方模式搬进了一套项目评估和贷款审查的做法,但毕竟是对项目的后期管理和整个风险控制没有经验。我们只是一帮年轻人在一起,因此经验不多。
阿忆:也就是说把钱送给人家,根本没想到要拿回来?
韩旭:我们的可行性报告做得非常漂亮,计划有很好的收益,但最后几乎都回不来。
阿忆:可行性报告是1986年出现的一个新词儿,当时听起来十分新鲜,就像1998年听到风险投资一样。但谁又想到,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竟出现在1985年。
韩旭:而且是诞生在车库里。
阿忆:给我们具体描述一下那个车库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点?
韩旭:在北京虎坊桥劳保馆附近。劳保馆现在叫"劳动保护博物馆",那个车库就在它的北侧,是一溜儿平房。当年,我们把车库改造了,在那里成立了公司。
阿忆:现在这车库还在吗?
韩旭:不太清楚。
阿忆:那里租金特便宜是吧?
韩旭:非常非常便宜。
阿忆:我建议瀛海威把这间车库找出来,隆重挂上一个牌子,上写"韩总曾在此工作。"(大笑、掌声、音乐起)
韩旭:那个公司好玩的事情很多,它毕竟凝聚了从欧美留学回来的一批年轻人。那个时候,我们公司85%的员工都是年轻的归国留学生。我对这个公司最深的印象是,大家的工作很有朝气,没有传统公司的感觉。令我很兴奋的是,我们上班都要穿西装。那时,穿西装上班,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所以觉得非常兴奋。
阿忆:在车库里,穿着西装,搞风险投资。浪漫!
韩旭:1987年,我们从车库搬进了一个很高大的大礼堂,实现了开放式办公。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开放式办公环境在当时的内地绝无仅有。我们用小隔板隔出一个个单元,又连成一片,抬眼一望便是一个一望无际的开阔环境。
阿忆:我觉得很奇怪。如果一个公司里集结了一大批从国外回来的人,他们都会告诉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老板说,您应该怎么怎么样,因为外国就是怎么怎么样的。而且,咱这是风险投资,投资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回报。没有人这么告诉您的老板吗?
韩旭:我们总裁就是从哈佛大学回来的,当时我们完全是按照西方管理模式来做的。后来我们总结经验,都感到很遗憾,因为当时的基础配套环境不成熟。我们失败的原因是,我们的观念太新了,跑得太快了。后来,我们不断调整步伐,不断总结,我们的公司才稳健地发展起来……
阿忆:"稳健地发展起来"?我的《共和国日记》里还写着,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在1998年6月23日破产倒闭,不复存在。您当时没哭吗?
韩旭:我1988年就离开了。阿忆:有远见,10年前就跑了。(窃笑)
喜宏:当时作为风险投资的项目管理者,一个项目丢下去,它的成熟度的比例有多大?比如说,10个投资项目里,有几个能存活?
韩旭:我自己做的直接投资项目,不能说全死了,但都是没达到预想目的。死的比较多,剩下能活着的,但是半死不活。(笑、掌声、音乐起)
喜宏:1亩庄稼地,撒下一大批玉米粒儿,最后只有3株玉米,还不知道它结不结果。于是农民说,这是土地的问题。
韩旭:不光是土地问题,也有我们的经验问题。积极地来讲,那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对我今天的发展,意义非常。我要感谢那家公司的是,它很注重培训。因此在14年前,我就知道了投资风险最基础的概念和原则,知道了怎么操作管理,知道了怎样控制
喜宏:失败是成功之妈。(笑)
阿忆:喜宏老师的话总是这么通俗易懂。
韩旭:离开这家公司,我去了一家旅游信托投资公司。
阿忆:跟风险投资还是有点儿像?
韩旭:非常像。实际上,它是一家新成立的旅游信托公司,它是想利用我过去的经验,把投资业务迅速做起来。阿忆:您刚从"成功之妈"那儿学到了好多经验,马上就到了一家新企业,这两个公司的类型还很像,那您是不是真的成功了?
韩旭:成功的比例很显著地提高了。今天看,我当时做的投资项目一半以上都能比较健康地发展,有的今天还在存活着。
阿忆:至今存活的这些企业,有没有哪个特别著名特别茁壮,一提我们大家就知道?
韩旭:提起来不好意思,它的科技含量不是很高,是深圳的一家五星级酒店。
阿忆:我的印象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风险投资对象,全都是高科技企业。酒店好像不在投资行列之中吧?
韩旭:我们开始的时候决定,从非常基础的行业做起,然后逐步过渡到科技投资领域。一个公司要想正常运营发展,除了要有比较好的环境,还要有基本的现金流支撑它。由于科技投资的成活率比较低,所以我们决定从基础做起,然后转向高科技。但是,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我们后来没能来得及完全转型。
阿忆:这个公司没继续做下去?
韩旭:是的。
阿忆:那您又流落到了什么地方?
