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罗颖)距离广西桂林阳朔西街1公里的刘三姐歌圩是阳朔晚上人气最高的地方车队和人群夹杂在一起形成了数百米的长龙……自从2003年10月1日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联合打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正式演出以来,这样的观演热潮几乎每天出现。昨天,一份《“印象·刘三姐”文化产业总体成果评估及前景研究报告》在阳朔出炉,与此同时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韩国、美国等近20位多学科专家也以点带面,对当前最热门的文化产业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报告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委托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课题组开展的一个大型研究项目,借鉴了国际上比较科学的测量体系和评估模型,历时近一年时间总结出来的。在厚厚的《报告》中,几组数字非常引人注目,从2003年10月至今两年半的时间内,《印象·刘三姐》已接待观众110万人次,获得7900万元门票收入,该演出项目给阳朔带来了1比5以上的经济拉动效益,演出的社会满意度也高达78.80。
这些数字对于国内绝大多数演出是不可想象的,“《印象·刘三姐》把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结合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的评价,“实景演出创造了一个新的文化娱乐概念,加之张艺谋的品牌价值,这种新型的演出模式还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不过陈少峰也强调,实景演出并不“包治百病”,就拿北京来说,北京在旅游上的优势非常多,文化产业资源多、收入高的人群多,每年的游客能给北京带来一个亿的收入,但是在北京做实景演出并不一定就会成功,因为一些景观的现实条件往往会限制想象空间,真正的出路应该从资源开发转为自主开发,最终打破行业分割、区域分割等棋盘状的文化产业格局,大胆收购和兼并。美国奥斯卡评委、美国电影与科学学院成员、制片人拜瑞·格拉斯用“奇观”描述他眼中的《印象·刘三姐》,“我看过张艺谋的电影,这个演出在视觉冲击、音效场面、颜色运用上非常符合他的风格,最棒的是他巧妙的运用了本地的文化资源,让农民变成了演员,他的成功运作改变了整个城市”。他还大胆地设想把《印象·刘三姐》从开发、制作到现在的火爆制作一个纪实片。
既然是新的演出形式,探索过程就会持续很长时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郑建平直言不讳地指出《印象·刘三姐》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印象·刘三姐》要打破‘水上团体操’的质疑,不能只停留在视觉上,还要发挥听觉上的优势,加强演员和观众的互动,加强剧场和周边环境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