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戏剧 >正文

梨园探幽系列:京剧流派讲座之程长庚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10:25 新浪娱乐
梨园探幽系列:京剧流派讲座之程长庚

程长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序言

  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京剧艺术发展的最突出成就,是京剧表演流派的繁荣和京剧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

  京剧流派的繁荣是京剧艺术的成熟的结果。在京剧逐渐成熟之时,由于艺术本身的积累、竞争机制的形成以及师承体制的完善,艺术上的追求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许多演员在表演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也逐渐被观众认可;另外一些演员主动去效仿某一风格的演员,并在此基础上独特发挥,于是就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早在19世纪末,老生演员谭鑫培就在表演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初随程长庚等人学唱老生,后博采众长,改革旧的老生唱腔,创造出细腻婉转的谭派唱腔。梁启超盛赞谭鑫培"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载轰如雷"。谭鑫培在演唱上运用"云遮月"的嗓音,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发低沉哀怨之情;在做工上发挥武生特长,身段灵活洒脱、干净洗练。他把青衣、老旦、花脸众行唱法及昆曲、梆子、大鼓等音调有机地融入老生唱腔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后有许多人以谭为宗,人称谭派传人。此后,京剧在武生行、旦行都有不少演员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武生行早期的俞(菊生)派、黄(月山)派、李(春来)派,旦行早期的王(瑶卿)派。时至20年代,京剧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起。老生行中有的余叔岩的余派、言菊朋的言派、高庆奎的高派、马连良的马派、周信芳的麒派、杨宝森的杨派、奚啸伯的奚派等。20年代,余、马、言、高在剧坛有"四大须生"之称。旦行的流派发展也很迅猛,如梅兰芳的梅派、程砚秋的程派、荀慧生的荀派、尚小云的尚派、于连泉的筱派、黄桂秋的黄派、李多奎的李派等。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发起评选旦角演员的活动,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获得前四名,被人们称为"四大名旦"。除了个人流派的繁荣以外,因地域文化之别也形成了一定的流派。京剧的"京派"、"海派"就是这样形成的。京派以北京为中心,亦称"京朝派";后者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南方地区的京剧,亦称"南派"或"外江派"。京派讲究严谨的艺术规范、严格的师承、完美的表现,但又有拘泥成规之弊;海派讲究艺术上的革新,敢于突破旧范、大胆创新、追求新奇效果,但又易流于粗疏。京剧流派的形成,是京剧走向繁荣的标志。众多的流派把京剧表演艺术发展得淋漓尽致,丰富了京剧表演艺术的欣赏层面,京剧艺术本身也在流派的形成和繁荣中走向中兴。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观众对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京剧流派的繁荣虽刺激了京剧的发展,但又使戏曲艺术疏离了文学的追求,偏于一隅向前发展,使戏曲艺术流于技艺的开拓而失去了应有的文人色彩。

  下面我们将分几期介绍对京剧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和流派创始人

                   程长庚(1811~1880)

  中国京剧形成初期演员,男,京剧老生。名椿,一名闻翰,字玉山(一作玉珊),寓名四箴堂,戏界均称“大老板”。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出生于潜山县黄泥镇程家井。其父程祥桂是道光年间三庆班掌班人。程长庚自幼入三庆班坐科学戏,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自道光至咸丰年间,任三庆班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他的演唱熔徽调、汉调、昆曲等之优长于一炉,以徽音为主,当时称徽派。倦游逸叟在《梨园旧话》中说他“乱弹唱乙字调,穿云裂石,余音绕梁而高亢之中又别具沉雄之致”。 程长庚的嗓音高亢宽亮,可“穿云裂石”。他的唱腔不事花俏,以平直舒展取胜。他虽有安徽的乡音,但在咬词吐字上,吸取了昆曲、京腔的技巧,吐字清晰,极抑扬吞吐之妙,当时有人赞之为:“乱弹巨擘属长庚,字谱昆山鉴别精”即是说,程长庚作为地方戏中首屈一指的演员,从昆曲中汲取营养,丰富和提高了唱念技巧。他的表演善于体察人物的性格、身分,注重表现其气质、神采,做功身段沉稳凝重,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他尤其擅演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如忠义千秋的关羽、精忠报国的岳飞、坚韧不拔的伍员、忠厚正直的鲁肃、疾恶如仇的称衡等等,在他演来无一不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清末民初著名京剧音乐家和评论家陈彦衡曾对程长庚的表演艺术作过生动的描述:“余幼时见其登场,不但声容之美,艺术之精,人不能及,即其神采举止,一种雍容尔雅之气概,亦觉难能而可贵,盖于古人之性情、身份,体察人微,一经登场,不啻现身说法,故为大臣则风度端凝,为正士则气象严肃,为隐者则其貌逸,为员外则其神恬,虽疾言遽色,而体自安详,虽快意娱情,而神殊静穆,能令观者如对古人,油然起敬慕之心”。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战樊城》、《文昭关》、《鱼肠剑》、《战长沙》、《让成都》、《举鼎观画》、《状元谱》、《镇潭州》、《法门寺》、《取南郡》、《群英会》、《华容道》、《安五路》、《天水关》和昆曲《钗训大审》等。有时还为何桂山演出《白良关》配演“小黑”尉迟宝林。他为人正直,戏德高尚,技艺精湛,备受同行的推崇,他与张二奎、余三胜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因其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他的唱腔用徽音,调高声宏,字正腔圆,气势磅礴。