韩旭:流落到了广东,是在广东省政府派驻香港的一个公司里工作。
阿忆:那是哪一年?
韩旭:1989年。
阿忆:我听您这短暂的一生里,已经有好几次长征了。
韩旭:是。所以很多同事和朋友认为,与同龄人相比,在我发展的历史轨迹里,好像是工作岗位变化比较频繁。但今天回想起来,可能正是这种频繁变动,使我增大了视野。
阿忆:使您有了许多"成功之妈"。(笑)1989年,咱们中国人的视野还是很狭窄的,香港曾使您眼界大开吗?
韩旭:是。那时的香港经济,正好遇上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在那里,我真正体会到了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的态势,懂得了游戏规则,学到了克服困难挑战风险的应对能力。
阿忆:当一个人眼界大开,发现某个环境有利于自己发展,他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哎哟这儿太好了,我不想回去了,干脆就在香港发展吧,甚至干脆找个机会,跑到美国去算了。另一种态度是,原来那个环境不好,我要带着先进经验回去,去改造家乡。您好像是后者?
韩旭:坦率地讲,当时并没有这么清晰的想法,我回来只是因为中国人的老观念。也就是,"故土难离"。我不仅在香港工作过生活过,也在外国住过,那里尽管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有很多工作机会,但按我个人的性格,到了学得差不多,还得回来。那毕竟不是我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阿忆:就是呀,未来还有一个瀛海威在等着您,您必须回去。那这个时候,离您后来到瀛海威,还有多远?
韩旭:还有五六年时间。
阿忆:这五六年中又换了很多单位?
韩旭:截至到今天,只换了一次。就是离开香港公司,加盟中国兴发集团。这个集团就是瀛海威公司的控股公司。
喜宏:我的印象是,韩总入主瀛海威之前,实际上是在中兴发集团工作?韩旭:也在瀛海威公司担任执行董事。
喜宏:也就是说,您对瀛海威的了解不是从搬到瀛海威上班的那天开始的?
韩旭:我不是瀛海威的新人,其实,我是老员工。
阿忆:我记得,瀛海威是1995年建立的,兴发集团是从第2年开始,才成为瀛海威的重要投资商的?
韩旭:1996年,瀛海威增资扩股,兴发集团介入。
阿忆:兴发对瀛海威的关系,也就是风险投资推动网络高科技的关系。是吗?
韩旭:是,完全是风险投资助长高科技的模式。
阿忆:提到瀛海威,我们一定会谈到一个非常敏感的人物,她就是张树新。我知道,是张志新夫妇在1995年5月最初的创办了瀛海威,你们兴发是第2年才给他们作投资。那最后,张树新为什么会辞职,她辞职几个月后又闹了一次高级管理人员集体辞职,此后瀛海威又是两度易主。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这是怎么回事?
韩旭:应该说,无论是张志新夫妇也好,还是那部分高级管理人员也好,他们都曾因为在瀛海威工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毕竟是第一个倡导和推动互联网向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分子。
阿忆:比如我,我就是在张树新那里第一次听到什么叫"瀛海威时空",知道了什么叫"上网"。我甚至觉得瀛海威跟我很有渊源。我曾在《北京青年报》作专栏撰稿人,当年跟我合作得特别好的上司夏鸿,曾带着他的一批下属,集体跳槽,去了瀛海威,做公关工作。这批朋友离开北青报,使我觉得那里不再有意思,我就转到了北京电台,参与《人生热线》栏目。但转到电台,仍没脱去与瀛海威发生关系。当时,这个节目的一位主持人叫"林白"。那小孩儿非常喜欢电脑和网络,他给张志新打电话,要来一套设备,第一个把电台热线直播节目和网络联在了一起。就是那时,我第一次知道怎么拨号上网。
韩旭:你现在还是瀛海威的网民吗?
阿忆:对不起,我一直不是。但我是从瀛海威那里学到了最初的网络知识,知道了什么叫做"聊天室",知道了网络经营是什么,懂得了网络总有一天会电子传媒拧在一起。所以,我要谢谢瀛海威。
韩旭: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能成为瀛海威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网民。
阿忆:我有一个障碍。有一次,北京电台那位把瀛海威电脑和瀛海威时空引进来的主持人跟我说,"瀛海威太骗人了"!
韩旭:他怎么会有这种说法?
阿忆:我也不大明白这话的意思。他好像是说瀛海威的网速太慢,所以后来朋友给我安装首页,我没敢要瀛海威,而是选择了网易。
韩旭:瀛海威网民确实知道,瀛海威系统有一段时间的确有一些不太好的征兆。
喜宏:是不是当时访问网站的人太多了,引起了爆棚?
韩旭:应该是这样。当时,我们整个国家的网络速度都跟不上,所以造成了很多客户投诉。尽管阿忆不是我们的网民,但依然接受你的投诉。
喜宏:我记得中关村有过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从此向北1500米。"那是瀛海威公司一个很小很小的门,但这的确是一种引领者的姿态。请问韩总,您觉得这个牌子现在还有没有存在意义?为什么它不在了?
