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京剧名家迟小秋坚持一个信念:梨园名旦不虚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06:21  沈阳晚报
京剧名家迟小秋坚持一个信念:梨园名旦不虚传
《锁麟囊》剧照

京剧名家迟小秋坚持一个信念:梨园名旦不虚传
《碧玉簪》剧照

京剧名家迟小秋坚持一个信念:梨园名旦不虚传
《窦娥冤》剧照

京剧名家迟小秋坚持一个信念:梨园名旦不虚传
迟小秋

  辽宁,作为文化大省,因有无数的荣誉而为人赞叹,在这无数的荣誉背后,是众多名家的身影。作为辽沈地区文化的旗帜,他们依然在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昨日,从沈阳走出去的京剧名家迟小秋回“娘家”演出,她把这次演出叫做“报恩”之旅,感谢培养了她的辽沈大地,借此,我们推出特别策划的《辽沈名家现在时》栏目。这里,既有在辽沈本土出生发展的名家,也有并非土生土长,但在辽沈有着重要生活历程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名家,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执著,不为常人所知的思想感悟,就是本栏目的主旋律。聆听名家心语,沐浴文化阳光,让他们依然闪耀的光芒成为一种借鉴、一种经验,力求为沈阳这个文化大市注入一股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活力。

  一次次亲切的握手,一声声热情的问候,昨天回到沈阳演出的现代京剧名家、程派传人迟小秋始终处在激动的状态之中。许久没有回沈阳演出的她告诉记者,这次的演出和往常都不一样,这是她作为北京京剧团青年团的团长组织的第一次演出,她希望28日、29日在沈阳八一剧场的演出能够让沈阳的戏迷感受到她那颗感恩的心。

  迟小秋简介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程派传人,当代京剧名家。现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党支部书记及领衔主演。

  1965年生于辽宁省阜新市,11岁入阜新戏校学戏,文武兼备艺术功底深厚,1981年开始学习程派,1983年拜程砚秋大师嫡传弟子王吟秋先生为师,宗法程派艺术,悟性过人,深得王吟秋先生赏识。严师出高徒,1984年,年仅19岁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博得戏曲界专家赏识,广大观众喜爱的著名当红程派传人。

  代表剧目

  《锁麟囊》、《窦娥冤》、《荒山泪》、《孔雀东南飞》、《碧玉簪》、《春闺梦》、《四郎探母》、《法官妈妈》等。

  获奖经历

  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4年)

  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

  荣获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剧目调演优秀表演奖。(1992年)

  荣获中国首届“梅兰芳金奖提名奖”第一名。(1993年)

  荣获中国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1997年)

  荣获辽宁省“德艺双馨”文艺家。(1999年)

  入选《中国京剧百美图》。(2005年)

  一个信念 梨园名旦不虚传

  这次从北京回来演出,迟小秋是感慨良多。迟小秋说,从11岁开始学戏,她可以说是“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舞台之路。迟小秋告诉记者,她出身贫苦,11岁被家人送入沈阳阜新戏校学戏,随后又被学校送到上海和王吟秋老师学戏,从小就抱定“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的她,平时学戏异常刻苦认真,而她的天赋也慢慢展现出来,17岁她正式拜程砚秋嫡传弟子王吟秋为师,19岁时就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第二届戏剧梅花奖。但是在重名之下,20多年来迟小秋并没有停步不前,而是每天坚持练功,无论是在戏曲最受欢迎的80年代初期,还是后来几年戏曲最没落、最不景气的时候,迟小秋看到身边很多京剧演员改行学唱歌走穴,她也从来没有动摇过。就这样咬牙终于等到了今天,依然是痴心不改,“唱戏就要到最广阔的舞台”,迟小秋自称“咬牙办事”的性格终于让她成为了戏迷们喜爱的程派传人。

  一颗真心 回家演出为报恩

  从1991年调入沈阳京剧院的十几年的时间里,迟小秋就和沈阳京剧院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作为沈阳京剧院头牌领衔主演,经常率团于全国各地演出,获得了无数的荣誉,无数次舞台上的演出也让迟小秋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梨园名家。说起在沈阳这十几年的经历,迟小秋说她很早就从家乡出来,早就把沈阳当成了自己的家,也是沈阳这块沃土给了她成长的舞台才让她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作为沈阳京剧院的名誉院长,这份情她是永远不能忘的。说起这次回家乡演出,迟小秋说,这是她带领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回沈阳的第一次演出,对她而言意义非常重大,这是她一次报恩的演出,她希望沈阳观众能够在演出中去感受她这份真情。她也希望通过他们的演出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喜欢京剧,为京剧培养年轻的观众尽一分力。

  一个选择 不惑之年敢为先

  2005年,对于迟小秋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她选择了进京加入北京京剧院。在一般人看来,进入北京的迟小秋无论在地位上还是待遇上都会比在沈阳好,换了谁都要走,但是这其中也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迟小秋说,对于她这样已过不惑之年的人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她跟沈阳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但是为了恢复程派众多的经典剧目,为了推动京剧更好的发展,她毅然选择了去北京。这次回沈,记者发现迟小秋又多了一个职务,那就是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说起这个新头衔,迟小秋说,她是刚刚在北京京剧院的竞聘活动中竞聘上岗的,这是她之前从未想过的事情。但是她觉得自己在舞台上很努力,在舞台之外也不应该放松,她希望通过走市场等方式来进一步推动程派,推动京剧艺术的发展,这同样是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她就参加了竞聘。对于自己的选择,迟小秋表示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也是激发她激情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她愿意尝试。

  一个秋字 程派传人不敢忘

  程砚秋、王吟秋、迟小秋,冥冥之中也许正是这名字中同一个“秋”字,才得以让程派艺术的精髓代代相传,这也是迟小秋不敢忘记的使命。迟小秋说,她的名字是她最大的动力,因为一想到程派的前辈,她就无法停止自己的脚步。她说,像她这样年龄的演员,每天必须坚持练功,否则不进则退。记者了解到,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迟小秋重新排演了《锁麟囊》、《窦娥冤》、《玉堂春》和《碧玉簪》等一系列程派剧目,可以说对程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保护的作用,这也是迟小秋最欣慰的事情。她告诉记者,这次回沈阳演出的《锁麟囊》、《玉堂春》、《战马超》、《空城计》等就是重新复排的,在服装设计、舞台设计等方面都很有特色,会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她表示,今后无论自己在哪里,都是在位为京剧事业奔走,她会永远努力为京剧事业做出自己的最大的贡献。本报记者盖云飞报道 王江摄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