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尚长荣回顾戏曲艺术生涯 周日上海举办讲座(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07:53  解放日报

  赶上了今日“贞观”

  《曹操与杨修》上演10年后,一直在寻找新的剧本角色的尚长荣,终于在国庆50周年之际,等到了难得的创作契机,赶上了今日的盛世“贞观”。他全身心投入到表现盛唐时期明君贤臣励精图治,开创一代盛世的新戏《贞观盛事》的创排之中,并在戏里塑造“敢为天下先”的魏征。尚长荣称这是一部充满了智慧和人文色彩的好戏。“我很喜欢魏征这个人物,作为谏臣,他很了不起,敢讲真话,不怕犯龙颜。我早就想演魏征,还曾找过两个相关的剧本,但不够理想,所以迟迟未能如愿。恭逢盛世,才给了我们向祖国华诞献一份心、尽一份力的历史机遇,对于演员来讲,这不啻是一种福气,也是一种挑战。”

  尚长荣笑道:“要搞成功一个作品,无论是领导、编剧,还是导演、二度创作班子,都要像李世民般开明,集思广益,善于听取各方意见。”他说新戏从剧组成立到首次公演仅用了50天,在此期间,演员们还要参加日常的演出。有时主创人员要工作到深夜2点。在群策群力下,戏曲的传统被激活了,台上创造出了马球舞这样全新的京剧舞蹈语汇,也融入了具有隋唐风貌的雕塑、绘画等艺术。好听好看的《贞观盛事》与观众的审美情趣接轨,获得了中国艺术节大奖、文华大奖和国家首届十大精品剧目等几乎剧坛现有的全部殊荣。剧中人性的真善美,令人感动、感染、感悟;剧中名角的珠联璧合以及亦庄亦谐的精彩表演,也给戏迷观众留下了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骑“马”难下演廉吏

  《贞观盛事》后,62岁的艺术家原想歇歇脚。入行已半个多世纪了,他想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总结艺术经验和培养人才上。后来,朋友打电话给他和黎中城,“煽动”他们将王永泰小说《清官于成龙》改编成京剧。看了小说,又查了历史资料,他被这位清代家喻户晓的廉吏所打动,按捺不住创作的激情与冲动。文化部和市领导知道后,也热情鼓励他排演这台以德化人的劝世新作。这位四大名旦的杰出后人骑“马”难下,抵挡不住诱惑,又开始了花甲“变法”。为了让舞台多一点乡土气息,他让于成龙唱着山西风味的“卖菜歌”上下场,并通过于成龙与康亲王斗美酒、敬清水等来表现角色的幽默机智。人物造型不同于曹操、魏征,也不同于李逵、张飞,他演的是一个不勾脸谱、不挂髯口、不念韵白,也没有水袖的富有乡土气质的布衣高官。凭着训练有素的好嗓子和铜锤架子两门抱,尚长荣演活了于成龙的“天地良心”。

  为在生活真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尚长荣和主创人员一起去了于成龙为官一方的福建,去了于成龙的出生地和读书处,还和于成龙后代盘腿坐在炕上交谈。那台上贯串全剧的大榕树背景就是福建采风的收获,那捧象征廉吏风操的泥土,也取自于成龙度过40个春秋的山西吕梁。从2002年上演迄今,《廉吏于成龙》足迹遍及京、津、沪、浙、闽、粤、鄂、冀,演出70多场,还摘取了包括国家十大精品剧目在内的各项大奖。尚长荣说,每次演于成龙都是一次灵魂的净化。只要身体允许,他就要继续演下去。

  “衣食父母”不可忘

  尚长荣近日又被评为国家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他欣喜地看到了政府为抢救与振兴民族戏曲、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所作的种种努力,这使年届古稀的他对京剧艺术的前景更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虽然要再现上世纪50年代场场爆满的看戏场面很困难,但通过碟片、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来激活京剧还是可能的。对京剧唱段进课堂,他觉得虽有争议,仍不妨一试,这比让孩子只知道外国动漫要好。

  这位中国剧协主席批评现在的不少创作者比较浮躁,往往丢掉了戏曲本体去玩声光电和大制作,忘记了中国戏剧最大的特点是用大写意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也忘记了观众需要通过表演来认识并接受戏剧。他希望,戏剧人在创作时,不能只想参加什么节,得什么奖,更应该多想想戏剧的“衣食父母”,不能忘了我们的戏首先是演给老百姓看的。每一个戏剧工作者都应自觉走下去,服务好大众百姓。 本报记者 端木复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