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即将公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09:56  沈阳晚报

  在日前公布的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千人候选名单中,记者看到了9位与沈阳有关的艺术家或艺人的身影——谭振山民间故事的传承人为谭振山和孙女谭丽敏;唐派京剧艺术的传承人为周仲博和汪庆元;东北大鼓的传承人为霍大顺;评剧“韩、花、筱”的传承人为筱俊亭、冯玉萍、周丹、李冬梅。

  虽然只是一个候选名单,但是昨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对于传承人的头衔,他们所关注的依然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

  谭振山故事:一个孙女远远不够

  “谭振山民间故事”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是国务院公布的518个项目中惟一的“个人品牌”。今年80多岁的谭振山老人脸上早已布满了皱纹,身体大不如前。他脑子里的民间故事要怎样留下来?这不禁令人担忧。谭振山本人也在为自己这些民间故事犯愁。谭振山的孙女谭丽敏表示,虽然自己还爱讲故事,但她最多也就能讲百八十个,远远不能传承爷爷1015个民间故事。另外,他们这些人讲故事的“质”与“量”,无法与爷爷相比。

  东北大鼓: “霍家班”独木难支

  尽管霍家后人对振兴东北大鼓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代表人物霍树棠当年的风光已不再,东北大鼓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记者了解到,霍家后人孙子辈的目前最小的都已经40岁了,他们的后人目前没有一人从事这一行,霍大顺是惟一能唱东北大鼓的正宗传人。霍大顺说,作为“霍派”后人,只能靠身体力行,来呼唤社会对东北大鼓的重视,可是只靠自己挑起振兴东北大鼓的重任还是有压力。不过目前,他们兄妹四人都在家中抓紧练习,“咱得对得起传承人这三个字”,霍大顺坚定地说。负责东北大鼓保护的群众艺术馆王馆长表示,作为东北大鼓保护的重要一步,东北大鼓培训班也在积极筹备中,相信会给东北大鼓的保护带来不少支持。

  唐派

京剧:艺术高深苗难求

  “南麒北马关外唐”是梨园中颇为流行的一种说法,而其中的“关外唐”所指的便是唐韵笙在沈阳创立的唐派京剧艺术。这次申报的传承人中,82岁的周仲博先生与唐先生是师兄弟,当年唐先生曾跟周先生的父亲学戏,工文武老生的周先生对于唐派艺术是十分在行。年近70岁的汪庆元则是唐先生的再传弟子,生、净俱佳。而唐先生的儿子唐晓笙和另外一位亲传弟子都在苏州居住,因为无法联系而错过了申报。对于唐派艺术的传承,沈阳京剧院阎副院长表示:唐派艺术由于唐韵笙的亲传弟子较少,熟知唐派艺术的老演员相继离世,能够演出剧目的演员有限,且都在中年以上,青年演员无法在嗓子、扮相、气质、舞等方面做到全面,因此传承起来难度很大。

  “韩、花、筱”:期待再创辉煌

  评剧“韩花筱”家喻户晓,经过几十年对评剧艺术的追求,她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评剧流派艺术。作为沈阳的评剧艺术品牌,“韩花筱”早已驰名中外。

  筱俊亭和韩少云、花淑兰同是我国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开创了评剧艺术的三大流派,筱俊亭是“筱派”的创始人,现已86岁高龄,仍然不时活跃在舞台上,可谓艺寿长春。虽然筱俊亭年事已高,但是对于沈阳评剧的发展依然是关怀备至,身在天津的她表示,评剧就是她的生命,她会像珍惜生命一样来珍惜评剧。而三派弟子们也都表示,要用自己的努力让评剧再创辉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