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报讯 双年展合作项目之一、情景展览剧《岁月·1978》昨天在上海戏剧学院校园里开演。
《岁月·1978》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展示廊《时光隧道08-78年》,主体为从2008年至1978年国家重大事件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展示;第二部分为情景展演《我们的1978年》,以场景、人物、动作、事件、音效和情感组合成1978年上海福康里的原生态生活;第三部分为图文展览《过往和现实30年》,包含策展和参展双方30年前后生活的对比,其中既有情景展览剧中人物的成长历史,也有策展和创作人员的生活变迁经历,同时还向观众现场征集30年来人生变化的真实数据,使展览剧的主页信息不断刷新。
这个节目最有意思的是演出部分。《岁月·1978》以“福康里”为原型,由群众演员还原当年石库门中的市井生活。在重新搭建的“福康里”,充满了浓郁的老石库门生活气息,弄堂口有堆满杂货的小店,拐角有馄饨摊,公用电话亭里正卷着发棒烫头的阿姨在接电话叫人……公共喇叭里“广播体操”的口令,洗刷阿姨好奇的眼光,天井大树下谈朋友的男女,邮递员骑着“丁零”的自行车都充满着旧时代的生活记忆。
观众参观完展示长廊后,先进入“福康里派出所”,被要求换上符合时代特征的衣服进入弄堂,当然手机也是不被允许带入现场的。从昨天起到15日,七八十名群众演员将生活在这个搭建起来的弄堂里,每天从早上10点到晚上8点。观众作为“访客”可以参与他们的生活,比如“李伯伯”家正办喜事,李家小儿子一身工人装热情招呼大家吃糖,对门才下班回来的“吴师傅”粗着喉咙跟刚复员归来的儿子讲闲话……80元一张的门票还包含香烟票、面粉票等“票据”,可以在弄堂里换香烟、买大饼油条、看电影等。
而电影放映场里,手摇放映机里正在放映16毫米的影片,这里将有近10部老影片循环播放。这些参演的演员大都不是专业演员,而是静安文化局的业余演员,却因为经历过那个时代而更能把生活戏剧还原得生动无比。场景中的很多家具也是从一些拆迁现场讨要来的,比如斑驳的木头门和老式的台钟,细节让表演更为真实。观众们玩得意犹未尽,只叹时间过得太快。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