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料:《物理学家》演出的现实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21:17  新浪娱乐

  迪伦马特的作品一直采用喜剧形式,传达的确是作者深刻地对人类灵魂意识迷途的反思。而这个反思从数个世纪前就一直是哲学家、艺术家思考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无怪乎迪伦马特最后得出的结论:进入20世纪后,就已经没有悲剧了,因为我们失去了英雄。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程,人类所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但是关心的范围却越来越狭隘,现代人作为个体所思考和关心的范围是“我”以及“我”的概念的延伸:我的家人、我的事业等;100年前的契诃夫所关心的则是国人的灵魂:“俄罗斯人的思想方式这么高尚,但为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却这么的不高尚?”这是《三姊妹》中维尔希宁的台词,也代表了作者的态度;而2700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终日所思索的问题则是“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将思索范围扩大到了整个人类。与前人相比之下,作为“进化”了我们只能汗颜。而在20世纪中叶,迪伦马特的作品带着智慧地嘲讽,向人们诉说着人生的真谛,面对着科技的飞跃、物欲横流的世界霎那间的变迁,迪伦马特并没有惊异于人类的创造力,却冷冷地在一旁,记载下了人类消亡史的新一个篇章。

  《物理学家》秉承了迪伦马特作品的一贯风格——在任何时期都具有着现实意义,很多初识《老妇还乡》的观众甚至会惊异于作者居然会在半个世纪前“预知”当下屡屡发生的情景。诚然,《物理学家》中所提到的万能体系所影射的也许是核武器、也许是战争本身,但更为恰当的理解,则是人类的欲望,人类的欲望会推动人的意志与行动,去认知并改变世界,但欲望膨胀到一个极限的时候,人类也终将会被欲望所吞噬。而莫比乌斯是一个幸运儿,他达到了人类智慧的顶峰,摘取了人类文明的王冠,但在这一瞬间,他看到了这巨大的财富将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光环,而是会带来更大的欲望和灾难时,他已触碰到王冠的手指僵硬了,他就这么维持在原地,保持着一个姿势,用一己之力维系着整个世界的平衡。

  回到现实时空,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科技的探索让人类自觉无所不能了,在自我命名为“灵长”类的霎那间,人类已确信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了,但之后呢,地球一次次被自己抚养的孩子刺痛,而人类自己还蒙昧不知。更多的人拥有了智慧,之后将智慧用于各自的领域,却想不到,自己的智慧却成为了套在自己颈上的绞索,《哥本哈根》中的两位科学家的对话,也反映了这一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