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戏剧参与贺岁不丢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11:13  京华时报

  与电影电视剧相比,话剧是相对小众的艺术,以前一直给人以严肃、高雅、传统和经典的印象。这些年来,一些话剧为争夺市场加入贺岁大战。戏剧专家、业内人士以及普通观众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人士。

  ★郭富民(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贺岁话剧是从电影借用过来的一个方式,顾名思义,它是把戏剧实用化、世俗化了。银行家用纪念金币来贺岁,影视公司用影视剧来贺岁,戏剧家用戏剧来贺岁,在这个层面上,大家是一样的。

  严格地说,贺岁话剧不是指那些挤进贺岁档期的其它演出,而是专为贺岁量身定做的演出,肯定是题材上、风格上和样式上都有特定的要求,核心无非是吉利、祥和、团圆、喜庆,无非是轻松愉快。比如这几年流行的《麻花》系列。戏剧需要神性,也需要人性、野性、天性,戏剧的丛林里需要紫檀、乌木,也需要榆树和柳树。丛林的边上,如果有几株狗尾巴草点缀一下,也别有风味。各种各样的贺岁方式中有戏剧,不是坏事。戏剧参加了贺岁,也不丢人。

  ★遇凯(开心麻花出品人):最初我们做“麻花”剧的时候,就想到了做贺岁话剧这个概念,有这个想法是受到了贺岁电影的启发。我们觉得到年底了,大家都想放松、想休息,会有这种需要。

  以前看过的话剧我觉得都是经典的、严肃的,跟观众的距离有些远,所以我们最开始就想把这种小众艺术做的大众一些。之所以想到用这种盘点时事的形式,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样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也希望观众能从有看贺岁话剧的要求,逐渐转变为其他时候也有看话剧的要求。

  ★戈大立(国家话剧院制作人):如果说目前话剧也存在贺岁档期,那说明话剧还在低端的运作上徘徊。因为话剧是手工作坊式的运作,即使是大剧场的话剧,一台话剧一个晚上也就能容纳1000多人。对于像北京这样一个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每个晚上1000名观众是不应该受到时间限制的。比如去美国的百老汇,每天都有很多人看演出,不会觉得有贺岁档期的存在。只有当每天的剧场坐不满的时候,演出商才会把希望寄托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上。

  ★王晶(普通观众,看过5版麻花):最开始看“麻花”的时候,我觉得这种形式的戏不多,但最近几年,好像多起来了。其实是不是贺岁剧我觉得无所谓,关键是这个剧故事要好看,像开心麻花做的《疯狂的石头》(blog),并不是贺岁档期的作品,但我觉得是麻花系列中最好看的。

  本报记者 杨杨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话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