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包法利夫人们》12月上海首演 锁定女性观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12:47 新闻晚报
曾经将张爱玲经典小说《半生缘》搬上话剧舞台,并“撺掇”了刘若英(听歌)等大牌加盟,林奕华,这个名字或许对上海观众而言依旧陌生,但如果加上“香港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编剧”这个头衔,想必大多数人能够了然。 继今年在香港、澳门、台湾、北京演出大获成功后,鬼才导演林奕华将携话剧《包法利夫人们》,于12月13日在上海话剧中心演出,这也是多次与上海擦身而过的他首度展开沪上秀。 “张奴”林奕华:成败都是张爱玲 林奕华虽然凭借那部《红玫瑰与白玫瑰》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编剧奖,但他仍被“张迷”们戏称为“张奴”。 除去“奴”这个词的贬抑意味,用来形容林奕华对张爱玲的痴迷,却是再合适不过了。林奕华的“张爱玲之路”源于14岁那年,一位比他年长的姐姐不断告诉他,《倾城之恋》(blog)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和她有几分相似。这位姐姐是林奕华当年的“精神灯塔”,于是林奕华带着既无社会经验,也没人生历练的眼睛读完了整篇小说,收获只有一个:完全不能理解。然而,开启了对张爱玲的好奇之门的林奕华,最终前后八次改编张爱玲的小说:一次电影,七次舞台。“张爱玲作品很难被搬上银幕或舞台,部分原因是她已用了拍电影的手法来写作。更为关键的是,张爱玲的小说都会以‘聪明人’为主角,争相对号入座者都是有着强烈自我中心性格的人,稍有偏差的诠释都被视为对‘我(们)’不可饶恕的曲解——观众不是要看创作人的观点,而是要在改编中看见自己。” “纯情”林奕华:琼瑶(blog)小说是启蒙 林奕华选择《包法利夫人》作为改编的第一部西方古典小说,灵感的触发缘于香港中环路口那家总是人满为患的LV品牌店:“那么贵的包却依旧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让我一下就想到了‘包法利夫人’,人类那种永远填不满的欲望。就像原著作者福楼拜曾说的:‘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当时的包法利夫人对于爱情、奢华生活的追求,与如今我们对于名女人、八卦和名牌的追求没什么区别。” 此外,《包法利夫人们》一剧中也有涉及爱情的部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导演林奕华最初的文学启蒙竟然来自琼瑶的爱情小说:“最早接触琼瑶爱情小说时我还不到10岁,整个少年时期,我看了琼瑶的所有作品,在我看来,她的小说是等同于爱情的。所以这次改编《包法利夫人》,我也在作品中安排了一位爱情作家的角色,而这段戏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做‘爱情小说求求你,虐待我’。” “综艺”林奕华:12位包法利夫人轮番秀 林奕华这次以“集体即兴创作”的方式赋予《包法利夫人》新的内涵,将当代社会的流行、时尚、娱乐、媒体等众生态一网打尽。全剧长达三个小时且没有中场休息,但绝不会让人感到沉闷乏味。12位演员分饰多个角色,有不少部分“戏仿”台湾地区的电视综艺节目,内容火爆,“林志玲”、“蔡依林(听歌,blog)”、“琼瑶阿姨”等轮番登场,秀出综艺圈光怪陆离的一面。晚报记者/谢正宜报道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