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说,顶着名著光环的话剧《茶花女》应受欢迎才是,可没有明星加盟的首轮演出,制作方竟亏损近40万元。该剧制作人李胜英最近正在制作经典话剧《浮士德》,手头还在筹备话剧《复活》、《巴黎圣母院》等,期待以“经典话剧系列”来给行将结束的上话青艺制作人生涯划上圆满句号。然而,经典话剧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况,让李胜英直挠头:“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明星来演绎我心目中的玛斯洛娃,或许明年我就不排《复活》了。”
人们不由感慨:明星真成了拯救经典话剧的不二救星。
没明星巡演几乎不可能
相比10年前,话剧市场是红火了,不过,红火的大多是“白领话剧”。
所谓“白领话剧”,大多是杂糅一些肥皂剧里的片段和台词,再撒上些街头流行语当调料,拼拼凑凑、匆匆忙忙地端出一份诱人的文化快餐。然而,其内里的营养价值让文化人大摇其头。业界不断有人担心,话剧这种充满思辨和哲学命题的艺术,是会沦为视听艺术的“浅阅读”?
近两年,《牛虻》、《…SORRY》等话剧出现,带回了经典的感动与震撼。紧接着,上海的舞台上出现了《红与黑》,易卜生的《建筑大师》也被林兆华搬上北京话剧舞台。
然而,“这些经典话剧的票房太难保证了,没有明星的经典话剧更是无法保证票房。”李胜英说。国家话剧院将雨果的《九三年》排成话剧,没有影视明星参与,结果也只是演了一轮就束之高阁。《红与黑》的制作人黄德顺告诉记者:“上海以外的话剧市场,更是只认明星。只要戏里有大明星,再差的戏都有演出商接走;没有明星,经典话剧要巡演,几乎不可能。”
认准了明星的号召力,当初排演《茶花女》时,李胜英就动过李宗翰和袁泉( 听歌 blog)的脑筋。因为主演《红与黑》而抱回白玉兰戏剧主角奖的李宗翰,还未过足演话剧的瘾,希望李胜英能等他拍完电视剧再来演《茶花女》。只是档期不等人,李宗翰与《茶花女》擦肩而过。经历《茶花女》首轮演出票房“滑铁卢”后,李胜英下决心:排演《复活》时,一定要等来明星。
依靠明星让观众进剧场
现在进剧场看话剧的,绝大多数是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年轻人,但他们对经典剧缺少热情。而对经典剧有感情的,多是40岁以上的观众,生活工作重压下的他们却很少进剧场。这是一个悖论。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杨绍林介绍说:“制作一部戏,制作人都会寻找定位。事实上,适合20岁至40岁这批观众的剧目,出票率就比较高。”朱大坤很感慨:“话剧还是个小众文化,看经典剧的,更是小众里的小众。”
于是,朱大坤在制作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时,就毫不犹豫地请了当时最具话题效应的刘晓庆(blog)。刘晓庆不负众望,带着“金大班”创造了700万元的票房神话。而由黄磊、袁泉等主演的明星版话剧《暗恋桃花源》,全国巡演90余场,六进上海大剧院,演到哪儿红到哪儿。刘烨(听歌)主演的话剧《琥珀》,让偌大的美琪大戏院坐得满满当当,喜出望外的演出商开出翻倍的演出费想让刘烨来演第二轮。
对于像刘晓庆、刘烨这样的明星,观众有着不可遏止的观赏效应。李胜英说,“在普通观众对经典话剧还不是很感兴趣时,不妨利用明星效应,让他们在看明星的同时也接受文化的熏陶。”而演惯影视剧的明星们,也都有回归舞台演话剧的愿望,这不,葛优带着老舍的《西望长安》,已准备演遍大小城市。
本报记者 张裕 实习生 叶宁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