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分段
全剧共分为两幕,线索清晰、明确,如果在两幕之内再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段落:
1.警官的质询(开场至警官下场);
2.亲人的道别(莫比乌斯妻子上场至孩子们的离开);
3.告白与诀别(莫比乌斯的孩子下场至一幕终);
4.惨剧的重现(二幕开场至警官下场);
5.真相大白(警官下场至冯森特博士小姐上场);
6.所罗门王的归宿(冯森特博士小姐上场至剧终)。
人物分析
莫比乌斯
掌握了最高智慧,却在独自承受着最大痛苦的人,秉承着作者一贯风格中的
悲剧色彩。他的智慧和勇敢地承受着一切痛苦的勇气源自罗幕路斯,而沉默地等待着自己宿命的忧郁则更多地像《老妇还乡》中的伊尔。剧中他第一次出场时,剧本对他只有简单地几行提示:“看上去四十多岁,有点迟钝”对周围环境和人“不安”、“似乎茫然不理解”。然而这种木讷和迟钝都是掩饰出来的,但那不安却是真实流露出的,在面对自己的妻儿要离开时,他所传达出的绝望和留恋都是真实的,而当他得知自己小儿子的理想是成为一位物理学家的时候,他爆发出来的吼叫,却是声嘶力竭地告诫自己的孩子,远离那无尽的痛苦和危险。然而他无法说出真相,面对他真正信任的人时,他知道,一切信任所带来的最终后果只能是灾难,而这万能的体系是灾难的根源,既然是自己发现了这一切,就让这一切灾难随自己一同消亡。而当发现莫尼卡护士向自己表露爱慕之情的时候,他本能的第一反应则是躲避,躲避一份自己所渴望的爱情,这躲避可以理解为对这惊天秘密的保护,同样也是对莫尼卡护士的保护,只有远离这秘密,才是最大的安全。然而,当他发现自己和莫尼卡已经无可救药地陷入爱情的泥沼不能自拔的时候,他接受了这份爱,然后亲手杀死了她,将自己的爱情和爱人,共同扼杀掉,并不仅仅是为了守住秘密,而是他知道,他已无力再去保护自己所爱的人了,之前两年他对莫尼卡护士的逃避,就是为了保护她,但现在,已经无能为力了,只有亲手毁灭掉她,才是此刻他唯一能做的。
第二幕中,牛顿和爱因斯坦表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莫比乌斯并没有表现出
特别惊人的意外,在之后说服二人时,也没有过于惊天动地的华丽言语。这就是莫比乌斯,他抛弃了一切,所留下的,只是这一份真实,用这份真实去爱、去毁灭、去感受、去征服、去放弃。但最后,他们妥善安排好一切时,却发现冯•森特博士小姐已经得到了一切,他们三个人将永远地被囚禁在樱桃园中时,他无暇去理会冯•森特博士小姐,无论她理智或疯狂,他只是默默地评价着自己的一生——孤独的所罗门王,这就是他的一生的归宿。
值得一提的是,全剧中我个人认为最难处理的关节时刻就在于莫妮卡与莫比乌斯表露心意的一段。要在短短的20分钟的段落中表现出两个人积淀了三年的情感,在莫妮卡与莫比乌斯相处的三年中,会有大量的细节,乃至于一个个小小的眼神的交流,但是剧本所展示的只是最后的这二十分钟,要在这二十分钟内就让莫妮卡到达非要表达出内心的情感,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坡度。如果这一段的情感不能让人相信,那么全剧的合理性就会大打折扣。短短的一个表白直接影响着后面情节的逻辑性:由于莫妮卡与莫比乌斯的爱,所以莫比乌斯只能杀死莫妮卡来作为保守秘密的代价——于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发现莫比乌斯与自己做出了同样的举动,从而发现莫比乌斯也是装疯——于是牛顿爱因斯坦结束了漫长的装疯和相互判断隐藏的过程,揭开谜底,表露真实身份——于是莫比乌斯用切身的经历和痛苦,说服了同样作为物理学家,也同样做出了亲手扼杀自己幸福的二人;这一些列线索都是紧密关联的。而这条线索的源头,还是在莫比乌斯和莫妮卡二人的情感。
而莫妮卡对莫比乌斯的表达心意一段戏是紧接在莫比乌斯与妻儿诀别的段落后。这里就涉及了一个问题,涉及了莫比乌斯对前妻和莫妮卡两个女人的态度,莫比乌斯对妻子的态度是亲情居多还是爱情居多,说的更极端些,是否还有爱情。因为在这之后,莫比乌斯接受了莫妮卡的爱意,因此这时的莫比乌斯是不能心里同时、同样程度地爱上两个女人的。
