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无声处》带你返回三十年前 寻找革命足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3日14:41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这一年的清明节前后,北京市上百万人民群众自发地聚集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于无声处》带你返回三十年前寻找革命足迹)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作诗词,悼念周恩来,但这一活动,被“四人帮”定性为反革命事件。

  共青团员王立山在纪念碑上贴出了“欲悲闻鬼叫,我哭豺(听歌)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的诗句,两年后,这首诗被宗福先写进了自己的剧本《于无声处》。

  1978年9月23日傍晚,上海工人文化宫里一个仅能容纳四百人的小剧场,陆续坐满了人,这一天晚上,工人文化宫的话剧团将要上演一出名为《扬眉剑出鞘》的话剧。这出话剧以两年前的“天安门事件”为背景,描写革命干部梅林和儿子欧阳(blog)平等人,因为悼念周恩来而遭到迫害的故事。后来改名为《于无声处》。

  “四人帮”虽然已被粉碎,但“天安门事件”尚未得到平反,所以两年之后的这次话剧演出没做任何宣传,一角钱的演出门票也只是一张写着座位号的小纸条。

  话剧《于无声处》在这一天的演出十分成功,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后,台下掌声经久不息,所有的观众都记住了全剧的最后一句台词:“人民不会永远沉默”。很快话剧《于无声处》在上海达到了几乎家喻户晓的地步。

  过了没几天,在工人文化宫门口的售票窗口就排起长队,再过几天票就买不着了,因为上海的文艺界的许多前辈,如著名导演黄佐临先生等都去看了这部戏。后来全国各地的话剧队也都派人来上海观看此剧,票子越来越难买到了……

  就在上海热演《于无声处》的时候,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首任院长胡乔木,在北京看到《文汇报》的通讯报道后,立即赶到上海观看这出话剧。看完演出后,胡乔木上台接见剧组全体人员,在见到作者宗福先之后,平静地说:写得不错。这时的胡乔木正在参与起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胡乔木回到北京后,立即策划《于无声处》剧组进京演出的事宜。

  胡乔木走后四天,当时文化部的副部长就特地到上海来,邀请整个剧组赴京演出。1978年11月16日的晚上,《于无声处》在北京首演。就在这一天,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也是那天,《人民日报》还发了一篇很长的评论员文章(听歌 blog),题目叫《人民的愿望 人们的力量——评话剧〈于无声处〉》。这篇文章也是胡乔木同志组织人写的。所有的一切在1978年11月16日那天形成了一个高潮。

  剧作家曹禺在看完《于无声处》后,称宗福先为“勇敢的年轻人,我的年轻的老师”。他在文章中写道:“我感到我的小房间忽然亮起来。我面前突然有许多年轻有为的剧作者们,大家都拿着自己的剧作高声朗诵,那愉快的声音像无数的‘惊雷’”。

  话剧《于无声处》在北京公演的一个月后,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决定。不久后,全国各地许多刚刚恢复的话剧团体纷纷上演《于无声处》,同年12月,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青年话剧团开始演出该剧,甚至一些工厂组织的工会活动也选择这部话剧的其中一幕作为表演节目。1979年3月,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同名电影。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