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贺兰》将登大剧院 爱情故事荡气回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12:18  新浪娱乐
《月上贺兰》将登大剧院爱情故事荡气回肠(图)

二幕相恋(小图)

《月上贺兰》将登大剧院爱情故事荡气回肠(图)

三幕双人舞(小图)

《月上贺兰》将登大剧院爱情故事荡气回肠(图)

四幕西行(小图)

《月上贺兰》将登大剧院爱情故事荡气回肠(图)

尾声(小图)

  新浪娱乐讯 2008年5月27日、28日,由银川艺术剧院排演的舞剧《月上贺兰》,将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月上贺兰》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原创回族舞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味;而银川艺术剧院此番走进“水上明珠”也将成为奥运演出季中第一个走进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地方院团。

  四幕舞剧《月上贺兰》历时3载创作完成,集中了一支国内最优秀的创作团队,由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剧赵大鸣(《大梦敦煌》《闪闪的红星》《千手千眼》编剧)担任编剧、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作曲张千一(《青藏高原》、《大梦敦煌》作曲)担纲剧本和音乐创作,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杨笑阳担任总编导。该剧以回族历史文化、宁夏地域特征和风土人情为背景,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以极具民族特色和西域风情的舞蹈语汇,演绎了一支古代西域商队到中原经商过程中所发生的传奇爱情故事,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全景式反映回族风情和回族历史的大型原创回族舞剧,也被认为是宁夏地方文化的一张流动的名片。

  该剧在2007年1月30日首演成功后,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一致好评。作为我国第一部回族舞剧,其雄浑唯美的场面,激越的旋律,遒劲优美的舞姿,跌宕起伏的情节,都近乎达到了极致。“中国舞剧不少,但称得上精品的不多”,银川艺术剧院院长李世锋谈到这部舞剧时说:“而《月上贺兰》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浓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无不给人以亲切感和真切感;音乐旋律和舞蹈动作的设计也与上述地域风貌特征吻合,粗犷中又有飘逸,华丽中显出质朴,既有山的刚毅,又有水的温柔,充分体出宁夏——这个茫茫西北大荒原中的绿洲的独特景观、民族风情和人文内涵。”

  戏——丝绸之路上的传奇爱情

  全剧共分为四幕,情节生动跌宕,环环相扣,富有变奏情感的力量。该剧以我国古代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友谊桥梁——丝绸之路为背景,讲述来自西域的穆斯林商队穿越沙漠时,遭遇沙尘暴袭击和土匪抢劫,在贺兰山下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帮助下,战胜种种困难,完成了东渡黄河的商旅行程。在这一过程中,来自西域的青年纳苏与当地姑娘海真相互爱慕,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也正是这种真爱,超越了民族、信仰、习俗的不同,使这一对恋人,在贺兰山下结为夫妇,繁衍生息……《月上贺兰》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画布上,添上了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情、生命、文明、和谐。

  舞——民族舞种的荟萃与创新

  《月上贺兰》的舞蹈以民族舞为主体,渗入了现代舞、芭蕾舞的多种元素,很多单人舞、双人舞及群舞段落,都可作为独立舞蹈,可看性极强。民族舞的表现形式,是这出舞剧最大的特色之一,其中包括二幕的枸杞舞和弯刀舞,三幕的盖碗舞等;而在对民族舞蹈动作承袭的同时,创作人员又对其做了挖掘提炼,如大段采用“胡旋舞”和“胡腾舞”。“胡旋舞”以旋转为主,“胡腾舞”以跳跃腾踏为主,编导者在利用旋转跳跃腾踏的同时,揉进了扭腰、送胯、勾脚等技巧,男女主角双人舞中采用芭蕾舞的托举等技巧,将上述古今中西的艺术元素活用活化形成造型美、韵律美、风格美、栩栩如生、别具一格的舞蹈韵律。

  第一幕,商队在痛饮甘甜的井水之后,便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哈桑老人的儿子纳苏的一段独舞洋溢着一种生命力的激情,客商的群舞表现了小伙子们对珍宝、对财富的憧憬。

  第二幕,贺兰山下的村民们与商队友好相见,为客人捧来食物和水。海真和身着彩带纱裙的姑娘们头顶汤瓶,宛若天仙,跳起了富有西域风情的汤瓶舞。俊朗的纳苏与柔美的海真两情相悦,互通情愫,一段抒情的双人舞,表达了两个年轻人缠绵悱恻的恋情。