阿忆:因为瀛海威搬家了。(笑)韩旭:在瀛海威公司的发展史上,这个招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但它毕竟有鲜明的局限性,今时今日,我想各位朋友对网络的认识已远远不是当时那种样子……
阿忆:早就不是1500米了,是1厘米!(大笑)喜宏:瀛海威是业界引领者,登高望远,眼光比别人超前,韩总还在珠穆朗玛峰上看望过全世界。既然有业内经验,又有如此招牌和中兴发的资金实力,瀛海威为什么没在网络商机大潮滚滚而来的时候做到潮头第一?
韩旭:这个问题问得蛮尖锐!但是,瀛海威公司并不太在意自己到底是第几名,我们更关注现在和未来我们到底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也就是说,客户需要我们做什么,这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
喜宏:接下来这个问题更尖锐。您说对客户的服务是您现在关注的一个热点,是中心工作目标,那么请问您,您主政以后,瀛海威在客户服务方面会比原来有什么长进?韩旭:此时此刻,应该说还没有什么太显著的长进。当然……
喜宏:希望在前面,光明在前面,是这个意思吗?
韩旭:希望和光明都在一个很快很短的时间之内。
喜宏:不用拿望远镜就可以看得到。(笑)
韩旭:不用,不用,就在眼前!很快,我们就会推出全新的服务。
喜宏:我注意到,最近瀛海威把商标改了,域名也改了,这跟您说的即将获得的胜利成果是不是有一点关系?
韩旭:这是瀛海威团队重组和业务重组的一个环节。
喜宏:这个重组计划是中兴发的意思,还是您的意思?抑或是瀛海威系列高级决策人共同的意见?
韩旭:它是在聘请外国专家参与的基础上,由瀛海威高级管理团队集体谋划,最后共同得到的智慧结晶。
喜宏:据说,你们请来麦肯锡为瀛海威诊断?
韩旭:是的,我们主要请的是麦肯锡,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美国专家和亚洲专家。
喜宏:您给我这么一个印象。作为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您在过去的10几年中,有过好几个"成功之妈"。现在看来,似乎是中国的"成功之妈"还不够,还要请几个洋妈来。(笑)是这个意思吗?
韩旭:我们团队深切地意识到,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无国界的世界,它需要一种国际化的视野。我们很难讲什么是"中国网络",因为我们的网民是拿国际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每一个网络公司的。所以,我很希望我们的管理团队能从海外聘请一些高级管理人员。我们的目的是,迅速融入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之中,迅速缩短与海外的距离。
阿忆:咱们聊了这么长时间,我想很多观众可能有话问您。在节目开始前,我替您问了大家一下,说有没有人不知道瀛海威是什么,居然有8个观众举手。我想现在这8位观众大概知道瀛海威是什么了吧?瀛海威有很多其他业务,但我们知道它首先是因为它是一家有名的网络公司,而且是中国第一,本应该是中国的网络老大。说到这儿,我忽然想起飞跃黄河的柯受良曾唱过一首歌,名字是《没做大哥许多年》。(爆发大笑、掌声、音乐)建议韩总在节目结束之后,上街去带一盘儿。
韩旭:得去找一找这种感觉!
阿忆:希望新任瀛海威总裁,能让瀛海威像过去一样,变成真正的老大。
韩旭:我希望是这样,但要在瀛海威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想,我个人的力量不一定能达得到,但我相信,我们的团队力量是巨大的。
喜宏:我先插一句。除了网站,瀛海威公司的业务定位难道还有别的?
韩旭:很多朋友容易只拿瀛海威当网站。实际上,瀛海威的业务涵盖了网站和接入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具有一定电信职能的准电信运营商。在信息产业部开会时,会员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互联单位,一种是非互联单位。非互联单位也是电信运营企业的一种,瀛海威即是。它除了网站以外,还有电讯业务。
观众1:您好,韩总。我的第1个问题,目前瀛海威的盈利状况怎么样?第2个问题,如果盈利,是盈在哪儿,如果盈利状况不好,输在哪儿?第3个问题,目前纯网络企业的生存状况是不是不太好?现在有一种说法,网络企业只有与传统企业很好地结合起来,才有前途。所以我的第4个问题是,您认为网络企业和传统企业结合的关键在哪里?韩旭:瀛海威公司发展到今天,应该说离真正盈利,还有一段距离。按照公司重组计划说,我们希望依靠科学管理的手段,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市场开拓,最终在2001年下半年达到收支平衡,略有赢利。网络业内有一句开玩笑的话,说现在的网络公司在烧钱。我虽然不完全赞同这句话,但我仍然同意网络公司真正意义上盈利不是在短期内能实现的。而且应该说,真正的盈利模式--比如说现在大家觉得最有信心的"B
to B"模式--还没有完全被确定下来。很多其他的业务模式也都是在探索和发展之中。网络的成熟有待于包括市场因素在内的各种基础环境的成熟,有待于人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理解。只有电子商务使我们有效地提高了效率,真正极大地降低了成本,网络企业才能达到真正盈利的春天。今时今日,如果网络公司开始有这种非常非常务实的态度,那它将会是非常非常有前途的行业,而不是一个只知道"烧钱"的行业。(鼓掌带起音乐)
韩旭:我把你的4个问题混在一块儿回答,不知你满意不满意?
