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赖声川戏剧规模化进入内地 深入畅谈蓝图与梦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17:19 深圳商报
本报记者于雪 《这一夜,Women说相声》接力了《暗恋桃花源》舞台,并开始了与后者相仿的诞生过程:改编为内地版,在内地排练、并将首演地点独具慧眼地选在了深圳。两者相仿的诞生模式,让人联想到赖声川是否正在将《暗恋桃花源》的经验运用在自己的其他作品上,并将其规模化。9月8日,在《这一夜,Women说相声》的排练现场,本报记者与赖导演进行了一番面对面的对话。 希望这些戏能融入内地文化 记者:赖声川的创意和表演工作坊的执行,已经让许多内地观众认可接受了这个组合,在未来几年内,您是否有规模化地进入内地剧场的计划? 赖声川:我心中是有一个蓝图,但是还太模糊,因为内地现在的文化版图还有一点混乱,很多东西并没有得到规范,我所有的想法目前还在“可能”的阶段,但是我觉得只要是有利于祖国文化的我们都愿意做。就我目前来说,做《暗恋》和《Women说相声》已经够忙了,这两台还会同时进行巡演,而我同时还在做一个新戏叫《如影随形》,年底在台北首演,暂定3月之后会到内地巡演。到时候,内地观众会看到20多年前的《暗恋》,2年前的《Women说相声》,还有最新的《如影随形》,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 记者:那么您有把工作坊的戏剧链条带到内地的明确规划吗?比如把“相声系列”进行内地版的重排和翻新? 赖声川:我觉得需要选演员、选时机。现在回想这两戏几乎都是“疯子”做的,把它重新拿过来需要非常大的精力,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跟李立群也聊过,请他回来再演,他当然是愿意,但他也担心自己体力上达不到20年前的状态。未来,我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内地,以前是没有这个时间的,这两年我每年都在斯坦弗大学教半年书,后来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我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所以我就放弃享受加州的阳光。 记者:最近几年您在内地的时间比较多,去年开始《暗恋》在内地巡回了11个城市,因此您对内地的剧场界也有一定了解,那么对“剧场在内地是夕阳产业”这个说法您同意吗? 赖声川:我觉得不正确。首先,你可以把剧场当成一个产业,可是它最核心的价值不是产业,它是一个社会文化的精髓,是必须存在的,它不是个产业,后来你可以把它变成一个产业。我觉得这些年内地剧场式微的原因,是它的社会地位被放错了,因为我一直相信剧场是社会文化的中心点,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很蓬勃的剧场,那它就失去了核心的价值,现在有人说电影电视这么发达,那么剧场就会没落下去,我觉得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人们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剧场反而会变得很火,人们会渴望在剧场中得到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我们现在只不过是把剧场回归到一个它应该在的位置。很多人把剧场当作一个生意、一个商机在看;但从古到今,也有很多人给剧场戴高帽子,说剧场是艺术,不是商业。我觉得剧场一直都是兼顾这两者的,内地剧场没有蓬勃起来,问题也出在创意。 深圳的文化身份可以更鲜明 记者:好多人觉得您作品成功的原因,是您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转化中游刃有余。 赖声川:也是某一种巧合跟运气吧,因为我不是刻意这样做。我觉得每一个创作者都会找到自己说话的方式,我说话的方式正好精英跟大众有时候都可以顾到,它不是一定的。 我再稍微修饰一下我刚才讲的话,我觉得内地剧场需要找到自己的声音,《暗恋桃花源》在北京演出是不是属于北京剧场,目前我还在观察,但我希望它是。