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话剧《红与黑》突出爱情部分 历史背景被淡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14:37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王润)“永别了,法兰西!”伴随着于连上绞刑架前的一声呐喊,话剧《红与黑》昨天也在保利剧院落下了帷幕。也许是因为女性创作者独特的视角,也许是因为对小说主人公于连所代表的群体充满同情,女导演雷国华对《红与黑》的解读,显得比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小说原著要更加突出爱情部分,也更充满了激情和同情的色彩。正如有观众所评论:“话剧《红与黑》中,‘红’比‘黑’多。” 在话剧《红与黑》中,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被淡化,更加强调的是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于连与市长夫人莱纳夫人和侯爵女儿玛蒂尔德的感情戏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剧终时,人们在感叹于连命运的同时,也为两位女性对于连的强烈甚至狂热感情不胜唏嘘。“年轻的时候读这本小说,我觉得这是一本‘坏’的小说,因为里面有关于爱恋的不择手段,不道德的偷情。但是后来再去看,我就敢把它搬上舞台,因为现在中国社会的人们,经历了物质的巨大冲击,于连所有的作为都有了一定的立足点,观众能够理解他。我们想通过于连这样一个既是阶层斗争牺牲品也是争取地位的小人物,来表现那些被压抑人群的悲情之火,他们为脱离自己小人物的命运,为选择自己的理想而奋起、挣扎、痛苦,这就是我们将《红与黑》搬上舞台的意图。” 相比起剧中“红”色的爱情和梦想,对于隐藏在“红”色背后的于连内心世界的“黑”色,导演雷国华表示:“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有于连的身影,很多人都是野心、虚荣心、自尊心相交织。那些渴望脱离生活底层的年轻人,那些到大城市的青年打工族,或多或少都有着于连的影子。而且嘈杂的现代社会中,人心的空虚无助也会造就很多如那样的贵妇人——厌恶或逃避现世、渴望真爱。这也正是《红与黑》经久不衰的现实意义。”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