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技《西游记》创意闪光 演出票房飙升名利双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12:04 广州日报大洋网
由广州市文化局出品,广州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西游记》(剧照见上图)昨晚上演本轮演出的最后一场,本轮演出采取完全市场化操作,《西游记》的票房一路飙升,渐渐地逼近了百万元大关。广州市杂技团团长曹建平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做《西游记》,现在证实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最大收获是市场坚挺 谈到令人兴奋的票房结果,曹团长说:“感觉很好,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观众喜欢看《西游记》,通过真正地走入市场,我们发现之前的信心不足是多么不应该,精品毕竟是精品,它的市场一定是坚挺的。《西游记》已经达到了它的创作初衷:贴近生活、贴近百姓、雅俗共享、老少咸宜。”曹团长表示,《西游记》从不拒绝观众,只要观众需要,我们还会尽可能安排重演。 创意闪光打造名剧 谈起搞杂技剧的决心,曹团长把它追溯到了2001年前后,她说:“当时我们在泰国演《金木水火土》,演了56场,临近结束的时候,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演杂技剧。我觉得,我们总是要求杂技演员从这个极限跳到那个极限,可是我们忘了还要多挑战一下自己,应该想想怎么样让杂技做得有文化底蕴,而不是单单靠技术过硬,这就是把杂技做成剧的发展思维。于是我们团早早地就决定了要从《南风粤韵》之类的杂技晚会过渡到杂技剧。” 曹团长介绍说:“2005年春节前后,我们去美国看了十多部风格各异的剧目演出,完成了比较原始的素材积累与剧目风格认识;接着讨论杂技剧剧本,完成了最初的策划与选题,就是选定了改编名著,把《西游记》做成杂技剧。这个选题其实是在文化局陶诚局长、何继青副局长等的组织策划下完成的,意义很重大,一来是传承民族文化,二来是创新杂技艺术,三来坚持精品立团,这样我们做出来的《西游记》才会有了由名著衬托出来的高度艺术起点。 关于做杂技剧《西游记》,创作班底有过激烈的争辩,就是“忠于原著”还是做成“大话西游”。曹团长说:“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总导演陈维亚(blog)态度相当坚决,他说改编名著,要做就一定要忠于原著,然后通过创意手段来制造看点,我们完全坚持和赞同这个观点。” 在杂技剧《西游记》中,我们看到杂技与故事的结合,不时有新鲜奇趣的创意让人惊喜,比如用金牌杂技“荡爬杆”来描绘“大闹天宫”,用“抖空竹”来模拟“紧箍咒”,用“抖杠”来模拟唐僧被抬上油锅,用“蹦床钻圈”来展示牛魔王和孙悟空大战等。曹团长说:“这些创意的闪光点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还想做《三国演义》杂技剧 记者问:“听说团里还将排演杂技剧《水浒》、《三国演义》?还有,《西游记》的下一轮修改如何进行?”曹团长说:“我们目前有考虑过做《水浒》不如做《三国演义》好,市文化局也在对杂技剧进行高度论证。稍后我们将为‘文华大奖’闭关排练《西游记》,技术上应该更考虑到最高技艺的呈现与观众的‘尖叫度’,我们团的金牌节目‘软钢丝’应该考虑放在《西游记》中。” 记者问:“今年年底的‘文华大奖’之争,其他参赛杂技剧目都没有上升到一个‘剧’的档次,《西游记》的拿奖胜算是不是很高?”曹团长表示拿奖始终不是主要的,观众喜欢、长演不衰才是焦点。 最后,记者问:“《西游记》要排出一个‘欧美版’到外国公演,是不是改动会很大?”曹团长说:“我们要创造条件到外国公演,同样重要的还要走进全国大中城市进行巡演,现在已经在筹备。《西游记》的‘欧美版’并不意味着重排,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杂技剧《西游记》不讲究台词,人物脸谱也很有‘符号性’,所以转换到‘欧美版’是简单的事情,只要稍为翻译一下字幕就行了。” 本报记者 陈志凌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