我梦想着我的戏在内地演出,得到内地观众的认可,能成为内地文化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是同一个文化出来的,但反过来说,看国外翻译的戏或是国外引进的歌舞剧算不算是一个都市文化的核心呢?也许当都市够多元化之后,会是肯定的答案。可是我希望不管北京、上海,还是深圳,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声音。在这些都市寻找自己文化身份的过程中,希望我可以帮上一点忙。 记者:您对深圳的剧场环境了解吗? 赖声川:我有啊。我其实对深圳的了解也是从最近开始,当《暗恋》在深圳演出时,我很惊讶地发现深圳原来不是说广东话的。这是太特殊的文化现象了,社会学家和文化观察者一定会认为它太奇特了,因为它等于是在20年的时间里“蹦”出来的一个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人类历史上有哪几个城市在20年就能千万人口?其实深圳跟台湾很像,台湾当年就是这样,它有个底蕴是闽南话,官方语言就是“国语”,我觉得深圳也是这样,你看大家都讲普通话,可是讲广东话也没有人觉得奇怪。刚才讲到一个都市能不能创造自己的文化身份,我觉得我在深圳认识的一些文化人已经感受到机会出现了,可以抢到这个机会让深圳有个非常鲜明特殊的文化身份,好比说《Women说相声》在这儿首演,他们也希望我以后都去深圳排新戏。如果有些新的作品从深圳出发,深圳在文化版图上的位置就不一样了。就像台湾一样,台湾的电影、戏剧和流行歌曲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样子,它们就是台湾文化的“面孔”。 拥有自己的“主场”最让我兴奋 记者:您在北京创办的实验性剧场匆匆结束了,许多人为之惋惜,您当时觉得气馁吗? 赖声川:不要说当时,我到现在都还觉得很可惜。结束的原因很清楚,是碰上非典了,而且北剧场在概念上是稍微超前了一点,如果它是前年开始的,那么到今天它会是非常蓬勃的。可它却是2002年开始的,时机不对,苦撑了一段时间也不行。 记者:您还会再去碰它吗? 赖声川:我会。袁鸿知道我的梦想就是有自己的剧场,因为我们在台湾这么多年都无法有自己的剧场,我的很多戏是在台北大剧院首演的,它是一个歌剧院,并不适合所有的戏剧,可是却变成了表演工作坊的栖身之地,成了我的“主场”,这就像篮球队的主场不是篮球场。 记者:如果深圳现在可以提供给您这样一个剧场,您会在深圳设一个表坊工作室吗? 赖声川:我一定会在这儿设一个工作室。但我不会放弃台湾就是了,虽然我们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台湾给了我们很多创作的力量,我们对它也很有感情。如果说深圳给我一个剧场,不要太大,800座以内,我现在开出我的理想条件,而且它的空间是有弹性的,《如梦之梦》可以演,《暗恋桃花源》也可以演,另外我们还可以有排练室、办公室,另外这个地方要交通方便。几个大城市都有我的剧场,那就是我的梦想。表坊有40多部戏,足够演一年365天的,我们不是以赢利为目标,我们是以“不倒闭”为目标,我们在自己的剧场除了演自己的戏之外,还可以创造空间训练很多年轻人,这才是真正的投资。现在大家眼睛都还在看钱,以为我是个赚钱的金母鸡,但我觉得从长期来讲,我做事的目的是可以持续下去就好,我20多年来就是这样,所以我可以一直做想做的作品,而不是去猜市场要什么,其实我们20多年来就在创造市场,核心理念就是“不倒闭”! 可能会办赖声川戏剧周 制作人袁鸿披露明年大动作本报记者于雪 从1998年起就与赖声川开始合作,袁鸿为北京表演工作坊担任制作人差不多已有10年了。赖声川对记者说“做一个戏之前,我从来不会去想它卖得好不好”,因为有袁鸿和一个团队在掌控从宣传到销售的每一个细微环节。9月13日,《这一夜,Women说相声》剧组开始在大剧院布置舞美灯光,记者现场采访了袁鸿。 《暗恋桃花源》拥10万观众 内地版《暗恋桃花源》从去年12月开始全国巡演,足迹遍及包括香港在内的11个城市,共演出60场。其中在北京演出4轮、上海演出3轮、深圳演出2轮。“观众保守估计有10万人左右。就观众人次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的巡演场次和10万人的保守估计,目前已经是内地戏剧界的一个最高数字了。”袁鸿说。 演出场次如此密集,是否因此也创下了同类戏剧的票房纪录?对记者的这个问题,袁鸿连说:“没有没有!因为我们的票价低,所以票房并没有那么高。与同期演出的一些明星话剧相比,我们要的票房是良性的票房,不是捞一票就走。” 相比其他把票价定在千元以标榜“高雅”的戏,表演工作坊的《暗恋桃花源》大概是个相反的特例。