观众2:我北京工商大学学生,而且跟您一样,也是学生物的。我想问,是什么力量使您从一个团委书记转化为一个商业管理者?什么力量使您完成了这个重大的人生决策?
韩旭: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但我当时的想法实在是太简单了。我只是抱着好奇心和尝试心理,一头就扎进去了。
喜宏:韩总当时有没有想赚点儿钱的动机?
韩旭:当然有。但当时物价比较低,所以赚钱的冲动没有现在强烈。
喜宏:所以目标也比较低,当个"万元户"就行了。
韩旭:当时的"万元户"可不得了,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要知道,我当时的月薪是50几块钱!所以,我根本就不可能想当"万元户"。我只是想改变一下个人的发展环境,觉得经济行当应该很有意思,想去试一试。
阿忆:这不需要勇气吗?韩旭:当然需要,但勇气不需要很大。当时,我是从国有机关转到了国有企业,我需要跨越的门槛儿不是很高。如果当时是几个哥们儿弟兄成立一家公司,那确实需要勇气,我当时想也不敢想。
喜宏:韩总原来学的是生物,转到金融领域是不是有些专业困难?我想很多年轻朋友都会关心这件事。
韩旭:从这个角度看,我当时的转行可确实太大了。但是今天看来,我当时选择的切入点比较恰当。我去的是中国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它既是风险投资公司,又是一个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我之所以能进这个公司,主要原因是它做风险投资需要技术知识,而我是学生物专业的。我是拿着生物,进了金融机构。而且这家公司好就好在培训--它几乎每天都在培训员工--所以我一边工作,一边迅速地为自己打下了经济知识和金融知识的小底子。如果没有这个特别好的契机,我很难完成这个转型。喜宏:看来,韩总是在告诫那位同学,学生物也可以赚银行的钱,但要先参加培训。那您作为生物学的研习者,后来进入金融业,最后又进到了网络业。现在回头看,生物、金融、网络都是21世纪最热门的行业。那撇开瀛海威不说,如果您还有就业跳槽的机会,您会选择哪一行?换句话说,在这3项事业里,您觉得你对哪一门更有兴趣?
韩旭:主攻风险投资,把网络公司做好,而后转向生物制药。
喜宏:就是说,韩总想在人生的8848制高点上掌握3个最热门的领域。
韩旭:我的主业只是投资和金融,其他的也属于我的工作范畴。(鼓掌带起音乐)
观众3: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我对瀛海威公司的了解,已经有四五年了。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过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说瀛海威公司救治过一个天天上网的癌症女孩,她的网名是"Rose"。我想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更加具体的内容--比如说你们公司是有目的地帮助她,还是自发的?是怎样组织这个行动的?你们是否只是在网络上安慰鼓励她--好像当时有上千人都帮助过这个女孩子。请您回答完这个问题我再问第二个。
阿忆:首先我们都想问,这个故事是不是虚拟的?
韩旭:阿忆的补充问题很尖锐!但我要说,这个故事不是虚拟的,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否则,它不会吸引那么多的非专业网民特别积极地全情投入。我听很多人说,他们都是通过Rose的故事认识和了解瀛海威的。瀛海威公司这个行动的具体过程,我不是很清楚,但我参与过这个行动的决策。实际上,瀛海威公司是牵头组织活动,后来的参与者非常多。也就是说,最开始那些聊天室的网民并不是完全自发地关心Rose,但发展到后期,参与的人是越来越多,他们都是自觉自愿的。
观众3:第2个问题,您是搞风险投资的,我想您一定很有眼光,那您选择投资的原则是什么?我想进一步问,您知不知道教育部鼓励学生创业?我和我的同学也参加了北京大学生创业大赛,我们的开发题目是,人和人眼睛的虹膜不同,它的特殊的身份证作用,相当于人和人的指纹不同。对这个项目的开发,您是不是很感兴趣?可不可以投资?
韩旭:首先,我个人觉得,你们的这个方向非常好。以我的知识来理解,这种生物识别技术目前是站在非常前沿的地方,它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课题。如果你们在这方面有什么非常独到的发现,我觉得或许我可能还是非常愿意考虑投资的。你们有很大机会,争取投资。
喜宏:这位同学如果把计划书带来了,可能韩总会当场把钱拿出来。韩旭:我想,坦率地说,这个机会不大。做风险投资的人,开句玩笑话说,都像我一样比较狡猾。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他要把每个风险都分析得比较透彻。所以说,争取风险投资商的投资,对于那些发明人和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你的技术、你的思路、你的团队、你的管理,都必须经受一个严格的评测。只有经过严格的评测,你才有机会获得风险投资。所以说,我觉得这位同学蛮有勇气!
