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他让话剧在中国生了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17:38  新浪娱乐
田汉:他让话剧在中国生了根

田汉雕像

  提起中国话剧这100年的发展进程,我们一定不能也不会忘记田汉,田汉的知名不仅仅因为他是国歌的词作者,更因为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所建立的南国社,以及在重庆与欧阳予倩联合牵头所做的“西南剧展”都为推动中国话剧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话剧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情怀,也正是他生活的写照,他一生经历了4次婚姻,与其中3任妻子育有3个子女。他超脱的有些与现实偏离的生活方式,也使得他与建国后自己的政治身份颇为不合,也造成了他被监禁并迫害致死的悲剧命运。

  奠基人 田汉对于中国话剧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创作,更在于他将话剧引进中国并组织了一系列重要的话剧活动,他的丰碑因此而受后人瞻仰。禾火摄

  田汉 原名寿昌,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

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话剧代表作包括:1924年,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新中国成立后,以一部《关汉卿》奠定了自己话剧创作的高峰。

  接着他又创作了《文成公主》(1960年)。《文成公主》和《关汉卿》成了田汉晚年艺术创作的“双璧”。

  只有他通篇讲的是“干戏的人”

  田汉对于中国话剧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其自身的创作,更是在于他是将话剧引进中国,并让其在此生根发芽的人。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28年,田汉创办的南国艺术学院,以“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为口号,培养了编剧、导演、表演、音乐、美术诸方面的众多人才。

  不论是杜高、还是张颖和苏叔阳,他们一直在强调田汉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戏剧家。

  不仅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先驱,而且还是戏剧革命家,改革了中国的旧戏。“我们很多人受俄罗斯戏剧影响很深,不太懂得中国旧戏,甚至有人看不起中国的旧戏。但是田汉不但懂得外国的新东西,还会去改良,还写了很多旧戏的改良剧本。比如湘戏就经过了他的改良。”杜高说道。

  说到完全的戏剧家,杜高就会想到1944年春天,由田汉和欧阳予倩一起组织的“西南剧展”活动。这是当时中国戏剧界规模最大的活动,展示了戏剧工作在抗日战争中的成就,第一次检阅了当时中国话剧队伍的大部分成绩。另一方面,田汉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

国民党政府重视戏剧工作者的生存状态。“我至今还记得‘西南剧展’开幕的那天晚上,上千个戏剧工作者挤坐在桂林一个破旧的戏院里,先是欧阳先生报告‘剧展’筹备经过,接着是官员讲话,田汉先生最后走到台前,只有他通篇讲的是‘干戏的人’”。

  “他口袋里从来不带钱”

  第一次见到田汉的杜高还是个6岁的孩子,那年抗日战争爆发,田汉回到湖南和杜高的父亲一起工作。第二次见面就是4年后的桂林了,彼时长沙陷落,大家撤退至桂林,那是1940年。

  解放以后,田汉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杜高则是年轻的剧作者,直接在田汉的领导下工作。杜高说田汉的最大特点是非常热爱戏剧工作,没有门户之见,团结所有戏剧工作者。有文化的戏剧工作者和没有文化的旧艺人在田汉眼中都是一样的,这在中国戏剧界非常特殊。

  生活中的田汉文人气十足,完全没有大多数领导的官气,是个热情洋溢的艺术家。“他口袋里从来不带钱,如果有朋友说请他吃午饭,他就会把一路上碰见的朋友都一起拉上,完全不拘小节,有时弄得请客的人很为难。”但杜高也强调,正是这种浪漫主义情怀,使得田汉并不是很适应解放以后的政治生活。

  “让我回家看看九十多岁的妈妈吧”1957年“反右”,杜高去劳改之前,田汉同他谈话,嘱咐他“努力改造,早日回来”,这竟成为他们最后一次接触。

  1966年底,田汉由“田汉专案组”监管、审查,使田汉的糖尿病、肾病和心脏病一并爆发,于1968年底默默死在301

医院里,化名“李伍”,时年70岁。田汉死时家人都不知道,7年之后才知晓。田汉事母至孝,在家里是老大,他的妈妈易克勤一生倾心竭力支持儿子的事业,在文艺界很受尊敬。生命垂危之际,昏迷的田汉叫着:“让我回家看看90多岁的妈妈吧!我只看一眼……”从日记上看,田汉的字越写越乱,越写越少,他一直未承认自己是叛徒,仍然相信党和毛主席。

  讲述者:张颖、苏叔阳、杜高、田刚

  本报记者 姜妍 采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