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战从未停息 “相声再也死不起了”发人深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11:11  东方网-文汇报

  今天,第四届CCTV全国相声大赛将再燃战火。与此同时,相声界“口水战”,几乎从未停息。最近,北京德云社成员又在博客中宣称的“中国曲协高层在政协提案中取缔小剧场相声演出”,在各个相声论坛上又掀起一场论战。然而,作为一门笑的艺术,相声如何生存、发展,着实令人担忧。相声界泰斗马季去世之后,相声演员孟凡贵给侯耀文打电话时由衷地说:“相声再也死不起了。”此语一出,一时成为相声界的警言。

  回小剧场——找到安然所在

  相声不景气,这是不争的事实。新创作的经典段子少了,老段子一演再演的多了;把相声作为事业的少了,作为出名工具的多了;“不务正业”、热衷功名利禄的多了,兢兢业业专事相声的少了;油腔滑调、打情骂俏的多了,在“说、学、逗、唱”上下真功夫的少了;精诚合作的少了,钩心斗角的多了;炒作的多了,踏实弘扬相声艺术的少了……这就是相声艺术的现状,也就是包括相声界人士自己对相声的抱怨之词。因此,也便有了“相声再也死不起了”的慨叹。

  就在这时,似乎一夜之间,来了一个郭德纲,冒出一个德云社,相声突然又重新被带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郭德纲和德云社,在茶馆、小剧场,穿着大褂,摇着折扇,说着那些原汁原味的传统相声,新鲜又古朴的感觉让很多人觉得过瘾。德云社在小剧场说相声,让一息尚存的相声得以重生。在小剧场里,相声也找到了它的安然所在。

  德云社的出现是一个警示,它刺激着现今相声界的敏感穴,让人们看到了相声回归小剧场的重要性。尽管“取缔相声小剧场”的声音嚣尘四起,却无法阻止德云社和小剧场相声的兴盛。

  借新媒体——难以重振雄风

  CCTV全国相声大赛,这已经是第四届了。借助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相声能否走出困境?

  通过电视和网络,相声极其便利地“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电视、网络的出现,也让传统的相声经历了严重的打击。相声艺术特别讲究“包袱”。包袱是什么?包袱是一个装满笑料的包裹。抖包袱,要“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于情理之中”。原来的相声能千锤百炼,演员三五年都能表演那三五个段子,观众不一样,都听着新鲜,演员也能根据观众反应调整自己,哪个包袱响,怎么使能更响,都能慢慢修补。现在呢?一个相声写出来,还没怎么演,就上电视了。就算不上电视,第一天演出完,第二天网上就能下载了,“包袱”全漏了,演员还怎么修补啊?相声中的笑料早被传播得“地球人都知道了”,就台上的演员还假装不知道,在那铺平垫稳地说着呢,底下观众听了能不觉得讨厌吗?

  电视和网络这类新媒体是双刃剑,没有网络,相声的现状不一定会比现在更好。相声爱好者也不可能如此方便地分享各时各地的相声资料。但是,爆炸似的传播速度,必然影响相声的发展。

  依靠锐气——才能找到出路

  相声不景气,根源在自己。

  毫无疑问,相声是以抨击时弊、揭露讽刺丑恶、批评社会不正之风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样式。人们喜爱它,除了能哈哈一笑外,更因为听它“解气”。而如今,相声早就没有那种锋芒毕露的锐气,好作品鲜见,演员水平再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今天的相声,太多装疯卖傻、引吭嚎叫,再不就是拿自家或别家的老婆孩子开涮,实在是逗不乐观众,就向观众“来点掌声”。有时演员在台上笑得前仰后合,观众却在云山雾罩里不知所以然;而相声艺术中原有的锐气,早就荡然无存。如果哪天相声能让观众由衷地鼓掌、发自内心地大笑,相声就找到自己的出路了。 本报记者 张裕 实习生 张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