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戏剧 > 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专题 >正文

《钦差大臣》演出史话 赵健2006版艺术顾问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17:15 新浪娱乐

  1836年4月19日,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首演!坐在观众席雅座里的达官贵人们起先还看得津津有味,但看到第二幕市长到赫列斯达科夫暂住的小旅馆探访那位从莫斯科来此私访的“要人”后,便如同吃了一捧怪味豆——甜咸麻辣——顿觉不是滋味!待到全剧最后一句台词“钦差大人到!”那个著名的三分钟哑场停顿后,他们便暴怒起来,财政大臣对军事大臣说:“果戈理是俄罗斯的敌人,应该流放到西伯利亚!”有的官吏说:“这是公然丑化政府!”广大观众却掌声不断、欣赏有加。文坛名人普希金、克雷洛夫
等登台祝贺、深为赞赏,别林斯基事后专门撰文评论,指出“上层社会观众之所以对此剧深恶痛绝,是因为喜剧揭穿了他们丑恶的面貌和肮脏的灵魂!”这一照妖镜般的喜剧问世不久,著名的莫斯科小剧院也很快上演,史迁普金扮演的市长给喜剧带来极大的声誉。此剧很快在全俄、不久在世界剧坛引起轰动。这部喜剧成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之作。“脸歪别怪镜子”也成为评析讽刺喜剧的名言。

  在中国,首先介绍果戈理的是鲁迅。1921年《钦差大臣》被译成中文,同年10月天津南开新剧团首演(《巡按》)。

  1935——1937年,《钦差大臣》曾在上海、天津、南京、西安、太原、济南等城市公演,轰动了当时的中国剧坛。1935年由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的此剧,著名剧人金山、王莹、左明、郑君里担任主角,话剧史称“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娜拉》和《钦差大臣》是剧场艺术趋于成熟的标志。”

  1935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剧团也于东京以《检察官》的剧名演出了此剧。此后,耿济之、满涛、芳信等翻译家的译本也相继出版,在读者中广为流传。

  1952年5月,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果戈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合演出了古典名剧《钦差大臣》,由留苏归来的著名导演孙维世执导,于村(饰赫列斯达科夫)、刁光覃、石羽(饰市长)、叶子、朱琳、雷平、田冲、姜祖麟、邵华、王斑、蓝天野、杜澎等著名演员参加演出。这一文学巨著给舞台艺术以广阔的创造天地,这次新演出,导演着力于体现原作的文学内涵,避免了肤浅的剧场性喜剧效果,努力揭示喜剧的社会性,讽刺了沙皇制度下的旧生活。又赋予人物形象以哲理性,刻画出那个时代所产生的可笑、可悲的“赫列斯达科夫性格”,于村扮演的假钦差获得好评。

  1999年,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为国家话剧院之前,青艺再次上演了此剧,导演陈蓉(音)以“与时俱进”的思路与手法重新阐释和处理了这部古典喜剧名著,使其颇富演出的现实意义,艺术上也颇多新意,演员则都是八九十年代涌现的新人。

  《钦差大臣》的诞生,对后世戏剧家与喜剧艺术发展有很大影响。在俄罗斯本土,前苏联时期涌现的剧作家万比洛夫的创作就颇多果戈理遗风,例如在他的那部《外省轶事》前一出“密特朗巴什事件”中,旅馆经理卡罗申患了要死要活的“恐官症”,就犹如《钦差大臣》里那位市长大人的“死魂灵”在事隔百年后的萦萦复生!在中国,三四十年代的进步戏剧家们无论编导演者效法果戈理的绝非少数:陈白尘和他的《升官图》最为典型。不少戏剧家之所以看中和运用讽刺喜剧这种手段,是因为他们认准这是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一种有力武器。用讽刺手法揭露人间恶行、用照妖镜照出社会丑态,当然有利于社会进步。我们尊敬的先辈老舍先生在欢欣于新中国成立、新社会诞生、以其满腔热情写出赞颂新北京的《龙须沟》后不久,又曾以《人民日报》的一篇关于陕西出现李万铭诈骗案的新闻报导为依据,创作了讽刺喜剧《西望长安》,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支持和热情肯定此剧。这部《钦差大臣》式的反映现实的新喜剧,以“官僚主义给骗子以可乘之机”的警示意义和“似曾相识”的形象逼真感洋溢出它的认识价值和欣赏价值。为此,它在1956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中,获得创作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孙维世获导演一等奖,曾在《钦差大臣》中演过赫列斯达科夫的于村此次扮演诈骗犯栗晚成也获得了表演一等奖。

  提及表演,演喜剧绝非易事!因为喜剧既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又须深刻哲理寓于笑闹之中。演喜剧难就难在必须“合乎情理、出乎意料”!它需要的是足够的根据、铁的逻辑和加倍的认真与真实,此外还需要诸种奇思妙想与技巧、功力。演好喜剧对于训练演员是有特殊意义的,专业院校表演教学中都重视此环。如今一些著名演员当年多得气于此、得利于此、得力于此:李丁在校演的《一仆二主》奠定了他几乎毕生的戏路;严顺开在校演《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飞飞,特色显著,被客座来京授课的导演大师黄佐临看中,要到上海去专事滑稽剧的发展创造;上海演员焦晃在上戏表演系二年级时的作业之一便有《钦差大臣》第二幕;老喜剧演员王景愚传授给陈佩斯的小品《吃鸡》干脆就是《钦差大臣》中赫列斯达科夫吃鸡情节的夸张化翻版-- - -笔者五十年代在中戏表演系就读和以后多年从事表演教学中,多次接触此剧,从实践中体会到这部戏不仅是部好的演出剧目,也是一部训练演员的好教材。

  今年六月,在解放军歌剧院,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师生们,今次创造性地移植、改编、排演了新世纪、新版本的既中国化又有世界性意义的《钦差大臣》,这是一次大胆而又有意义的教学与艺术实践,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新鲜的艺术思维与新鲜的艺术技法,使演出既生动活泼又耐人寻味。我们有理由以“喜看后浪催前浪”的心情祝贺演出成功!

  赵 健(著名俄罗斯戏剧专家,中央戏剧学院老教授,)

  2006、6、6于广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