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明朝那些事儿》十月搬上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9日14:20  新闻晚报
《明朝那些事儿》十月搬上台(图)

当年明月在看排练时忍不住向田沁鑫表示: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明》!

  让《生死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经典文本实现了舞台演绎的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田沁鑫(blog),加上让故纸堆中的陈年往事走到潮流前沿的网络写手当年明月(blog)——这两位既有趣味,又富学术的“大虾”,将在话剧舞台上擦出怎样的火花?

  作为超级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系列的“速读版”,话剧《明》将于10月18日至23日在上戏剧院开演,而这,只是两人“合谋”舞台版“大明三部曲”的开始……

  《明》上舞台:当年明月是“小天才”

  “没错,这就是我感觉中的戏。 ”中国国家话剧院(blog)三楼排练场,网络写手、畅销书作家当年明月面对《明》剧组的演员们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而坐在一旁的田沁鑫导演则表示,编剧当年明月看到的仅仅是一段开场,现在距首演还有一个半月,相信到那时演员们更有不俗的表现。

  最初,导演田沁鑫希望能够探索莎士比亚剧作的“原始森林”,并在把握莎士比亚的戏剧精神、戏剧结构、戏剧节奏的同时,摒弃此前许多舞台上“装模作样”的“莎士比亚”,坚持名著改编也要走原创路线。她发现,《李尔王》诞生于1601-1607年之间,所描述的社会形态与同时期的大明帝国颇为相近,因此把《李尔王》的故事背景放在明代非常合适。于是,在“黄金搭档”戏剧策划人兼制作人李东的力荐之下,田沁鑫邀请风靡坊间的畅销书作者当年明月一起来把《李尔王》改编成“明朝那些事儿”,年仅28岁的当年明月欣然应允,熟谙明代历史的他一下子就找到了与《李尔王》相互映照的元素,根据明代有据可寻的历史原型,编创扑朔迷离的悬疑故事,用了三个月时间,迅速完成了《李尔王》到《明》的转换。

  田沁鑫看过剧本后感到非常满意,她评价当年明月是 “小天才”:“80后作家很多人才华横溢,但像当年明月这样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大的冲突和精彩情节,又能大量运用现代流行语言和语法的作者实属罕见。 ”双方当即约定保持长期合作,自《明》开始创作排演“大明三部曲”舞台剧。

  十三陵另类“开学”:田沁鑫领队致敬

  在各学校都举行开学典礼之际,《明》剧组在经历了近半个月的“私塾式闭关”之后,也举行了另类的 “开学典礼”——在北京十三陵前郑重向明朝“致敬”,自此,这部别样的历史大戏将在诸位明帝的“注视”下,进行对时代尊重、对艺术挑战的深度排练。

  提及此次“十三陵之行”,导演田沁鑫介绍:“我创作过的诸多作品,如《生死场》、《红玫瑰与白玫瑰》、《1699·桃花扇》常常经历与文学原作的‘隔空对话’。而这次《明》的创作,是以明史为底色的,更是涉及16位明朝皇帝。怀着对先人和历史的尊重,我们特地向数百年文明致敬,希望以此给剧组营造一种对历史充满敬意的气氛。 ”

  无论是在下马碑前的“祭拜”,还是在神路上的漫步,以及在功德碑前的肃立,在“开学”过程中,剧组演员都体会到了古代礼节带来的“肃穆”之感,“我和明朝的确是有些缘分的,之前排《桃花扇》,关注的是明朝风花雪月的一面,而这次,我们将斗胆‘假装’这些明朝的君主,心中的敬意更应十分强大。敬意,是一种现代人普遍缺失的情怀,我们剧组的演员都比较年轻,我很希望,通过排这部话剧《明》,可以让演员体会到对历史、传统的敬意,然后把这种敬意通过艺术的舞台传达给观众。 ”

  晚报记者 谢正宜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田沁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