阿忆:我刚才注意到了。韩总一听要投钱,立即在措辞中使用了大量虚词。比如说"或许"、"可能"、"有很大机会"。(爆发大笑、掌声、音乐)
观众4:请问韩总,我们当今的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完善自己的网络知识,以便在将来能更好地适应我们的信息社会?或者说,我们怎样作,才有可能为贵公司尽一份心?
阿忆:请做过团委书记的韩总回答这个问题。(笑)
韩旭:首先,你的问题让我很感动。我非常欢迎在座的诸位将来有机会加入我们瀛海威团队,在此,我提前代表瀛海威公司,欢迎大家加盟。其次,作为正在读书的大学生,我想应多从实用性的角度掌握网络知识。今天,信息业正以非常非常快的速度往前发展,因此获取信息的量和质应该是未来参与社会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如果没有质,没有足够的量,你很难应对未来信息社会的竞争。我个人建议,应该取一个捷径。现在,社会分工很细,各种工具和各种工具的功能很多,而一个网络使用者--假如你不是程序员的话--你完全可以不去关心怎样编程序。如果你不属于电脑专业,你却要掌握本领去迎接社会竞争,那你应该更多地重视工具的使用,尽快学会使用现成工具,而不是把它的技术细节叩得很细很深。
观众5:请问韩总,您每天在线多长时间?
韩旭:大概两个到两个半小时。其实我应该更多地泡在网上,但我实在没有时间。
阿忆:不如我,我每天为查资料,要在线4小时。观众6:您在决策的时候,如果和别人的意见不一样怎么办?
韩旭:我们经常会有很激烈的讨论,但最后总会寻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一个不被大家接受的东西强往下推,不符合现代管理原则。人是有思维有感情的,对他不同意的东西一定会抵触。如果我非他要干这个事,他出于职业的考虑,肯定会干。但他的干的和你真正想的往往是两回事儿,而且,应该1个月做的事,他可能两个月都做不出来。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者绝不能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指挥你的团队。这样,会影响效率。
观众6:要设身处地,为大家着想?
韩旭:毕竟我的经验多一些,可能我会说服大家。但意见不一致没关系,我们以理服人,可以进行讨论。你说按你的办可以,只要你说出道理,那就不一定按我的办。
观众7: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文化。我想问,瀛海威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韩旭:其实是一句老话--以人为本--我必须说,怎么理解"以人为本"很重要。为提高决员工的整体素质,瀛海威在中国科技大学办了硕士班。因为,瀛海威关注员工的未来。观众8:作为网站,瀛海威与其他网站有什么显著不同?我们平常谈网上消息,总是讲搜狐、新浪、中华网,很少谈到瀛海威。我觉得,您如果要吸引我们网民上你们的网,首先您得有您自己的显著特点。那你们瀛海威网站的网址是什么?喜宏:韩总,这位同学不会是瀛海威的托儿吧?(笑)
阿忆:我怀疑是。(大笑)
韩旭:我首先声明,我不认识这位同学!其实这位同学的问题是蛮尖锐的,但是刚才已经讲了,瀛海威是综合服务商,不好简单地跟纯网站相比。你刚才提到的网站都很优秀,我很坦率地讲,瀛海威做新闻,不如新浪。但我们并不仅仅是一个网站,我更愿意为你介绍一下我们最近推出的一项服务……
阿忆:我手里拿着韩总这项服务的单子。这项服务的全称是"互联网全面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它是什么意思,我根本不懂。我只知道韩总拿它来说事儿,是因为它能表明,瀛海威不仅仅是网站。
韩旭:我想,如果大家今后对网络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你们一定会了解到瀛海威有什么优势。究竟我们有什么优势,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去评判。
阿忆:但瀛海威网址,还是现在就告诉大家为好。
韩旭:www.i.com.cn。
喜宏:这好像跟原来的域名有点儿不同?韩旭:原来是"IHW"。
喜宏:域名改换是不是意味着瀛海威的业务方向有什么新发展?
韩旭:应该说,我们进行了业务重组,改变了域名和所有标识,为的是以崭新的面貌把瀛海威重新交给大家。
阿忆:而且彻底跟张树新和于干划清界线。(笑)
韩旭:不能这么说。他们的贡献和他们的历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观众9:我现在才知道瀛海威到底是干什么的,才知道瀛海威曾经是网络建设方面的带头人。我觉得,你要为别人提供服务,你必须让别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换句话说,你要赚别人的钱,你必须让他知道你存在。我想知道,在今后的发展中,你们将怎样使用广告,引诱别人,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们,认识你们,从而赚更多的钱?
