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白瀛) 1978年11月,由宗福先编剧、苏乐慈导演的话剧《于无声处》进北京演出,成为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先锋。30年后的2008年11月20日-23日,这部话剧再次在北京演出,同样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于无声处》的故事发生在1976年“文革”结束前夜。到处散发悼念周总理诗集《扬眉剑出鞘》的青年欧阳平,与被“四人帮”定为“叛徒”的母亲、老共产党员梅林一起,来到梅林曾搭救过的老部下何是非家中。然而,已投靠“四人帮”的何是非,不顾女儿何芸与欧阳平深深相爱,将她许配给上海民兵组织领导成员唐有才,并将欧阳平交到唐有才手中,最终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这部话剧当年在上海演出数十场后,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被中央高层领导调进北京演出,此后便在全国广泛传播,与《雷雨》《茶馆》等一起被公认为是我国话剧的经典之作。
戏剧理论家杜高说,经过了10年的“样板戏”,《于无声处》第一次让人们看到活生生的灵魂,回到了戏剧的本体。“两个家庭的故事充满了背叛、忠诚、反抗、追求,呼喊出了压抑中的人性,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
中国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董伟说,《于无声处》之所以30年后还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是因为它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对于今天重排此剧的意义,导演苏乐慈说:“一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二是为了让那些享受了改革开放成果的年轻人,能够回味前辈们所经历过的时代,三是希望让人们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