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红艳
听说《藏谜》又要来京演出,有些人脱口而出“又来卷银子了”。不过,与去年底在京首轮演出完全冲着商业票房发力不同,此番二度进京的《藏谜》肩负起了“留住《藏谜》”的使命。“地震让它在九寨沟的驻场演出受到严重影响,全组上下一百多号人,怎么维持?只能出来巡演了。”主演兼艺术策划人之一杨丽萍说。
红衣、绿裙、彩鞋,端坐在沙发上的杨丽萍仍像十多年前的“雀之灵”一般轻盈秀丽。不过,这一次聊的话题似乎没有那么轻松灵动了,而是实打实的生计问题,关于《藏谜》和它的演员们——他们有的是流浪艺人,有的是孤儿,更多的是来自牧区的牧民。
“地震前,每天到九寨沟旅游的有两万多人,不过地震改变了一切。自从旅游区恢复开放以来,每天大概只有两千名游客。与此同时,九寨沟那里每天有8个旅游演出。大家真的是在想方设法抢观众。”杨丽萍说。
《藏谜》还面临着另一大难题,那就是出品人、策划人之一的容中尔甲,个人贷款几千万元在当地建造的一座“藏谜大剧院”也面临窘境。它虽然经受住了地震考验,但面对惨淡的上座率却是无可奈何。“我们真的想把《藏谜》做成一个品牌演出,这就要求各方面的品质都有保障,包括演出场地。”杨丽萍说,“我一直想为《云南映象》造一个剧院,但一直不敢做。尔甲很有魄力,做了这样一件让我佩服的事情。而如今他正面临困难,我们必须共同努力。”
“这么美的东西,怎么忍心放弃?”杨丽萍的语气不无惋惜。是的,她对《藏谜》充满爱惜,也充满自信。“我看过一些评论,最喜欢那句‘孩子们的笑容像阳光一样干净’。还有很多人认为,《藏谜》里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全部是真实的、自然的东西。”如果说到感念,对杨丽萍来说应是《藏谜》里那些可爱而质朴的演员了。“他们真的是用灵魂和信仰在跳舞。地震发生后,一些演员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剧组,但大部分演员都回来了,这说明他们珍爱这个舞台。”
从《藏谜》里,有人看到了美,有人读到了感动,也有人紧紧抓住了猎奇的尾巴。面对此种种,杨丽萍似乎没去想太多。“《藏谜》就像是一条河静静地流淌,我就像一棵树生长在舞台上,不是特别个性的表达,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她要做的就是,保持一种民族的纯粹和原汁原味。“100年过去了,我们都不在了,可它们还在,因为它们是永恒的遗产。”
整个聊天过程,杨丽萍始终保持着一种平静、平和的语气,而当说到她即将于明年5月份推出的一台全新舞台作品《云南的响声》时,她掩饰不住一股子兴奋。“这是一台打击乐节目,我们花了9个月时间搜集各种乐器,叹为观止!”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