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朱光)由全国话剧界一流制作人员与演员参演的大型话剧《浮士德》,昨天在沪宣布建组并投入排练。中国戏剧大师徐晓钟执导的这出经典剧目,将于10月18日至26日作为第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在话剧中心上演。本报文化部作为主办方之一,推出文化部主任张晓然担任监制。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世界文坛的顶尖著作之一。话剧中心特邀《浮士德》和歌德研究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余匡复教授作为该剧的文学顾问,并采用他从未发表过的译本,搬上舞台的则是该译本的上部。早在1985年,原上海人艺创始人之一、戏剧大师黄佐临就邀请了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徐晓钟来沪排演《浮士德》,也得到他的欣然应允。然而,20多年间,由于各种原因,话剧《浮士德》始终未能开排。徐晓钟现已年逾八十,谈及当年约定,精神矍铄的他显得平静而伤感:“那时候佐临老师请我导戏,我曾很惶恐地说:‘那请您来做艺术指导吧’。他笑说:‘好啊。’而今黄院长不在了,但他的艺术思想仍将指导我们排戏。”
该剧的艺术总监是吕凉、舞美设计是原中戏副院长刘元声、灯光设计是著名的萧丽河。扮演浮士德的是许承先,扮演魔鬼的是周野芒……虽然知名演员多,但他们都很紧张,一是面对世界名著,二是因为徐晓钟是“名导教头”,培养出的导演包括曹其敬、陈薪伊、熊源伟、王晓鹰、查明哲等。他本人指导的《培尔金特》和《桑树坪纪事》则是戏剧学院的教科书。
徐晓钟往往会先把一部剧目的哲学理念“形象化”。他对该剧的哲学形象是这样定义的:“海上浮士德”。他进一步解释说,揣摩原著真正内涵的时候,深刻体会到歌德在作品里写了人,总是处在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挣扎状态。人在追求真善美的时候,其实是严酷的征途。这种理想的结果,却常常是追求到“不完美”的“完美”。其实,浮士德更像一个苦行者,在无边的大海上行走。徐晓钟说,会通过舞台表演以及综合的形象艺术来体现“在大海上行走的浮士德。”
余匡复说,该剧并非一部“枯燥巨著”。浮士德曾对魔鬼说:“要实现一个再也不可能更美的愿望,就可以把灵魂给魔鬼。”浮士德的追求其实是一个人生目标。对当代年轻人而言,也是人生的一则情感故事。出品人、上海话剧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表示,《浮士德》是考验一个剧院各方面能力的戏剧,上海话剧舞台需要力作,希望此剧可以提升戏剧人整体的创作力和观众的欣赏水平。
《浮士德》简介:
《浮士德》是德国大文豪歌德于1808年发表的一部悲剧,写作这部作品歌德花了60年时间。《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浮士德》被认为是德语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
《浮士德》讲述了令世人景仰的学者浮士德博士,当他回顾他的一生时,发现作为科学家,他对世界的本质其实并没有任何认知;作为一个人,他根本没有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由此,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与魔鬼梅菲斯特订立盟约,如果魔鬼把他从这种不满足和不安的心境中解脱出来,他就把死后的灵魂交付于他。于是,魔鬼梅菲斯特则带领他游历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