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沪上开演 陈白露以灵魂观人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4日11:35  新民晚报
《日出》沪上开演陈白露以灵魂观人间(组图)

陈数扮演的陈白露

《日出》沪上开演陈白露以灵魂观人间(组图)

演出场景

《日出》沪上开演陈白露以灵魂观人间(组图)

郭达(右)在剧中扮演潘月亭

  公债暴跌致破产、“海归”追求“交际花”……剧作家曹禺的《日出》创作于70多年前,但是在导演王延松的重新解读下,昨晚(3日)在于美琪大戏院上演的总政话剧团版《日出》却依旧充满着当下生活的影子,整体感觉仿佛很新鲜。

  结构 意识流

  王延松是以陈白露的主观视角和心理活动来重新结构《日出》的。因此,舞台上可以感觉到陈白露的“灵魂”旁观着人间百态,而“肉身”又参与其中。整出戏的结构方式,就是陈白露的“意识流”。每当陈白露的“灵魂”出现,扮演者陈数(blog)的嗓音就变得有回声,显飘渺,并伴随着音乐。

  全剧最感人之处,在于新增的一段光明且温暖的尾声。按照原著,陈白露吞服安眠药后,戏就结束了。但是,王导让方达生进屋开了窗,并让金色的阳光洒满全场。随后,“肉身”已死的陈白露从沙发上坐起,以“灵魂”的状态,重新攀爬上舞台最高的阶梯处。在光明的顶端,回忆“十二三岁的日子,走在树林里,太阳出来了,有花有草,还有鸟儿在耳边鸣叫……我的梦一定是彩色的,因为我就在梦里面!”这段文字出自曹禺于1982年写给巴金的一封信,这段戏则让观众热泪盈眶。

  剧情 进行式

  王延松发现,“《日出》中人物面临的问题与现实很相像,70多年前的故事,与当下没什么两样。”“在美国叫乔治张,在中国叫张乔治”——这人就好比眼下的“海归”。忙于炒公债、抵押房产的银行家潘月亭,时时刻刻在为价格的涨跌伤精神,最终导致破产。而他又是陈白露最大的“经济支柱”。郭达扮演的潘月亭,让观众感觉既熟悉又新鲜。熟悉的是他在小品中的标志性笑声,而这笑声恰好能表现银行家的伪善和奸诈。

  顾八奶奶爱上小白脸胡四后,向陈白露透露“爱情心得”:“我现在算是明白了,爱情,就是愿意为对方花钱,花再多的钱,也不心疼!”话音刚落,就引发了观众会意的笑声。

  舞美 拓空间

  “当下的故事,需要当下的形式”,王延松因此在舞台上设计了一个“百分百由曲线构成的建筑,以体现空间与线条。”虽然这个“铁器”状似“鸟笼”,但是他反对人们称其为“鸟笼”——因为该剧要反映的是“人的内心的问题”而不是什么“社会樊篱”。

  他最为得意的是“鸟笼”的“腰线”——好几个斜坡构成的阶梯,既把“鸟笼”的空间拓展为两层,又“破了笼”。而且,这样的设计能把原著的10万字压缩到现在的3万字,尤其能表现第三幕小东西在妓院自杀的戏。原著第三幕本来就有3万多字。现在,由于舞台表现空间的拓展,不仅能在这一幕中新增了陈白露的出场,也不影响全剧的长度。王延松的一句话很值得玩味:“《日出》中有那么多个性丰沛的人物,陈白露又何尝不是陪衬呢?”

  本报记者 朱光

日出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