袁鸿的方法是尽力压缩成本,以此来压低票价,《暗恋桃花源》在深圳两轮演出的最高票价都不超过600元,在广州甚至降到了380元。“为了把票价降下来,我们一直在控制成本,比如《这一夜,Women说相声》在北京排练,换别的剧组的话,遇到方芳和阿雅她们这么大腕的演员一定要拉一个很阔的排练场,可是现在这个场地是赖老师的一个住所,她们也照样排下来了。因为我们希望各地的票房都好,这个好并不是指票价有多高,而是指有效的票房,是观众自己购买的票,而不是赠票。” 明年计划上演更多新戏 在袁鸿的计划表上,表演工作坊在内地的动作已经安排到了2008年底。 在9月26日《这一夜,Women说相声》从深圳开始全国巡演后,明年1月份将再次启动《暗恋桃花源》的全国巡演,之后赖声川导演将把一出全新的戏《如影随形》带进内地。这部戏依旧走“重排”模式,剧本会重新创作、演员会组一个新的班子。袁鸿说:“目前已敲定由张艾嘉主演,按照计划明年4月份到深圳。” 明年年中,袁鸿酝酿要将赖声川导演的三部曲——《暗恋桃花源》、《这一夜,Women说相声》和《如影随形》这“女人三部曲”同时搬上舞台,举行“三戏连演”的壮举。“有可能会办成一个赖声川戏剧周的形式,目前我们也跟深圳在谈这方面的计划了”,袁鸿说。 明年9月,赖声川导演新创作的一部奇幻音乐剧《这儿是香格里拉》将敲定排练或演出计划。袁鸿说:“我们希望《这儿是香格里拉》可以在明年底同时在大银幕和舞台亮相,电影是由丁乃筝导演、赖导演担任总监制。音乐剧还是由赖导演亲自执导。演员目前初定了女主角由蔡琴担纲。”袁鸿认为现在的时机可以展开大规模步骤了。 深圳已被列入排练基地名单 表演工作坊明年的工作表上多次提到深圳,那么表坊是否真的会在深圳建立一个排练基地?这个问题得到了袁鸿肯定的答复:“我们一直在考虑排练基地的问题,目前希望是在深圳。当然我觉得各方面环境还要更成熟,一个城市对文化理解的程度要够,它不是说有一个空间、一个剧场就行了。比如我们希望深圳的管理也能够跟上海、北京一样,排练、服装、舞美衔接呀,这些不能保证好,就不能保证戏的生态良好。我现在更多的时间在市场,在销售,所以我希望能在那边的时间可以少花一点,更多的时间用来规划戏的制作这些事情,因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还有其他城市在向袁鸿伸来橄榄枝,“上海大剧院也在邀请我们,明年1月份在那里演完《暗恋桃花源》和《这一夜,Women说相声》之后,紧接着就会在3月份演《如影随形》,所以就形成了3个戏连演的形式,我们也在跟深圳演出公司谈,看看明年的深圳演出季能不能也做这样的演出。做这样的活动,要求合作者的团队力量非常大,它不是一个简单市场营销、完成票房的要求,还有一些不属于销售、属于创作和培养观众的需要。相对于资金背景或者有没有政府支持这些条件,我们更看重的是对方团队的结构,看合作的可行性。比如我们希望在深圳深入到观众里面,面对面的交流,这需要当地合作方的安排;在剧场里,迟到的观众不能入场,这需要剧场的工作人员配合;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剧评人水晶解说—— 赖声川戏剧链灵魂 本报记者于雪 从2006年底迄今不到一年的时间,《暗恋桃花源》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让内地观众对赖声川戏剧开始从陌生到熟悉,也让这个已在台湾有声有色地做了20年戏剧的台湾导演由小众开始走向大众。某些媒体认为这是明星的作用,但很多人都对此并不认同。赖声川戏剧在市场上成功的原因何在?这个链条灵魂何在?记者昨天采访了知名剧评人水晶。 灵魂之一: 关怀观众、温暖观众与观众互动 从10年前,水晶就与赖声川和表演工作坊有了接触,现在她是《这一夜,Women说相声》内地版的出品人。她认为《暗恋桃花源》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成功,主要是观众和市场都到了成熟的阶段,又逢中国话剧百年,《暗恋桃花源》本身又在20年间累积了很高的人气,几乎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凑齐了。 赖声川戏剧本身的魅力,当然是最关键的部分。赖声川的戏剧是互动式的,很注重观众反应,《暗恋桃花源》在内地演出期间,赖声川经常躲在舞台后面,观察观众的反应。他的另外一部有名的作品《如梦之梦》则集中体现了观众为中心的戏剧观念。这部剧2000年首演,长达7个小时,观众坐在剧场中央的旋转椅上,演员环绕观众演出。