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大剧院邀请国内音乐剧产业、木偶剧团相关人士和中外音乐剧爱好者举办座谈会。会上,上海木偶剧团团长助理张筱琼一句“《狮子王》里的道具我们都能做,中国木偶就是没有钱”引起一阵哗然。记者事后就此采访了与会专家和音乐剧爱好者,他们表示很难赞同其观点——“并不是有了钱就什么都可以做,关键的是创新和理念”。
草原追逐时的大小狮子是杖头木偶,刀疤诱拐辛巴时用了皮影,令人惊叹的非洲猎豹
是提线和杖头木偶混合品种,嘭嘭是人偶、丁满是人偶和杖头混合……随着《狮子王》的热演,古老的木偶艺术以全新姿态“复活”在上海大剧院舞台上。相关人士表示,木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剧目。但是,在中国木偶剧观众定位是儿童,离主流舞台渐行渐远,《狮子王》的到来应该引起木偶界乃至相关舞台艺术界人士的思索。
钱未必能买到好创意
《狮子王》服装道具耗费400万美元,精美的碳纤维面具、浑身上下都是机关的小动物的确造价不菲。上海木偶剧团团长助理张筱琼说:“一只沙祖鸟6万美元,有这么多钱的话,这些道具中国剧团都能做出来。”她还表示:中国木偶缺少叫得响的大制作,主要就是因为“没人来投资”。资深音乐剧爱好者周伟乔对此表示完全不同意,他说:“我已经看了几十场《狮子王》,对比一下木偶剧,感觉中国之所以没有做出好的东西,恐怕不完全是钱或者技术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好的想法和创意。”
《狮子王》融资机构代表刘海明进一步指出,中国本土舞台剧动辄几千万元的大制作越来越多,“音乐剧《雪狼湖》投资过亿元,然而剧场效果并不好。《电影之歌》投入超过2500余万元,演了不过几十场。中国目前有大量资本看好演出市场,只要有好剧本、好故事出现,对投资方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他说:“钱肯定不是最大的问题,木偶在中国并不是因为没人投资,而主要是因为没有好的创意,缺乏有说服力的此类人才。”
古老艺术需接轨世界
古老的木偶艺术如果要接轨世界舞台,关键在于人才。学音乐剧的人越来越多,学木偶的人越来越少。音乐剧“登陆”中国不过10多年,不仅有很多“爱音客”,也出现了不少志愿者。木偶与音乐剧,一个历史悠久却没人看,一个时间不长却吸引了很多人,差距极为明显。这里固然有音乐剧强大的商业推广因素,但是木偶剧从业人员满足于小成本制作、薄利多销的生产模式,将眼光定位于儿童观众的陈旧观念,适应不了演艺市场的时代需求也是一大原因。本报实习生赵缜言 记者邢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