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电影用电影表现舞台剧的形式讲述了两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三个)。
公演在即,《暗恋》和《桃花源》两出话剧意外地在一个剧场里彩排。电影一开始就是《暗恋》的剧情。青年时代的江滨柳和云之凡相互倾心,一起感叹人生的戏剧性和对时局的困惑,相约日后。导演的插话让观众知道,这原来是电影里面的话剧。可是接下来,我们知道了,话剧里面故事就是电影要讲述的故事。以前在电影里也看过戏中戏的场面。如《戏梦人生》中的布袋戏、《霸王别姬》中的京戏,《活着》中的皮影等。电影里面的戏剧成为推动
故事或者表现主题的主要因素,是屡见不鲜的,但还仅仅是电影的构成元素之一。而《暗恋桃花源》,却将这一元素无限放大至电影本身。舞台剧的形式成为导演的电影叙述语言。让你分不出电影和戏剧的界线,或者干脆就不让你区分。而由于种种原因不时将舞台剧的情节打断,又能够始终使观众与电影主题保持距离,从而产生思考的空间。我想这正是电影的实验性所在吧。
说完了电影的形式,该说说电影的主题了。《暗恋桃花源》用一个实验性极强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不变的主题——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真正永恒的爱情?
整部影片讲了三个爱情故事,“暗恋”中江滨柳和云之凡的暗恋而离散,“桃花源”中老陶因老婆春花的偷情而去寻找桃花源,却在桃花源里面见到春花与情人袁老板是一对美满夫妻,离开桃源回家后,是春花与袁老板结婚生子却并不美满。第三个较为隐蔽和线性,是一个时而会出现在舞台上呼喊“刘子冀”的女子。刘子冀是《桃花源记》中寻桃花源未果的南阳人。因此可以将这个女子理解为又一个寻找爱情寻找桃花源的人。
这三个故事包括了爱情的几种可能:寻觅、暗恋但不能结合、婚姻-外遇-婚姻、失望。
电影告诉我们,多数人的爱情是后两种情况。普通的婚姻之后是乏味的生活,如果一方有外遇且有了实际行动的话,那么只是意味着一段乏味婚姻的结束和另一段的开始。最终的结果都是失望。可能这是一个循环,无论在个人身上还是整个人类,人们都在不停地寻找、失望、再寻找。而且,在每个人的眼里,别人得到的东西总是与自己擦肩而过。老陶在想喝酒的时候总是打不开那酒壶盖儿,而春花和袁老板却是一杯接一杯。从桃花源回来后,打不开盖儿的成了袁老板。那酒壶里的酒不就象征着人人都向往的永恒爱情。但在你喝到了之后,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而如果你喝不到,自然是羡慕别人的运气、自己的落寞。
“暗恋”用的是正剧,“桃花源”里则是夸张的动作和语言,基本上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了一个悲哀的故事。高明之处是由于两出戏争场地,最终决定共用一个舞台,两出戏之间有了对话和交融的机会。主要是演员的台词相交而不乱,能够互相呼应,使剧情发展。可以说,“桃花源”是“暗恋”的注脚。滨柳和之凡如果没有因为战败而失散,而是走在一起,那么结果将是老陶、袁老板与春花的结局。
电影对桃花源进行了一番绝妙的讽刺。理想永远是理想,它的迷人之处在于它的不可实现。
到底存在真正永恒的爱情吗?《暗恋桃花源》的最终答案是否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