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青年戏剧节:惊喜不断争议不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09:41  北京娱乐信报
北京青年戏剧节:惊喜不断争议不少(图)

戏剧节海报

  “这次戏剧节是以人为本的,因为所有作品都是原创,你能看出他们对作品刀削斧凿的痕迹,甚至能看出他们的缺点来。”——孟京辉

  “我很怕他们会自溺,我在青戏节开幕之前很害怕这些年轻戏剧人太过自我,但我没有想到他们有强烈的表达和与观众交流的手段。”——北京剧协秘书长杨乾武

  “青戏节是我们的一场狂欢,每个作品都很独特。”——观众

  “青戏节的作品还应更具实验性,我们这次看到的很多作品还尚显幼稚。”——观众

  “没有什么比整个戏剧行业受人尊敬和整个戏剧行业的集体自信更令我兴奋的了。”孟京辉如此兴奋并不是空穴来风。虽然,演出有不少争议,这一次北京青年戏剧节足以让业界和观众刮目相看。11个剧目、12位年轻导演,显露出令人惊讶的创造力和开放胸怀。

  惊喜之蓬蒿酒吧

  戏剧青年有了根据地

  与以往的大学生戏剧节等相比,第一届北京青年戏剧节有了一个乐趣无穷的“根据地”,那就是东棉花胡同里紧邻中央戏剧学院的蓬蒿酒吧,蓬蒿酒吧的前身是著名的棉花糖酒吧,这里早就是戏剧青年的聚集地。然而,这一次孟京辉等人却将酒吧打造出了戏剧大棚的概念。

  酒吧里有舞台,也有三层的观众席。青戏节的剧本朗读活动便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北京现代舞团的演员们也曾在这里即兴舞蹈为青戏节助兴。年轻戏剧人第一次有了主题鲜明的聚会场地,剧本朗读、戏剧研讨也第一次有了固定的地点。在青戏节举办的这十几天里,蓬蒿酒吧的“戏剧大棚”概念迅速蹿红,以至于这里每晚都可见到前来进行戏剧研讨和交流的年轻人。

  惊喜之相遇戏剧

  演员观众合二为一

  青戏节中的戏剧《十二个人拼出来的》,在无意中形成了国际上流行的“相遇戏剧”。所谓相遇戏剧,即观众和演员假设是不在剧场,表演和观演的关系突然之间被打乱。观众们还都记得进剧场发手电这一细节,那裹着白纸的手电筒便是“相遇”的主要媒介。

  当演员进入观众席,有人停止了观赏,开始聊天,有人则努力把自己和同伴都变成演员参与其中。结果是剧场里没有了演员也没有了观众,二者合二为一。

  惊喜之形体戏剧

  探索已渐成高潮

  青戏节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形体戏剧莫过于导演赵淼的《东游记》了。以生活细节为出发点的《东游记》因其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易懂的形体动作而受到观众的大力追捧。

  关注形体戏剧的并非只有赵淼一人,《8008》《牺牲》等作品也都在关注着形体戏剧。其中讲述80后年轻人生活的《8008》融入了更多“舞蹈剧场”的形式,具备了“国际当代艺术节”作品的特质。

  惊喜之观众退票

  青戏节的一大光荣

  青年导演王羽中的《电之驿站》是为纪念日本著名剧场导演太田省吾所作。仅有53分钟的《电之驿站》就像一个巨大的装置作品,舞台就是电子垃圾场,演出没有情节,没有语言,只有变化无常的电子装置和刺眼的光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