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哈诺》:法国浪漫与武士道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17:49  新浪娱乐
《西哈诺》:法国浪漫与武士道精神
《西哈诺》剧照

  新浪娱乐讯 10月16日至26日,第31届国际戏剧节在南京隆重进行。该活动是世界戏剧界最大规模的戏剧节日,本届活动邀请了来自亚欧美各大洲的知名艺术团体,与中国本土的演出共同展演,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中国戏剧走向世界有了突破性发展。

  新浪娱乐前往南京参加此次戏剧节,并做出全方位的报道,将对代表性剧目做出报道与点评。

  铃木忠志《西哈诺》:无调度的日本武士道

  铃木忠志作为日本戏剧界大师级人物,一直以独特的艺术个性著称。此次铃木忠志的作品《西哈诺》在南京前线大剧院演出也引起了关注与轰动。两场演出,云集了国内诸多剧团的专业人士与评论界人士的观摩学习。

  《西哈诺》虽然是法国传统戏剧的代表作品,但却被铃木忠志演绎得极具“日本气息”。和服、日本刀代替了法式礼服与佩剑,武士道精神代替了浪漫情怀……演员的表演充满激情与张力,舞美设计简洁明了,特别是结尾时的舞台下雪更是冲击力震撼。

  《西哈诺》最大的特点,便是在每一场戏中,都极少运用舞台调度,只是单纯凭借演员的台词表演展现、通过情绪的累积与叠加来突出矛盾、推进剧情、渲染气氛。演员之间的交流扣搭极为精确,即使没有过多的形体动作,依然让戏不显枯燥。

  能够看出的是,铃木忠志的《西哈诺》对于人物塑造并未要求得很细致,更多的是全剧整体的呈现效果。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只需要注重其情感的流露。这种“要情感不要人物”的现象假使在中国的剧场,将是不可能成立的,但《西哈诺》却证明如此创作并非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西哈诺》再次证明了以铃木忠志为代表的日本戏剧特点:用日本民族的内容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用日本民族的精神去融合外来思想找到共通之处。在“似与不似”之间变化,大胆采用舞台形式,不刻意追求人物塑造,注重整体呈现效果。该剧虽然在外表上与原作大相径庭,但在内核上依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有评论家称:“用中国人所更易于理解的形式去贴合国外作品,找到人类思想与情感的共性加以发挥,应该是我们排演国外经典作品的最佳出路。”杨申/文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西哈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