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十一特别节目《游园惊梦》 于丹马东一起聊昆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16:32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性、艺术性、舞台表演集大成者的艺术形式,近期马东和于丹在北京城一个有600年历史的老建筑——皇家粮仓内,录制了中央三套“十·一”黄金周的特别节目《于丹·游园惊梦》。节目中于丹和马东一起聊昆曲,赏昆曲,带我们近距离接触这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形式。 在昆曲中究竟有什么能够让我们慕然心惊,我们究竟能触摸到什么?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时代,坐在一个600年前的粮仓里,于丹会谈论这样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意味吗?于丹将从梦说起,从美说起。在“十·一”七天里,于丹将从“梦幻、深情、悲壮、苍凉、诙谐、灵异、风雅”这七个方面带领大家穿越千年,了解昆曲,感受那些曾经是我们的先人所创造的那一份优雅、从容、高贵的,甚至是充满时尚气息的精神享受。 于丹在节目中坦率的提到自己就是昆曲迷,从小听到昆曲的时候,就非常非常喜欢,因为家里喜欢,父亲喜欢,所以从十来岁的时候就听,但是她自己真正看昆曲,觉得慕然惊心,觉得舞台上让她有一种震撼之感,是1984年,江苏昆剧院的张继清老师出访世界归来在北京做的汇报演出,当时演的是昆曲著名的“三梦”,就是《牡丹亭》的“惊梦”、“寻梦”和《南柯山》的“痴梦”,这三梦或悲或喜,那种“至情至性”的魅力使于丹一步跌入昆曲的大梦之中再也走不出来了。 昆曲的“至情至性”是于丹对于昆曲的深切感受,也是她迷恋推崇昆曲的根本原因。什么是至情,像汤显祖所说的那种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可以深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在今天要提到“至情至性”?是因为今天这个时代相比于昆曲诞生的时代,我们的物质不知道繁荣了多少?我们能享受到文明比那个时候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的情感比那时候更细致了吗?我们更深邃了吗?我们的情怀更宽广了吗?这一切在今天是不是一个问号?所以昆曲的“至情至性”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有多深的触动?今天拿出来重新玩味欣赏有“万戏之母”之称的昆曲,体读戏里的悲欢离合,究竟是台上的戏文痴梦,还是它在我们的心里面能有一种空寂的反响,甚至让我们内心有一点感慨,能去想一想自己的浅思。 昆曲之美是一种虚拟之美,是一种写意之美,是人的幻化之美在想象中共同完成的延伸。审美是一种眼光,是一种能力,一个在生活中能够随处发现美丽的人他去看昆曲的时候,所把握住的美会比别人要多一些,昆曲也有一些很固定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传递出来的内容都能在浓缩之后真正怦然入心,让大家一看就过目不忘。昆曲总结出来的一些程式非常有意思,比如,在舞台上空空荡荡,一个人开门、关门、饮酒、喝茶,上山、下山,这一切皆有程式,它只要一做,一下子这个舞台上所有需要看见的都浮现出来。昆曲的美就在于它没有边界,只要在它程式中带出来的,你会在它一种既定的审美引导下去配合它完成一种默契的想象。昆曲活在每一个剧种的痕迹之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就曾专门学习表演过昆曲,更把昆曲的很多精华融入到了京剧的表演中。这种传承也许不单单在昆曲一种形式下,而表现在无所不在。 昆曲是集文学集音乐,集舞蹈,集所有中国文化意向为一身的集大成者,因为这里面反映出了昆曲的文化态度,它是一个让我们的文化在整个世界文化坐标系中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昆曲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戏曲形式,它是中国文化里面一个最深邃的符码,这个符码真正解读下去,能够让我们懂得的东西超出戏剧本身。但《于丹·游园惊梦》并不企图去深挖那些昆曲内部的符码,我们只想让大家感受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无边魅力。希望这七天来完成的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之旅,我们能和于丹一起感受不一样的“昆曲之美”。 播出时间:10月1日至10月7日 每日中午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