而通过这种全景式的互动,赖声川讲述了一个“轮回”主题的故事,传达了佛陀般的智慧,启发观众思考人的生存和人生的意义。 “赖导演的戏让人感受最深的是透出来的关怀和温暖。”水晶说。 灵魂之二: 传承文化、嫁接文化并创意文化 从文化创意角度来讲,赖声川的戏剧创作很好地体现了传统与现实的结合,《暗恋桃花源》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传统叙述手法,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台湾一代人的命运联系起来,剧中布景上“逃”走的“桃树”,其实正是从内地一路逃往台湾的人真实写照。“桃花源”既是古人的梦境,也是今人的梦境,通过这种嫁接,赖声川把追寻梦境变成了“古今一也”的相通之感,于是“桃花源”重生了,与现代人的感情产生了共鸣,“传统文化不着痕迹地自然地苏醒”,水晶说。 “相声系列”则是传统艺术样式的再生,《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探讨的是传统艺术的没落,《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则是尝试解读两岸关系,余秋雨当年在看到这出戏的时候大为叹服,现在还在建议赖声川把它拿到内地来。通过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文化寻找到一种探讨问题的方式,而最终这种艺术形式因运用的巧妙而获得了新的活力。“在台湾相声已经活了,连小学教科书里都有《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水晶说。有人认为赖声川的高明之处在于打破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野。 赖声川作品: 1984年,赖声川的第一部作品《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在台北首演,之后又与兰陵剧坊、双溪启智中心合作完成《摘星》。 1984年6月,赖声川与艺术学院的学生一同完成了《过客》。 1985年3月,《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在台北首演。同年6月,《变奏巴哈》首演。 1986年3月,《暗恋桃花源》在台北首演,2006年12月在内地首演。 1986年6月,《田园生活》首演。 1987年3月,《圆环物语》在台北首演。同年12月,赖声川编导的第一部歌剧《西游记》首演。 1988年5月,《落脚声——古厝中的贝克特》在中影文化城的四合院中首演。 1990年,赖声川导演了契诃夫的《海鸥》。 1991年,《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在美国各大城市巡演。同年12月,《面试》首演。 1992年,电影《暗恋桃花源》首映,并在东京影展上获青年导演银樱奖,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1993年,获柏林影展“导演论坛”卡里加里奖,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及飞比西国际评审团奖。 1994年,电影《飞侠阿达》首映。 1994年9月,《红色的天空》在台北首演。1998年12月在内地首演,赖声川成为第一位在内地导戏的台湾戏剧家。 1995年3月,《一夫二主》首演。 1996年8月,《新世纪,天使隐藏人间》首演。 1997年,《又一夜,他们说相声》在台北首演。 1998年,《先生,开个门!》在香港首演。同年,《我和我和他和他》在台北首演。《灵戏》在新加坡首演。 1999年,《十三角关系》首演。 2000年,《如梦之梦》在台北首演。2001年,《如梦之梦》在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工作坊演出。同年,《菩萨之三十七种修行之李尔王》在香港上演,并获香港舞台剧奖特别荣誉奖。 …… 从1998年起,赖声川在内地先后推出《红色的天空》、《千禧夜,我们说相声》、《他没有两个老婆》、《暗恋桃花源》等多部剧目,均大受欢迎。2007年9月26日,赖声川的又一部作品《这一夜,Women说相声》内地版将在深圳首演。 作者:本报记者于雪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