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艺术的角度看,《暗恋桃花源(blog)》至少有三个创新。其一,将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戏剧性地呈现在一个舞台上。两个子剧,一古一今,一悲情一搞笑,一个正统一个叛道,深刻表现和揭示了现代人潜意识中的某种欲望,让观众同时收获了“疯狂的笑声与宁静的泪水”,这无疑是前所未有的艺术独创。这样的搭配与组合,也让剧情更加饱满。
其二,《暗恋桃花源》的主题基调看似明朗,但仔细一想却似是而非。“暗恋”似悲则实喜,“桃花源”似喜则实悲;“暗恋”说的是人生的无常,“桃花源”说的是人生的无奈。故事是夸张的,但故事所表现的生活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的悲与喜、爱与恨、错过与得到,都可从中找到答案。这就是《暗恋桃花源》剧情并不复杂,却能打动不同观众的“秘诀”所在。
其三,《暗恋桃花源》借国人熟悉的典故和特定时期的语言,让观众感到亲切又新奇。话剧是语言的艺术,经典搞笑的台词,是此剧留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比如在成都演出,小护士有感于江滨柳对40年前的初恋情人念念不忘,用四川方言说道:“前几个星期,我跟他分手了。这几天我一直努力在想,想他的脸长什么样,想不起来哎!”这样的台词,看似搞笑,但仔细品味,却很有韵味。
商业化运作手法的独到,也是《暗恋桃花源》成功的因素。手法之一是充分利用导演的金字招牌和该剧已获得的殊荣凝聚人气。两岸三地和香港版的“桃花源”部分,都是当红明星出演。庞大的明星阵容,带动了观众的热情,而热情是有传染性的。
《暗恋桃花源》先后推出多个版本,不断“刷新”。1986年首次台北公演赢得广泛好评后,多次复排赴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巡演。6年后搬上银幕,获得多个国际国内奖项。已有四个版本后,又重排了内地新版。多个版本相互映照,相互砥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共同铸造了《暗恋桃花源》22年经久不衰的辉煌。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赖声川(blog)与众不同的文化产业创意观。赖声川并不讳言他的话剧要赚钱,他这样解释过文化创意产业,“说难听一点,它就是产业,就是要赚钱,就是商业”。但他始终坚持“不把商业定位为最重要的目标”,公开表示“话剧的终极目的是艺术,商业是附加收获”。也正因为如此,赖声川把自己的“创意金字塔”分为“生活”和“艺术”两端。在上海等地演出前,他还率剧团众多明星免费为观众示范集体即兴创作方法,并用经典作品来解释他的创意过程。
《暗恋桃花源》的成功,是创意产业的成功,值得内地文化艺术界借鉴。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赖声川内地版《暗恋桃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