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单田芳与李伯清“斗嘴论英雄” 保护传统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9日13:4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这边是李伯清师徒5人轮番上阵现场散打,那边是单田芳兴致勃勃即兴发挥,不管是地道的四川方言,还是资格的普通话,两边都赢得了现场记者们的热烈掌声。昨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武侯祠博物馆举行,李伯清与单田芳两位评书表演艺术家“斗嘴论英雄”,共话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精彩

  南北说书人现场比口齿

  两位表演艺术家虽然是第一次谋面,但实际上却是神交已久的朋友。单田芳很早就听说过李伯清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也看过他在中央电视台上的评书节目。不过,李伯清却表示,在央视说书是他在评书艺术上最失败的事情,因为普通话不好影响了他的发挥,“北方的观众不爱看,南方的观众又觉得少点味儿”。但李伯清也承认,通过上央视,他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他后来在川渝的扎根发展做下了铺垫。

  座谈会上最精彩的莫过于两位表演艺术家的现场“斗嘴”了。先是李伯清的徒弟廖健、闵天浩、叮当、万喜,每人表演了一段,

幽默风趣的四川方言和极其生活化的内容,把观众们逗得哈哈大笑,就连平时很少听四川话的单田芳也几次忍俊不禁。徒弟们“汇报”演出完毕,李伯清也现身说法,来了一段即兴散打,把发生在单田芳身上的一件收徒的往事描述得情真意切。眼看着散打评书大受欢迎,单田芳也不甘示弱,大扇一收,起身表演了一段传统评书《张作霖手黑》,同样赢得了满堂喝彩。南北评书的特色在这场即兴PK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让现场所有人大饱耳福。

  单田芳表示:“李伯清创造了另类散打评书,除了他之外,我不知道还有第二个人有此本事,他能够在西南地区博得这么多人的欢迎,让我十分羡慕。而且他的弟子都非常优秀,很有发展潜力。”

  探讨

  四川评书能不能说普通话

  李伯清尊称单田芳为评书泰斗,谦称自己是晚辈,对单田芳能够成功走出一条评书产业发展之路感到十分钦佩。在谈及四川评书的发展时,李伯清婉转借助“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故事,呼吁大众对本土文化多一些关心与支持。他认为四川评书的发展离不开三样东西:一是来自政府方面的扶持,他建议有关方面对此专门做出产业规划,出台一些举措扶持本土评书的发展;二是社会力量的参与,他说单靠评书艺人自身的力量是很难让四川评书做出产业的,还需要懂市场懂运营的人和观念的介入;三是评书艺人自身素质的提高。

  对此,单田芳则率直进言:“四川评书语言必须改革,毕竟在全国通用的是普通话,所以散打评书也应该在保留一些方言特色的同时,尽量使用普通话,哪怕川普也可以。”同时,单田芳认为还必须十分重视媒体的力量,媒体既是与外界交流的通道,同时更是市场的晴雨表。通过媒体的力量,可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让外地观众更多的欣赏到散打评书,这样才能让观众了解并接受散打评书;更可以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做出相应的调整。听过单田芳的直言,李伯清连连点头:“评书不容小看,传统的东西应该回归。现在我的这些弟子都能说普通话,我对评书后辈发展的前景信心坚定。”

  呼吁

  “小说书人”类似活动多多益善

  成都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树喜表示,武侯祠博物馆作为我市文博系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此次主动策划寻求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的新突破,积极与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合作,充分整合博物馆资源和现代传播手段,举办“寻找小说书人”活动,不仅创新了博物馆惠民和回馈社会的方式,还在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率先在全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朱树喜说,一些传统文化面临困境,一方面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转变有关,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的变革也十分重要,只要主动寻求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甚至还可以做出大产业,单田芳的评书就是最好的例证。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传承,只有传承了才谈得上真正的保护。“寻找小说书人”活动虽然小,但透出的价值却很大,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它创新性地运用了现代营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富有时代特色的包装,并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加以放大效应,取得这么大的影响力自然也就不奇怪。朱树喜告诉记者,“寻找小说书人”活动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也值得广泛借鉴,希望更多的文化机构为全国树立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成都榜样”。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斌 王嘉 采写 朱大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