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海上惊雷雨》引起共鸣 穿插话剧百年经典瞬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08:15 东方网-文汇报
中国话剧100年来,如果只选一部戏作为代表,非《雷雨》莫属。《雷雨》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是中国话剧史上演出场次最多、演出团体最多的作品。作家茅盾曾诗赠曹禺:“当年海上惊雷雨。” 以曹禺生平和《雷雨》的创作演出史作为切入点,反映中国话剧100年发展历程的大型专题片《海上惊雷雨》,日前在东方卫视《深度105》栏目播出后,受到观众好评。昨天,《海上惊雷雨》座谈会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来自上海戏剧和影视界的专家学者,一起探讨了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并回顾了百年话剧与上海的渊源。 折射变迁 《海上惊雷雨》由SMG电视新闻中心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制作,通过对《雷雨》70年历程的梳理,不仅回顾了中国话剧100年的历史,还折射出几十年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的变迁。同时,以资料片、情景再现等方式,穿插话剧百年的经典瞬间,反映了中国话剧的优良传统。 “尽管谈到了各种版本演出对《雷雨》剧本的不同解释,但是主创人员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孙惠柱谈及《海上惊雷雨》时表示,“让主题阐释可以有更多的讨论,让不同的观众找到自己的感动。”而《雷雨》在上海首演揭开的中国现实主义话剧的先河,并以一种内容母体的形式辐射到电视、电影、歌剧的过程,也值得如今的文艺创作者反思,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经典。 提供启迪 《海上惊雷雨》面向一般电视观众,但也渗透了文学的内涵。“不仅仅要有翔实的资料,更要看到主创‘活的创作’。这样来引领专业的东西走向大众。”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钱春莲表示:“片中编导的情感流露亲近了观众,真实再现等一批镜头拍出了感情,软化了硬梆梆的史料。” 复旦大学教授周斌则认为,“对历史的分析不可能不带着创作者的反思和评价。比如说《雷雨》的创作演出,放在大环境中,就能看到社会时代的变动给作者、剧本命运所带来的影响。这样的回顾和反思十分必要。”王磊 李玮慧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