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贺岁话剧市场鏖战 三部精品剧“挤扁”杂牌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7日00:00  北京娱乐信报
贺岁话剧市场鏖战三部精品剧“挤扁”杂牌军
《开心晚宴》的成功在于剧本好、明星多、制作精 信报记者 苏冠名/摄

  岁末年初,贺岁话剧市场格外火爆。老品牌“麻花(听歌)”的新剧《甜咸配》有望刷新票房纪录,而两大“高档喜剧”《开心晚宴》和《西望长安》的同档期上演则首次填补了中年观众群体市场的一大空白,成为贺岁市场最大的赢家。与此同时,众多的“杂牌”喜剧却互相厮杀,其票房成绩却着实令人堪忧。

  喜

  三大精品领跑市场

  去年12月底和1月中旬将上演的《开心晚宴》和1月下旬上演的《西望长安》彻底改变了北京贺岁喜剧市场的格局。《开心晚宴》是法国经典喜剧,《西望长安》则是老舍的剧本。在演员上,《开心晚宴》云集宁静高亚麟(blog)洪剑涛(贺岁话剧市场鏖战三部精品剧“挤扁”杂牌军 blog)王思懿(blog)。《西望长安》中的葛优,更是票房保障。《甜咸配》则有望刷新“麻花”票房纪录。在北京有很多观众年年看“麻花”,无论剧情如何谁主演,“麻花”等于开心的概念深入人心。

  在票房上,今年这三部戏基本独霸市场。“受经济形势影响,歌舞演出类票务销售都不如去年,但大型贺岁喜剧却是个例外。”一位票务经理说。分析原因,几位业内人士都认为,一是经济学上的“口红效应”的影响,人们在经济形势不佳时喜欢简单地奢侈一下来提高自信。二是今年贺岁喜剧太多,反而让观众无从选择,所以干脆就挑有品牌、有明星的作品来看。

  以往贺岁舞台剧是年轻人的天下,但《开心晚宴》却将目标观众定在了30岁到45岁甚至更大年龄段的观众,因此像这样结构精巧、制作精良的作品恰好填补了这块市场空白。

  忧

  杂牌军半数票没卖出

  记者了解到,在2008年11月试演,并准备进入贺岁档期的话剧《跑来跑去》意外停演,原因是没有观众。“一些观众对我们的戏反映不错,但很多观众却说不好懂。”出品人这样告诉记者。而戏逍堂正在东图剧场上演的贺岁剧名字起得就挺狠:《开心麻小系列之桃花运》。不仅将竞争矛头指向了“麻花”,也调侃了贺岁电影《桃花运》,其实该剧与“麻花”和《桃花运》没有丝毫关系。

  某著名票务公司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现在票走得最好的就是《开心晚宴》和‘麻花’,1月份上演的《西望长安》也不错,这三个剧的出票率已达到80%以上。而其他不太有名气的贺岁剧的出票率也就是50%左右,来买票的人不是很多。”这恐怕反映了当前贺岁剧市场的残酷现实:高档喜剧、品牌喜剧当道,这块僧多肉少的市场上,恐怕有不少制作不够精良、市场推广不良的喜剧都要被淘汰。

  说

  “我不想花钱被糊弄”

  尽管各个小品牌喜剧都在努力壮大自己的市场,但观众却指出了不少问题,其中意见最大的便是“这些喜剧模仿痕迹太重,演员表演太差”。

  “我一直都在看某个品牌的贺岁剧,一开始我觉得挺逗的,但时间长了发现他们的喜剧情节大同小异,一个笑料用了一次又一次,很乏味。”有观众这样说。而另一位放弃观看贺岁喜剧的观众则表示:“这些喜剧的演员表演太差了,有些连最基本的台词都说不好,有时候我觉得剧组完全是在糊弄观众。我可以不看戏,因为我不想花钱被糊弄。”

  -评论

  恶搞时代的终结

  从2002年的《翠花,上酸菜》开始,搞笑贺岁话剧从舞台黑马逐渐变成了主流。然而,2004年,原本深受观众喜爱的翠花品牌在被疯狂地进行市场营销后却因为粗制滥造的演出最终遭遇冷场,并从此销声匿迹。

  几年来,随着喜剧观众人数的增加和观众审美的日臻成熟,贺岁喜剧早已不能靠一味的恶搞与胳肢观众求生存。今年明星喜剧带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大牌明星排练越认真,越是大牌的导演对喜剧效果的研究越深入,喜剧的质量也越高。今年贺岁喜剧的票房更是宣告着喜剧恶搞时代的终结。可以预见,贺岁喜剧的受众正在从单纯追求轻松的年轻观众向对思想性、艺术性要求更高的中年观众群体转移。

  在此重提翠花,便是为了让所有贺岁喜剧创作者引以为戒。恶搞的由盛及衰,不仅是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业界进行洗牌的前奏。

  信报记者 王菲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