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文明行为频现 国家大剧院开幕季考问观众素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13:09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 伍斌)“你去过国家大剧院吗?”这已成了如今北京文化消费生活中一句常用语。自从去年12月22日开台首演后,国家大剧院正以琳琅满目的“开幕国际演出季”迎接各地宾客。在接纳观众掌声、喝彩的同时,观剧期间打手机、说话、走动、摄影等现象也频频惊扰演出现场。有人说,大剧院开幕演出季在考验院团艺术水准的同时,也对当下观众的观剧素质提出了考问。

  台上演好戏 台下闹哄哄

  亲历国家大剧院开幕歌剧《伊戈尔王子》首演的《大剧院之友》编辑倪绍陆这样形容现场:“在我座位的前后左右,青年男女接吻声、老人翻弄塑料袋声、手机铃声、大人小孩走动声、笑谈声,不绝于耳,让你始终被这热闹的‘环绕立体声’、‘多声道’包围……幸亏中场休息时约莫走了40%‘捣乱’的观众,才让下半场台上的歌唱家、舞蹈家、乐池中的乐师和指挥情绪稳定下来。”

  台上演好戏,台下闹哄哄,在一些演出中并非个别现象。这也导致京城媒体对缺乏起码观剧礼仪的观众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理性看开业 客观析客源

  指责声外,也有业内人士从另一角度看待和剖析这一现象。沪上部分剧场业经营者认为,随着剧院设计水准、硬件设施“鸟枪换炮”,其“文化新地标”的功能得到凸现,所以,开业前期难免经历一个客源的“庞杂期”。涌入剧院的人群中,许多人消费第一目的并非剧目本身,而把新剧院当成了观瞻地。1998年夏天,上海大剧院开台营业之初也遭遇过相似“观剧综合症”。

  据一些跟踪采访开幕季演出的北京媒体人士观察,目前来国家大剧院观剧的人群中,有数量庞大的慕名购票“尝鲜”者,还有通过团体包场而获得赠票的观众,其中不少人是第一次进剧院看戏,对于观剧礼仪所知甚少。

  暂时性现象 永久性“药方”

  对于不文明观剧行为“闹场”,国家大剧院在检票及礼宾服务上加大了投入,提醒、劝告等服务和风细雨地展开。

  记者上周末观看上海民族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时,在较偏角落将手机调到照相功能对准舞台,测试有无工作人员前来干涉。不到5秒钟,就有礼宾小姐在排口轻声提醒“请不要摄影”,看到记者收起手机后才离开。对于迟到观众,国家大剧院也安排保安及检票员同时在剧场入口处“拦截”,并通过场内调度报告“此曲结束还剩×分钟”,提示观众在两个曲子间隙入场。

  国家大剧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观众的素质养成和礼仪积累需要时间。目前,国内观众进剧场观剧的年平均、人平均数字还不高,随着更多观众在国家大剧院新增的7000多个座席中体验他们的“第一次”观剧,剧院将通过公示、提醒、劝说、礼仪服务让他们知晓“观剧一二三”;还将借助更多公益性艺术教育活动的展开以及媒体、学校的配合,使大众能熟知和遵守观剧礼仪。

  无序的“闹场”也许会随着剧院“暖场”期的过去而减少;但礼仪告知与普及服务在任何时候,都应成为一剂永久性的“药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