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刘建雄:我用我的方式与话剧神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13:19  新京报

  刘建雄48岁,从小学起,就跟着父母一起去剧场看话剧,到现在他的看戏年头可不算短了。

  看过的话剧里,刘建雄最喜欢苏叔阳编辑的《左邻右舍》,这部1980年在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讲述了北京普通的胡同里老百姓日常生活,是当代百姓生活的缩影。1990年,刘建雄看了《于无声处》,这部为纪念周总理事件的英雄谱写的话剧,成为了刘建雄最后一次看的话剧。没多久后,刘建雄就下岗了,下岗后的他没有能力承受越来越贵的话剧票价,只好一直与剧场“绝缘”到今天。刘建雄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延续对话剧的感情:坚持收藏剧本。刘建雄对收藏的剧本特别有信心,现有的1400多本剧本里,他肯定地说,其中80%都是他人没有收藏的。

  最早收藏剧本始于1980年,那一天他从中国书店一下子就买了30多个剧本,“最贵的1块钱,剩下的5毛、3毛、2毛的也都有。”中国书店的东单、隆福寺和灯市口门市部,成了刘建雄收藏剧本常去的地方。他目前收集的剧本里,国内、国外的剧本各占一半。哥尔多尼、席勒、雨果、王尔德、老舍、郭沫若等人的剧本他都有涉猎。除了种类,他还注意版本收藏,《浮士德》他就有10多个版本。后来中国书店的剧本涨价了,他就“转战”到了隆福寺、琉璃厂等地的二手地摊。

  不再能看戏的刘建雄就靠这些剧本来“解馋”,每晚他都要翻看剧本后才睡觉,“我心态挺好的,看不成戏就不看了,有时觉得,看剧本比看戏还要好呢。”

  本报记者 姜妍 金煜 采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