喜宏:怎么引诱别人!
韩旭:站在公司主要管理者的高度,我知道公司一定要发展,但我们一定不能走入网络公司发展的一个误区。也就是说,现在有些网络公司已经走进了这个误区。我们不能太过直接地用简单的方式把消费者的钱拿过来,这必然会造成一个恶果。当人们不了解不认识这个行业时,你可以用3斧子轻而易举地把他们砍晕,把钱拿过来,但是后边的戏就难唱了。我跟一些朋友聊天儿讲过,有人说讲网络经济就是泡沫经济,我说在中国的网络经济发展史上,我们瀛海威公司就是第一个制造大泡沫的人!大家如果注意,就会发现,瀛海威在1996年前后,广告宣传攻势是铺天盖地……
喜宏:我现在还留着瀛海威的手提袋儿!(笑)
韩旭:岂止是宣传纪念品和手提袋儿!当时有一位朋友跟我开玩笑说,你们大有一点儿当年日本丰田汽车的感觉。日本人是"有路就有丰田车",你们是"有网就有瀛海威"!我们铺天盖地,自己造了一个大泡沫。我要说的是,瀛海威公司是自己第一个把自己的网络泡沫捅破的。今时今日,我们又回到了扎实和理性的竞争基础上。我们更多地是在关注客户需要,然后为他们提供相适应的服务。商业社会有商业社会的原则。你接受了我的服务,是否觉得我们有价值?如果是,我们就能赚钱。首先,瀛海威的赚钱哲学是建立在我们的客户是否也能赚钱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量身订做的产品和服务,能给客户带来竞争力和价值,那我们自己的盈利自然不在话下。阿忆:喜宏老师保留着瀛海威手提袋,我保留着瀛海威的杯子,上面写着"坐地日行八万里"。我倒是觉得,瀛海威不仅仅教会了我最初的一点点网络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些企业文化方面的启迪。过去,它有过很多很有文化味道的广告语--比如刚才提到的"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从此向北1500米"和我杯子上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这都为瀛海威蒙上了一层很特殊的色彩。一般的企业宣传是说了100句话,但1句话都记不住。但瀛海威不曾雷同,有创意,让我们记住了很多往事。这就是我十分欣赏张树新夫妇的原因。我想知道,韩旭总裁新的宣传中有没有一些像以前一样抓人的东西?
韩旭:抓人不抓人,可以留在实践中检验。
阿忆:不能在实践之前先让我们检验检验吗?
韩旭:比如说,"让我们支起网络事情"。
阿忆:"让我们支起网络事情"?这是新的广告语?
韩旭:是我们新的标志性的广告语之一。我觉得,这句话能体现出我们瀛海威公司在经过转型之后的新的思考方式和新的业务风格。
喜宏:重整雄风,再做老大。
韩旭:我们整个团队都有这个信心。
阿忆:但我觉得,瀛海威这句新广告语,大而无当,空洞无物,建议韩总另选高明。据我所知,张树新时代的瀛海威每年有一个宣传经费额度--花多少钱去做硬广告,多少钱做二类广告,多少钱做企业形象设计--那韩旭时代的来年宣传额度是多大?
韩旭:瀛海威公司现在正在编制新预算。但从预算的原则来看,瀛海威公司肯定会一改过去那种过分强调硬性灌输式的宣传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增多参与性活动。
阿忆:纯粹通过各种媒体做宣传,去吸引用户,这种方法基本不采纳。您采纳的是,让用户自己参与活动!
韩旭: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我们的企业客户和个人用户。我们的服务理念是为客户带来价值,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所以,我们的宣传推广活动,必须要紧紧围绕在第一时间里获取客户需求的信息,然后,改进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杜绝简单的靠硬性媒体广告去灌输用户的老做法。
阿忆:它会为您节省很多钱。
韩旭:未必会省很多钱,但我们坚信其效果会很好。
喜宏:那爬完了珠穆朗玛峰,下一步应该去跳太平洋。
阿忆:喜宏老师真能开玩笑。据说,张树新当年为瀛海威作策划,花了180万,那您做新的企业形象设计时,花了多少钱?
韩旭:坦率地讲,我们新的企业形象设计完全是公司内部自己员工的智慧。
阿忆:也就是说,没花钱?
韩旭:不能说没花钱,是说我们在内部消化了成本。
阿忆:我有经验,自己员工的成本,肯定特别低。(笑)
喜宏:大家都反映,瀛海威的"瀛"字不会写,您这次不会把它改掉吧?
韩旭:现在没有计划把这个字改掉。我觉得,它尽管不好写,但真写出来特别好看,而且念起来朗朗上口。在中文字里,"瀛"字比较有味道,有一种文化内涵的味道。
阿忆:每一位嘉宾来我们节目,都要提前回答共同的5个问题。您来得比较匆忙,没来得及提前填写。现在请编导把问题拿过来,由我现场问您,您可以稍微思考一下再告诉我答案是什么。第一,请您说说对您影响最大的5本书是什么?
