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妈妈咪呀》创票房奇迹 通过剧情寻找自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11:10  解放日报
《妈妈咪呀》创票房奇迹通过剧情寻找自己(图)

《妈妈咪呀!》海报

  “小心,别让爱琴海的热浪给灼伤哟!”每晚演出前这句多少让人感觉有点“夸张”的话,现在倒成了《妈妈咪呀!》人气和口碑双赢的贴切描述。截至昨天下午上海大剧院票房的统计表明,该剧在沪30余场演出尚余近10场未演,总出票率却已达97%。

  按近日的出票速度估计,最晚到周五,演出票将全部出完。在不少舞台剧上演一两场都很难叫座的情况下,《妈妈咪呀!》却接二连三地创造下票房奇迹,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可资借鉴的东西呢?

  一张奇妙的配方

  一百出成功的音乐剧,也许有一百种成功的制作手法。此次来沪演出的国际巡演团驻团经理罗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思忖半晌,说了这么一句俏皮话:“《妈妈咪呀!》大概是找到了一张奇妙的配方。”罗宾表示,音乐、服装、灯光、舞美等等构成综合舞台效果的元素,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故事,则是这张配方的灵魂所在。 

  “当我们决定用ABBA演唱组的歌曲为基础制作一出音乐剧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用什么样的故事把这些歌曲串联起来。”在《妈妈咪呀!》背后,是编剧花了整整两年时间,雕琢出了最后的故事。“它十分有趣,又带有些许伤感,更重要的是,不论是母女情还是三个女伴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里获得自己的感悟。”罗宾认为,正是一个能最大程度上引发共鸣的故事,成就了《妈妈咪呀!》。 

  而在《妈妈咪呀!》中文翻译者费元洪看来,脍炙人口、激动人心的音乐也是《妈妈咪呀!》成功的关键。和一般音乐剧先有故事再找配乐的制作方式相比,《妈妈咪呀!》则一开始就将在西方唱片销量仅次于Beatles乐队的ABBA演唱组的歌曲,定为全剧的基石。“《妈妈咪呀!》不止是一出戏剧,更是一个大型音乐会。作为观众,当一首首亲切、悠扬的歌曲接连响起时,他们有时甚至会忘却剧情,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比如结尾那十分钟全场共舞,在一般音乐剧中就很难看到。”他认为,《妈妈咪呀!》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能将故事的悬念一直保持到剧终,让它循序渐进地展开的,正是剧中精美而又带有情感色彩的音乐。 

  一根特别的指针

  西方经典音乐剧的成功,是艺术的成功,更伴随着巨大的商业成功。比如《妈妈咪呀!》诞生9年,在全世界观众已超过2700万人次,并已创造超过16亿美元的票房总额。一位上影集团的专家形容,从赢取票房能力上看,《妈妈咪呀!》不亚于任何一部好莱坞的一线大片! 

  西方音乐剧的那些巅峰之作,几乎部部是成功的高端“商品”。《妈妈咪呀!》制作人朱迪跟记者“拆解”创作过程说,在先有了把ABBA乐队的歌曲搬上舞台的想法后,她找来电视剧女编剧凯瑟琳“说”故事。开始凯瑟琳如“剧情工厂”般提供的剧情,全部被否定,因为朱迪的衡量标准是“无情的市场”。她说:“已有的音乐剧太多,要重新设计标新立异又能为观众接受的情节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必须寻找能够打动最广大观众群的商业卖点。”为了寻找故事,她们甚至为ABBA歌曲划分类型,发现其内涵偏于两类,一类是爱情的甜蜜,一类则是失恋的伤感,而这正融合广大受众的口味。正是这些充满商业头脑的分析,最终使凯瑟琳写出一个充满戏剧张力、又有商业前途的故事框架。 

  费元洪认为,只有善于围绕市场和观众的指针“运转”,才有可能给音乐剧带来尽可能多的人气和收益。有统计表明,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音乐剧所有观众中有70%是女性,所以,不少成功之作都瞄准了女性观众的消费口味和心理特征。比如《妈妈咪呀!》就由女制作人、女编剧、女导演掌勺,既有两分钟一“笑”的轻“噱头”,又有妈妈唐娜回忆为童年的女儿梳头之感人情境。著名导演陈薪伊认为,西方音乐剧常以观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你给观众多少东西、观众从中能接受多少,其实最终跟赚钱多少有着极大关系。在解决戏剧界有关艺术价值和市场实现这对矛盾方面,《妈妈咪呀!》之所以成功,一个关键还在于:它是建立在导演充分理解制作人的追求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导演若不能理解商业追求,就不能实现音乐剧既定的成功目标。

  一种辩证的坚持

  在西方,成功的音乐剧背后其实也存在着大量不成功作品,但一旦一部优秀音乐剧制作被市场和观众认可,就不会轻易地改变,哪怕它是剧中一个不起眼的小的零部件。这也是那些常演不衰的音乐剧能够真正被奉为“经典”的根本———对艺术品质的“坚持”。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徐卫宏回忆,他在美国百老汇、东京和上海三次观看《妈妈咪呀!》,尽管表演班底不同,但全剧的舞台呈现,不论是音响效果、舞美制作还是乐队构建的方式,都如出一辙。巡演团经理罗宾说,无论西方四大经典音乐剧还是《妈妈咪呀!》这样降生稍晚的作品,其制作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标准:即一个好的作品就是一个整体,哪怕改变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观众也有可能不满意。比如《妈妈咪呀!》中女主角唐娜穿的丝质睡袍,在全世界的定点演出和巡演制作中都是完全一样的。“苏菲”的扮演者身高、形象、嗓音都有要求,备了好多组演员,即使遭遇像这次来沪的三组演员全部病倒的情况,还是能想办法从英国搬一个“苏菲”来救场。 

  不过,进行世界巡演时,西方经典音乐剧在不妨碍全剧基本面貌的情况下,又很善于因地制宜,接轨不同国度观众的观赏需求。比如《妈妈咪呀!》在中国、德国、芬兰、以色列等非英语国家献演时,就照顾到观众对台词的接受速度,演员的表演更直白、更易理解;再如,《狮子王》中多嘴的八哥曾经把“我出去逛了一圈”改成“我刚从襄阳路市场回来”,土狼扮演者又曾放肆唱起“老鼠爱大米”,这种贴切的“本土化”改动,引来更强的喜剧效果。 

  “不变”与“善变”,折射出西方音乐剧计较品质、又讲究市场灵活性的两面。这亦同样值得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借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