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版《西厢记》成音乐剧 洋张生唱“Memory”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07:41  新闻晨报

  《西厢记》是中国戏曲代表作之一,导演沈广仁将之改成了英语版音乐剧,参与演出的都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戏剧系学生,其中,饰演张生的是一名加拿大人。该剧曾在新加坡演出6场,并应邀赴澳大利亚演出,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原因无它,只是因为其添加的Rock&Roll、现场乐队等元素,让他们觉得有趣、好玩。沈广仁告诉记者:“在新加坡,传统戏曲通常只能演1场,但我们这部戏,不少年轻人边看边跺脚、大笑,传统戏曲能演6场这在新加坡是非常不容易的。”

  -形式

  原著故事串烧英文流行曲《TheWestWing》分30折,故事参照明代改编本《南西厢》,张生(Zhang)、崔莺莺(Oriole)、红娘(Scarlet)、崔母(Madam)等人物一应俱全,英语译文花过一番功夫,服装、化妆、身段则向昆剧看齐,但与专业昆剧演员相比较显得简陋与业余。除了台词,演员的唱段也改自原著,但并没有沿用昆剧唱腔,而是将歌词译成英诗,并运用英语流行歌曲为旋律,如音乐剧《猫》中的“Memory”、《歌剧魅影》中的“AllIAskofYou”、德国世界杯主题曲“WeWillRockYou”,以及埃尔顿-约翰(听歌)麦当娜(听歌)、甲壳虫乐队、罗比·威廉斯(听歌)等歌手的经典歌曲,看整台演出就如同看一场音乐剧一般,观众笑声连连,气氛完全不似观看传统昆剧。

  如此大胆而颠覆性的改编,难以避免争议。对此,沈广仁表示,《南西厢》中的昆曲唱腔在当时就是流行歌曲,因此自己的改编算得上是继承戏曲传统,且能让现代观众亲近传统戏曲、产生共鸣,“让现在的观众去听自己不熟悉的几百年前的歌曲,这是传统戏曲逐渐失去观众的原因之一。”

  -效果

  语言、文化背景成欣赏障碍抛开颠覆性改编的争议,如此形式的演出在中国会有市场吗?

  英语台词成了观众欣赏的一大障碍。与英语为官方语言、民众长期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新加坡不同,在中国,只为唱段打上字幕的英文剧只可能在大学演出,这也是《TheWestWing》选择复旦大学的原因;其次,熟悉英文流行歌曲的中国人毕竟还是少数,因此在中国演出时难以引起在新加坡、澳大利亚演出时的强烈共鸣,前晚观看该剧的一些观众就“卡”在了英语这一关上。

  如果改成中文呢?沈广仁表示,原班人马暂时不会将该剧改成中文版,而中国的剧团,几乎不可能有意图与胆量做如此尝试。上海京剧院副院长单跃进就在观看过程中告诉记者,自己不懂英语,观看过程中有困难,但该剧的创新思路不错,只是上海京剧院绝对不会对名著做如此改编。朱美虹/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