韩旭:第1本是《西游记》。从小到大,我都喜欢《西游记》。
阿忆:小到几岁看的第一遍?韩旭:上小学时看的连环画,后来觉得不解渴,大概四五年级时开始看小说。
喜宏:可那时候,《西游记》好像是禁书?
阿忆:是呀!《西游记》中只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画成小人书,只这一本不禁,其他全是禁书!
韩旭:我也不知道是从哪儿找来的书。反正我对它印象非常深刻,都快翻烂了。第2本影响深刻的书是《三国演义》,还是古典的书。第3本书印象最深的书,是我工作以后看到的《经济学原理》。它的作者非常非常有名的,可以说,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书。哎呀我得说5本……
阿忆:一个团委书记不应该提到毛选吗?韩旭:《毛泽东选集》倒是读过,咱不好说影响不大--当然了影响还是有的--但是我想,对我影响大怎么也得能在现场观众中引起共鸣才对呀。(爆发掌声)
阿忆:咱不管观众,就说影响您自己的第4本书是什么。
韩旭:那就算是《毛泽东选集》吧!(爆发大笑)
阿忆:这么勉强!咱们说真话,第4本影响您的书究竟是什么?
韩旭:《战争与和平》。
阿忆:这是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当年也是禁书。那第5本呢?
喜宏:应该是生物学方面的了吧?
韩旭:非常遗憾。今时今日,关于生物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刚才听说那位同学是学生物的,着实吓了我一跳,幸亏他没提什么尖锐的生物问题。这么说吧!第5本是《青春之歌》。
阿忆:又是一本禁书!这说明,您当年是真理在握。第二个问题,您最崇拜谁?
韩旭:我能选几个?
阿忆:编导要求只能选1个,但我给你两个选择。
韩旭:第1个是拿破仑,第2个是约翰·钱伯斯总裁。
阿忆:第三个问题,你想拥有多少财富?韩旭:虽然我干了许多年金融,但截止到今时今日,我自己的个人理财观念仍是比较淡薄。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按照今天的观点说,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够花就行了。
阿忆:那每月给您开900块钱怎么样?
韩旭:那不一定够了,但900块钱也马马虎虎勉强吧。
阿忆:让韩总说说,一个正常人每月的"够花"标准应该是多少?(惊讶)
韩旭:1500块到2000块之间。
阿忆:好,我明白了。韩总最想拥有的财富是1500到2000块钱!(笑)
韩旭:但每月可都得有!(大笑)
喜宏:细水长流。
阿忆:第四个问题,您希望拥有什么样的荣誉?"一个正常人的"荣誉就行了?
韩旭:截至到今天,我还没想过这个问题,确实没想过。
喜宏:拿破仑般的荣誉?韩旭:那我不敢想。我很崇拜他,但我没机会成就他那样的事业。而且,拿破仑的荣誉是次要的,我更崇拜他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阿忆:明明得了严重痔疮,胯下血流不止,还要骑着马到前线去指挥打仗!(窃笑)那韩总,这问题能不能这样填写:"您最希望拥有什么样的荣誉?至今尚未想过。"
韩旭:可以,比较准确!
阿忆:您希望这一期《谁在说》节目给您这次专访起什么名字?
韩旭:起什么名字?
阿忆:《一个团委书记的自白》?(爆发大笑和掌声)
韩旭:不好。我想,这不是《谁在说》吗,那我这期该叫《一个平凡人在说》。我觉得,这比较贴切。(鼓掌带起音乐)
阿忆:您看,您是今年入主瀛海威的,是吗?
韩旭:"入主"瀛海威是今年年初,是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但要说"进入"瀛海威,那可要早得多。
阿忆:从年初到现在,已有半年多时间。但半年来,类似于登珠峰那样如雷贯耳的大事儿,我们似乎只听说过这一件事儿?
韩旭:的确没什么大事。
阿忆:您是不是把登珠峰也当成是小事儿,因为整个地球其实都是"小小寰球"?
韩旭:这就回到了那句话上,"登山不炒作",我只是觉得登珠峰只是公司团队和我个人的一次活动。我们不想炒作,也不认为它是那种能引起你说的震撼力的事情。在我上任的6个月中,我们重新构建了管理团队,基本上完成了业务的优化重组,即将推出一系列新业务。另外,我们瀛海威公司搬到了东方广场,这是一个新的标记。
阿忆:东方广场大家都知道,在天安门附近,是一片非常高大豪华的现代化建筑。瀛海威是从什么地方搬过去?是白石桥附近的那个小门脸儿吗?
韩旭:从白石头小门脸儿到东方广场,瀛海威已经搬了两次家了。
阿忆:越搬越豪华?