莫比乌斯在与前妻告别时,精神是清醒的,状态是平静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岁月,他已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在得知儿子也要布自己后尘要成为物理学家的时候,他无法忍受了,他不能让儿子也走入这条最终验证自己毁灭的探究的不归路。他那时爆发表象是疯狂的,但那时他的内心不仅仅是呐喊,更多的是哭泣,为自己命运的哭泣。
在之后将妻儿赶走后的莫比乌斯,我脑海中所呈现的形象是一个弱者,是一个英雄在经历过一场惨烈的战斗后在疆场上喘息的形象,他的一切勇敢和坚强都不足以掩饰此刻的失落和脆弱。也正是这样一个从来没出现过的脆弱的莫比乌斯,让一直将心意隐藏在心底的莫妮卡彻底地抛开所有的顾虑,伸出双手要用自己的心来呵护他、抚平他的一切创伤。而另一层面,也正是这脆弱的莫比乌斯,让莫妮卡坚信,这个他所爱的男人,是一个理智的、有着自己无法言状的痛苦的、孤独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自己的爱的臂膀来呵护,或许他就会崩溃的。
莫尼卡
前面提过,在短短的一场戏中,就需要完成对一个人的爱的全部过程的展现,这个人物和这段戏可能是全剧最难处理和把握的了。莫尼卡所出现的每个细节都可以作为关节时刻来理解和处理。
全剧中,莫尼卡与莫比乌斯的最后一句对白是“我太幸福了”,这个念头她从
一开始就有的,她化身为一个天使,就是这样一个天使般的女子,向所爱的人抛出爱的花环,并勇敢地表达出来,她是一个天真地追求幸福的人,并且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她甚至已经与冯•森特小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脑海中规划了未来生活的蓝图。她愿意相信莫比乌斯所说的一切,无论真是与否,她要传达出的是,只要我们相爱,一切都不重要,只要我们相爱,你就是真实的,只要我们相爱,我们就是幸福的。在这一系列追求幸福的勇敢举动之下,她获得了自己所追求的幸福,但不完整,她获得的只是那份爱,失去的却是生命。剧中三位护士都是运动员,但三位护士被杀的现场都只有很小的搏斗痕迹,说明这三个女人在死前的霎那间都明白了自己的归宿,也明白了这就是爱的代价,因此甘愿死去,若同灯蛾扑火一般,像《海鸥》里尼娜所说的“如果你需要我的生命,那么拿去吧。”一样。而莫比乌斯对莫尼卡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爱的最后回应“莫尼卡,我的爱人”。
为了在短暂的篇幅内,让莫妮卡这个形象具象化,就有必要用大量的细节来充实这个人物,以及充实她与莫比乌斯的关系,让观众相信他们之间的情感,让观众相信她表露心意的决心,让观众相信她牺牲的勇气,让观众惋惜她的离去,让观众明白她牺牲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她的死,让观众明白莫比乌斯的遭遇,一个已经放弃世界的人,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与一切的距离,拒绝一切的拥有和被拥有,但最后还是无法逃避,在真正的爱后,不得不亲手毁灭这一切美好的东西。
莫妮卡的形象,我脑海中所设想的不仅仅是一个纯洁、美好、 美丽的形象,打动我更多的,反倒是她的勇敢,一个女子,勇敢地无所顾忌地去表达、无所顾忌对方所处的环境,只是真实地去表达,甚至去详细地幻想未来,在最后一刻她发现自己的梦想最终只是梦想时,她没有挣扎、没有反抗,而是默默接受这一现实。我所想像中,莫妮卡在发现莫比乌斯最后要杀死她时,她在瞬间明白了一切,甚至明白了莫比乌斯的理由和苦衷,在这一瞬间,死亡变成了甜蜜的吻别,莫比乌斯的双手不再是扼紧的,而是轻柔的抚触和告别,她在这一瞬间知道了,自己真正成为了莫比乌斯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因此她的告别是欣慰的,当然或许还带有一丝遗憾,但这遗憾早已经被这些欣慰冲淡了,她最后的表情,是幸福的、微笑着的。
冯-森特博士小姐