  第四幕,商队在沙漠中继续进发的一段群舞,编排得独具匠心,演员不断变换着不同的组合,构成商队、骆驼队、毯子等等图形,把人们在大漠中艰难跋涉的情景、西部特有的景观呈现在观众面前。

  乐——西域风格 民族韵味

  大幕拉开,一声邦克(Bang 波斯语音译,意为“召唤”),令人魂悸而魄动。接着,伴着手鼓的、带有中亚风情的管弦乐的音流,从大漠和山的西边飘来,把一支远行的穆斯林商队送到舞台上……

  《月上贺兰》一大亮点是音乐风格,雄浑与激昂、高亢与低回、遒劲与婉转、欢畅与幽咽,构成了一部壮丽的交响乐。特别是驼队的主旋律贯穿全剧始终,它经过不同节奏、不同乐器的变奏和处理,取得了具有震撼力的音乐效果。第一幕中,商队的幸存者向纳苏他们报告了前方土匪的杀戮和凶残。登时,舞台上出现了面貌狰狞、野蛮屠戮的群匪形象,强烈的音乐节奏叙述着火光冲天、血腥的场面。第三幕里,商队乘着羊皮筏子在黄河的急流险滩之间沉浮穿梭,波澜壮阔的交响乐扣人心弦,将舞剧推向高潮,表现了这个民族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所显示出的力量之美。

  景——美轮美奂 重现丝绸之路瑰丽风情

  《月上贺兰》的舞美在烘托气氛、营造意境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天边星斗、大漠孤月、黄土高原、绿洲羊群、黄河浊浪、风暴沙尘、匪徒刀光、葬礼悼亡,舞台美术运用了大胆的写意性、象征性手法,再配以变幻万端的灯光技术,红、黄、蓝、白几组色调,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寓意,使舞台充满了瑰丽、奇特、神秘、圣洁的华美风貌,它带给观众一种视觉的冲击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里仅举第四幕的两个例子,海真姑娘手捧着爱情的信物——西域汤瓶,在满天星斗的夜晚陷入相思,舞台上一弯硕大的明月,勾起了姑娘对心上人的眷念。幻境中,纳苏从明月中走下来,出现在海真的身边……营造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商队为死去的哈桑老人举行隆重的穆斯林葬礼,在庄严的乐曲中,众多身披白纱的演员手托一幅巨大宽阔的白布,伫立在舞台上,烘托出一种圣洁肃穆的气氛。舞台的灯光在白布上渐渐地打出了一抹粉红色,昭示着一种精神的重生。

  舞美充分利用了地域文化符号。剧中,沙漠、黄河、贺兰山、羊群、贺兰石、贺兰山岩画、羊皮筏子、红枸杞、盖碗儿、汤瓶等等,这些代表地域文化的符号被充分利用,创作者为突出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而给予艺术上的浓墨重彩或意象性的排列组合,将文化符号发挥到极致,极具吸引观众的亲和力。

  链接:

  《月上贺兰》的编剧赵大鸣认为,作为一部诞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艺舞台的原创舞蹈作品,以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托,顺理成章。临别之际,男女主人公相互交换了爱情的信物——一只精美的西域汤瓶和一块黑金般的贺兰石,男主人公登上渡河的羊皮筏子,投入到与浪涛的搏斗中。而盖碗茶一段更是将地域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饱经沧桑的老人们,相聚一起,一碗茶水,喝得轻松愉快、喝得简朴洒脱,以盘腿而坐的动作,尽显西北人积极达观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贺兰山布景上的岩画,不仅用独特的文化符号表现了贺兰山下、黄河边上宁夏这片土地的历史沉淀,而且增强了舞台本身淳朴而神秘的文化意蕴。”有观众如是评价。

  银川市委书记崔波告诉记者:“大型回族历史舞剧《月上贺兰》,以回族历史文化,宁夏地域特征和风土人情为背景,通过丰富艺术想象,演绎的是千百年前一支西域商队,历尽艰险,在当地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帮助下,最后完成穿越沙漠、东渡黄河,定居贺兰山下的传奇故事。其间,西域穆斯林青年纳苏和贺兰山下汉族姑娘海真产生了真挚的爱情,正是这种真爱最终超越了民族、信仰习俗的藩篱,使他们最终结为夫妇,繁衍生息。全舞剧真切感人、意境深远地展示了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和谐、交融、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心,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月上贺兰》无疑是一曲彰显民族团结和文明交融的颂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