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疯狂的石头》上海恶搞 中老年观众收看有代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5日11:11  上海青年报

  堪称上海本年度最恶搞的话剧《疯狂的石头》(blog),昨晚在美琪大戏院着实恶搞了一下。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七浦路”、“杨二扯犊子”、“卡巴斯基”等相继登场,引得观众爆笑不止。不过也有一些中老年观众表示他们笑不起来,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杨二”是谁。

  本报记者 郦亮

  “七浦路”开头,“越狱”结尾

  昨天在沪首演的话剧《疯狂的石头》,虽然还是打着“宁浩工作室”的招牌,但与电影相比已经面目全非。

  不仅“石头”从翡翠变成了结石,就连重庆话也变成了陕西话、东北话和上海话。为了博得观众一乐,整出话剧遍布恶搞,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2小时中惨遭恶搞的地名、人物和电视剧就不下30个。现场笑翻了天。

  除了之前曝光的杨二车娜姆(blog)郑钧(听歌,blog)郭晶晶(blog)朱军等恶搞对象外,此前非常火爆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也意外被愚弄了一番。剧终,3名罪犯试图逃出监狱,其中一人弄开铁窗逃出。另外两人大喊:“你是怎么出去的!”逃出的罪犯扯开自己的外衣,转身露出画有地图的后背,此时《越狱》的经典音乐响起,话剧以观众的狂笑结束。

  看懂恶搞剧须有门槛?

  一部分观众大笑,一部分观众却怎么也笑不起来,这就是昨天《疯狂的石头》要面对的现实。昨天坐在记者旁边的,恰巧是一对怎么也笑不起来的老夫妻。老两口的票,是女儿孝敬的。女儿听说《疯狂的石头》很搞笑,就特意买了票让父母去开心一下。“人家怎么一听‘杨二’就笑啊?‘杨二’是个什么东西?”老太太问着旁边的老先生,老先生也困惑地摇着头。

  那个叫“郑钧”的保安一上场,现场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老夫妻却显得有些尴尬,当听记者说“郑钧”原本是一个流行歌手的时候,他们这才释然地一笑。

  这就是恶搞代价——一方面恶搞的确可以制造许多包袱,而另一方面恶搞也必须承担风险,起码观众都得对被恶搞者有所耳闻。

  昨天一位话剧制作方人士告诉记者,《疯狂的石头》主要以二三十岁的青年观众居多,而他们相信这批观众对话剧所要表达的东西非常熟悉。“恶搞和传统的喜剧不同,喜剧是无门槛的,任何人都会发笑,而恶搞则注定会有门槛,你对时尚不了解,你就笑不起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