一位给人直感就有距离感的女士,在她的身上充满了对社会的反方向思考,
“像憎恨瘟疫一样憎恨所有人”,以及墙上不停更换的冯•森特家族的肖像,还有最后要统治世界的疯狂。所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化、概念化地把这个角色塑造成一个女巫形象,而是要经过思考后呈现一个不同的形象。
冯森特博士小姐在几次出场中都提及了她的世家和祖先,这一切都是她的内心背景的写照,当然,这些内容还需要更加深层次的挖掘。这个形象如果展开想象,则十分有趣,一个最为正常的人,最后却最为疯狂。那么她疯狂的过程呢,剧本里并没有表现,我们可以做个大胆地想象,就是她其实一直是疯狂的,其实这一定程度上也正符合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这个疯狂的时代中,已经无所谓是疯狂抑或正常了,人的欲望的膨胀早已偷偷地将人的内心吞噬,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疯狂也无所谓表象了。杀死一个护士的人是疯狂的,那么企图杀死更多人,乃至颠覆世界的人则是更大的疯子了。所不同的是,统治者拥有定义的权利,可以决定疯狂与理智的界限,但在这个大背景下每个人都是疯狂的。
如果说冯森特小姐只是个野心家,那么尾声处她所念念不忘的所罗门王的显圣则与莫比乌斯所臆造的内容如出一辙,在这里,存在着多种解释,其实不必去追求她在心理上的正常与否,关键是,疯狂的欲望已经让整个世界疯狂。放眼望去剧本之外,在冷战时代之中,每个热衷于研究更大更多的杀人利器的人,谁又不是疯狂的呢。
牛顿、爱因斯坦
另外两个为了这个体系的牺牲者,与莫比乌斯一样,同样为了这个体系而放
弃了一切,生活、爱情,但他们的目的则是处心积虑地潜入樱桃园来窃取自己所需的情报。有趣的是,在全剧的外部矛盾最为激烈的一场,二人表露身份要用手枪决斗的时候,却被莫比乌斯用简单的语言化解了。不要简单地理解这两个人物,莫比乌斯之所以最后能说服牛顿和爱因斯坦共同牺牲来保护这个秘密,原因正是二人也是物理学家,同要拥有着智慧和思想,当莫比乌斯引导着他们,将那智慧的宝藏打开一丝门缝时,他们除了兴奋,也体会到了那宝库中所飘散出的寒冷。然而最终,三个人都是绝望的,都是同样被囚禁的归宿,这个无人所知的体系,将永远被尘封在樱桃园中,尘封在这三个永远不被人理喻的天才心中。
演员在塑造这两个角色时,应注意与以往心目中的精神病人的形象拉开距离,
第一要把握装疯这个尺度。第二要把握的是,这是两个天才在装疯。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疯子在装疯的同时,是有着明确的行动目的的,同时也在不停地相互判断,这个判断直到最后莫尼卡护士的死时才得以明确。他们同样是在经历着煎熬,而莫比乌斯在莫尼卡表白时所经历的痛苦和抉择,也是二人亲身经历的。莫比乌斯所遇到的一切痛与爱,也是与二人如出一辙的,甚至夸张地想象,连细节都是一摸一样的,因此前面对莫比乌斯的分析,与二人也是同样符合的。戏言的话,牛顿爱因斯坦和莫比乌斯三人,可以说成是莫比乌斯一世、莫比乌斯二世和莫比乌斯三世。
莫比乌斯妻子
剧本中没有过多的提示,但是这里特意提一笔的是,这个妻子的形象应该是一个疲惫的妻子,不堪重负最后决定离开的妻子。不要简单化地设计成一个背弃了丈夫的人。甚至莫比乌斯在面对这个疲惫地、甚至过度地操劳导致早衰的妻子时心存愧疚的。
此外,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全剧要表达的是,这个世界的疯狂导致人们已经无法判定谁是疯子,那么不妨在每个角色身上都有疯狂的影子,当然目前仅仅是一个设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思索。
演出的形象种子
勇敢的探险家来到世界的尽头,用砍伐生命之树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在生命
之树崩塌的瞬间却发现这才是世界的支柱,最终只能用自己的身躯支撑起天空,永世不得离开,来偿还自己的罪行,在天地的压力下才发现自己的渺小。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