韩旭:应该说是越搬环境越好。
阿忆:我想,不是赢利所得,而是风险投资的钱,让您搬向了超豪华。
韩旭:的确,是风险投资的钱,但有朝一日我们一定会挣回来。实际上,从我们的效益成本上看,我们每搬一次家,环境就变好一次,但成本却一次比一次低。跟大家透露一下,不是说环境越豪华,我们的成本就越高。事实恰恰相反。
阿忆:为什么?难道东方广场会说,瀛海威公司特有名,它进驻本店利于我们宣传,你来吧,我给你五零折?
韩旭:真的有这种因素在里边!当你还是小公司的时候,名气不够大,你跟业主谈判难免碰到苛刻条件。那时候,房地产市场很热,房价很高,而瀛海威租的房子很大,所以房租很贵。但今年,我们完成了结构重组,我们的内部建制更加科学和实用化,整个经营也按流程化的管理方式推进。所以,综合各种因素在一起,我们搬了这次家,反而节约了成本,房租变低了。
阿忆:我想,您说的"房租变低"应该是相对而言。不会是您在白石桥那个小门脸儿是10万元房租,现在搬到了东方广场反而降成了8万?
韩旭:应该说是单位成本降低,我不是指绝对成本。
阿忆:也就是说,实际上房租还是比以前高。
韩旭:是的,但是高不出多少,可你要知道我们的环境比以前好了许多。
阿忆:不搬家不可以吗?
韩旭:应该怎么说呢……
阿忆:住着不舒服?
韩旭:不是不舒服,应该说……
喜宏:不利于公司形象的炒作?
韩旭:更准确地说是,不利于员工更有效率地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
阿忆:韩总提到员工效率,我还是在想他的团队重组。中国重组团队时,有一种习惯,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团队重组的原则也是,不是我的人不用,最好用自己的亲属。那韩总的团队重组是不是也用了您自己的很多亲朋,把原来那些元老基本赶走?
韩旭: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涉及到我的一个理念。我在专门作项目管理的时候,做投资的时候,以及现在管理公司的时候,我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是,在自己管理的公司里亲戚朋友肯定是尽量不用。
喜宏:能说一说其中的理由吗?韩旭:我想在获取信息和做出判断时,减少偏差。在最初入主瀛海威的时候,我对同学、朋友、老同事的意见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多听一些。但为了在整个团队中创造出公平发展机会,我会刻意地渐渐避免产生出亲信管理结构。
阿忆:但古人"任人唯亲"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大家总是认为亲人告诉自己的话才最真实,不会蒙自己。换句话是,跟自己比较远的人对自己说假话或者隐瞒一些事情的可能性的确大一些。韩总不认为是这样吗?
韩旭:是有这样一个风险。但我觉得,这就是机会成本。更关键的是,我的性格给了我这个取舍。我取了"任人唯贤"和"避亲",我就一定要承担没有"任人唯亲"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我认为,非亲贤达对我说假话的风险可以去掉。
阿忆:我的发现是--掌权人有掌权人的权力,他可以不安排亲属,甚至大义灭亲;这样作,非亲非故的同事一定会很拥护您,但你那些亲属可就不干了;他们会说,那小子有什么了不起?他小的时候,我还给洗过尿布呢!现在他有了公司,连我儿子都不安排,这不是忘本了吗!
韩旭:生活中,我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这是很自然的。一般来讲,我处理这种事情,会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比如说,我或者不直接管理公司,或者我会把亲属推荐给别人,去另谋发展,或者我去支持他创业。
阿忆:给他风险投资?
韩旭:前提是他够条件。
阿忆:如果条件不大够,你会对他说:"或许…可能…有很大机会……"(爆发大笑、掌声、音乐)韩总这种处理办法真是特别好,特别慎用亲戚,又没把他们忘掉。韩旭:那是。毕竟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崇尚这种亲伦关系。
阿忆:这场谈话马上就要结束了。在结束之前,我想让喜宏老师对整场谈话,做一个高屋建瓴的评价。
喜宏:谢谢主持人给我这么高的拿破仑式的荣誉,我非常感动。我觉得,韩总作为瀛海威的高级营运者,现在从幕后站到了前台,站到了水银灯下。面对主持人和在下的一些尖酸刻薄的提问,面对观众不太留情的发问,能够从容应对,这说明韩总的心里和瀛海威的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方略。这种方略,我们在今天的谈话中,都有所感受。它既风趣又从容,还应该说有相当的高度。高度是不是8848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的新形象新高度就在眼前。我们拭目以待。(鼓掌加音乐)
韩旭:谢谢。
阿忆:一如既往,在节目最后,我要代表剧组送给嘉宾礼物。礼物依然是铜版画,我们把您的照片嵌了进去。您看,是老大形象。(爆发大笑、掌声、音乐起)
韩旭:哎呀,不敢称老大,不敢称老大。但是铜版画非常非常好,谢谢谢谢。
阿忆:也谢谢观众,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