  他为人正直,品格高尚,对同行扶危济困,深受爱戴,并能以身作则,班规严整被同行称为“大老板”。程长庚当时在京剧圈里以及社会上威望很高,很大原因就在于他的一身正气。有件小事可见程长庚的为人,有人知道他和恭亲王的关系,不免求他办事,甚至答应事成之后必以重金相酬,都被他一一谢绝。但也有例外,有一次,一个道员“非罪被劾,当褫职”,圣旨就要下来,因为冤枉,本人“愤不欲生”,一伙朋友帮他想办法,一个朋友说,除非总理朝政的恭亲王出面,否则“难以回天”。恰好这位被劾的道员与程长庚认识,并且知道程长庚和恭亲王关系不一般,于是就和几个朋友一起上门求教,程长庚当然不答应,无奈道员本人和同去的几个朋友苦苦哀求,程长庚知道他丢了这个差事就是丢了饭碗,丢了一家人的生计,于是才说:“幸被劾诚非罪,差可措词。勉效绵薄,视机会何如尔。”算是答应了下来。后程长庚为此专门跑了一趟恭王府,向亲王陈述了此事,那位道员果然没有被免职,参折被皇上“留中”。道员得救,兴奋不已,备了厚币重礼回拜程长庚。长庚不仅不见,反而叫他把礼品拿回去,并命侍者传语曰:“请某官还以此整顿地方公事,毋以民脂民膏作人情也。”并且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见那位道员大人。程长庚的正气,真的让人感到凛然可敬。

  程长庚对于同行,总是以诚相待、热情相帮、扶困解危。据记载:“程疏财仗义,诸伶中有贫穷者,时给以财米。若逢国丧,停止演戏,则一人担任诸伶之衣食,以防部下之离散。”1874年,清穆宗载淳病死,北京各戏园按清代“国丧”的规定停止娱乐及戏剧演出27个月,也就是说演员们有两年零三个月不能唱戏,程长庚倾其所有,施粥赈饥,接济最穷困的同行,使他们熬过难关。艺人们感其活命之恩,为他立了“长生禄位牌”,上书“优人大成至圣先师”。他直到晚年,仍登台演出。有人不理解,以“君衣食丰足,何尚乐此不疲?”程长庚叹道:“某自人三庆以来,于兹数十年,支持至今,亦非易事。某一日辍演,全班必散,殊觉可惜!且同人依某为生活者,正不乏人。三庆一散,此辈谋衣艰难,某之未能决然舍去者,职此故耳。”三庆班规定不许演员私应“外串”演出(类似今天的个人外出“走穴”)。程长庚当时名声很大,邀请他的人很多,但他带头遵守班规,从不"外串"。因为参加外串只是他一个人拿“份子”(唱戏的报酬),全班人却拿不到钱。因此他总是对请他“外串”的人说:“诸位要听我程某人的戏,就必须请我们三庆班全班。不然的话,我是不会去的。”有一年春节,都察院(清朝最高的监察机关)举行团拜宴会,请了四喜班唱堂会戏,另外还想请程长庚“外串”,参加四喜班演一出戏,被程长庚婉言谢绝。又托一位满州贵族前来劝说,程长庚还是不答应。这可惹恼了都察院的老爷们,他们觉得一个戏子,竟然如此胆大,不识抬举,于是派人将程长庚锁在戏台柱子下。那些官老爷问他为什么不唱,程长庚推说喉咙疼痛,官老爷们也无可奈何。事后有人问他怕不怕?他严肃地说:“锁人有什么可怕的?我怕的是对不起三庆班的众位弟兄!把我锁在戏台下的柱子上也算不上什么耻辱,这只能说明都察院的老爷们不讲道理!”大家听了都很佩服。由此可见,程长庚一身硬骨,刚正不阿,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凛烈正气。程长庚唱戏时不喜看戏者大呼小叫,道光皇帝知道后很诧异把他召入宫来授以官职,令其唱戏,程长庚正色凛然道:“上呼则奴止,勿罪也。”皇帝大笑着答应了他,终其一生没有人敢在他唱戏的时候大呼小叫。

  程长庚在培养人才、扶植新人上也堪称楷模。他打破严格划分主演、配演的陈规旧俗,以老大板、头牌老生的身份,主动为声望远不如他的演员配戏。有人怕影响了他的盛名加以劝阻,他却正色说:“众人之所以搭三庆班,乃是因我程长庚的缘故。众人为我,我又怎能不把众人视为手足同胞呢?正角唱戏,配角难道不唱戏吗?同样都是唱戏,又何来高低、贵贱之别呢?”这不仅表现了程长庚谦让的戏德,同时表现出他对戏剧整体性的深刻认识。他深知人才对于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因而高瞻远瞩,悉心育才。据记载,道光年间,京城混乱,程长庚忧愤欲绝,闭门课徒,受其教诲而声名大振的有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杨月楼等人。程长庚晚年还创办了三庆科班,造就了一批京剧艺术的骨干力量。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发展,如“青衣泰斗”陈德霖、著名武花脸钱金福等,均是从三庆科班出身走向艺坛的。 为了使三庆班能长期维持不散,程长庚为选择掌班人费尽心血。他后来选中了杨月楼。杨在程的提携下,已是誉满京沪的名须生和大武生了。程长庚谆谆告诫月楼:“必须与三庆相始终。”杨感念知遇之恩,不负恩师期望,领导三庆班近十年,可惜英年早逝。杨死后一年多,三庆班便解散了。 三庆班虽然解散,但程长庚的精神不泯,他的事业由更多的人继承下来。

  去世时六十九岁,葬彰仪门外。致病之原因系在秦老胡同文索宅演堂会,与孙菊仙争气,连演四本《取南郡》,该戏与徐小香合演向分四日,今一昼夜唱全本,劳累得病,未数月遂卒,时寓百顺胡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