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第6届央视小品大赛落幕 “讽刺小品”为何缺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12:13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连续直播7天,旨在发现新人新作的第6届央视小品大赛昨晚落下大幕。这次大赛为“五一”长假荧屏增添了亮色,也引起人们对小品艺术的关注和思考。本届比赛共有36个作品入围决赛,其中有“正剧小品”等8个表现形式的作品呈现舞台,但最能体现小品艺术功能的“讽刺小品”竟然一个也没有。“讽刺小品”为什么缺席本届比赛?业内人士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昨天下午,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讽刺小品”创作表演难

  小品是一门具有

幽默特征、讽刺功能,主要通过语言表现的艺术形式。小品辉煌于央视春晚等各大节庆晚会,大凡能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小品多为“讽刺小品”,比如赵丽蓉巩汉林的《如此包装》,赵本山等人的《卖拐》、《策划》,黄宏等人的《打扑克》、《如此装修》等。应该说,“讽刺小品”的创作远远难于其他类型的小品,一个“讽刺小品”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剧本,其次才是演员表演。

  记者做了一个统计:本届大赛36个作品中,“正剧小品”有14个,占小品总数的38.8%;“喜剧小品”有11个,占小品总数的30.5%;此外都是音乐、歌剧、曲艺、戏曲、荒诞、哑剧和情景小品。很显然,“正剧小品”、“喜剧小品”占据了本届比赛的主导地位。

  对于这个现象,著名小品演员魏积安认为,“正剧小品”只要确定了歌颂的主题,舞台上更加容易表现;“喜剧小品”可以借助道具、形体甚至音乐来辅助演员刻画人物;而“讽刺小品”更加注重语言的分量,光会演不行,得有包袱,三五句台词就必须有笑声暖场,否则就失去了“讽刺小品”的特色。以赵本山、宋丹丹牛群今年春晚上表演的《策划》为例,作品借“公鸡下蛋”讽刺虚假医药广告、演艺界炒作之风等,讽刺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这个世界太疯狂,耗子都给猫当伴娘了”、“下自己的蛋,让别人说去吧”等,令人捧腹,发人深省。

  “笑不是硬搞出来的”

  综观本届大赛,占尽半壁江山的“正剧小品”、“喜剧小品”虽然不乏力作,但总体上并没能真正体现小品本身以幽默见长、反映现实生活的特质。一些作品主题先行,内容空洞,演员完全靠近乎吆喝的表演来吸引观众。对于这些问题,小品大赛总导演刘铁民坦言,过去的小品创作来源于生活,所以直指人心,而现在有一部分小品是为了满足晚会需要“侃”出来的。

  黄宏这次担任小品大赛评委,每当镜头切到他的脸部特写,几乎没见他灿烂地笑过。黄宏认为,小品形态上的比例差异,显现出作品与作品之间对生活观察的不同,一个语言庸俗、情节乱编、表演苍白的小品,往往只能靠其他东西来掩饰。“我非常讨厌有人说‘搞笑’这个词,笑不是硬搞出来的,而是得让观众发自内心地笑。”

  无需讳言,“讽刺小品”创作难、表演难,是这个品种缺席小品大赛的主要原因。记者昨就此话题采访大赛组委会有关人士,他们不否认这个现象的存在,同时表示组委会并不能限定选手的作品必须以什么题材参赛。他们认为,小品大赛不见“讽刺小品”确实是一个遗憾,突破“讽刺小品”创作难的瓶颈应从何入手,的确值得认真思考。南京日报记者梁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4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