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赵家班”二人转小剧场:自在便宜缺制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02:52  新闻晨报
非“赵家班”二人转小剧场:自在便宜缺制约
民间的二人转演员露天演出 CFP资料图片

  真正的传统二人转已是需要得到特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家班”的大剧院二人转和非“赵家班”的民间小剧场二人转,才是最为老百姓熟悉的。那么,在赵本山之外的民间二人转,现在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晨报记者寻觅走访了沈阳市区内几家“刘老根大舞台”之外的民间二人转。

  □晨报记者 彭 骥 沈阳报道

  观众:不需坐平正,瓜子随意磕

  不管是在沈阳桃仙机场,还是在偏僻的胡同深巷,几乎任何一块播放二人转的屏幕前都会聚起一堆人乐呵呵地围观,连出租车上播放的都是二人转。站在街头,随便拉个人问二人转,他们会把“刘老根”当成旅游名片来推荐,当然也会和你提到“非赵家班”二人转。

  沈阳人刘先生告诉记者,沈阳名声在外的大剧院二人转基本“是赵本山管着的”,但那是外地人喜欢去的,当地人更喜欢去散布在茶座、浴场等处的其他民间二人转找乐子,“便宜又自在”。据悉,非“赵家班”二人转小剧场的票价10到60元不等,吸引的观众群与刘老根大舞台以白领居多有所差别。

  其中,沈阳市群众电影院票价就分成甲、特乙、乙、丙四档,没有包厢,价钱分别为60元、50元、40元、30元。进入剧院,座椅、环境等都显得老旧,舞台布置也颇为简陋,大幕布上挂着个打开的扇子,一束白炽灯明晃晃地打在舞台上,没有大屏幕,没有多媒体音响,没有灯光效果;茶水间、厕所就在观众席两侧。上座率约五成,观众以中年人为主,能看出主体收入层次比刘老根大舞台的观众低些。跟随着演员的表演,观众毫无禁忌地拿出相机、手机来拍,倒也颇为投入。在乐声停下间歇,满耳嗑瓜子的声音此起彼伏,节奏鲜明,颇为壮观,一低头,满地瓜子壳。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位观众,这位从事销售的业务员表示,自己愿意来这里就是图乐、放松下,“我觉得这里挺好,票价也能接受”。

  而群众电影院附近巷子里的茶座也演二人转,“一个人10元钱,还能喝茶”,门口卖烤串的把摊一收就进去看了。此外,某洗浴中心夜总会拿二人转当压轴,台下客人半坐半躺,边喝边吃,看到高兴处,就大把大把甩赏钱、送花篮。夜总会老板告诉记者,他也到“刘老根大舞台”去看过,“那里约束多些,大家都坐得平平正,没这边来得舒坦。”他还说,不少二人转演员和聊过,说是“观众层次越高越难演,“说粗口他们会反感,包袱抖不到节儿上他又不笑。小剧场里头的观众更对他们路”。

  形式:效仿“赵家班”,传统已难寻

  记者发现,不管在小剧场、茶座还是夜总会等地,这些民间小剧场二人转远非想象中那样贴近传统两人转,倒似乎是模仿着“赵家班”二人转来的。在很多小剧场里,那些非“赵家班”演员上演的路数与刘老根大舞台的基本相同,大部分笑料、段子、包袱都一样,也是唱的少,说的多。

  记者问起演出内容和“赵家班”二人转的区别,茶座老板想了想:“其实都是小品啊流行歌曲啊,凑在一起。赵本山靠说笑逗乐,大家爱看,所以基本上绝对多数茶座的也就照那样演。真要说传统二人转,我倒知道‘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但你不知道,一曲一个多小时,现在谁能有性子听完?”

  一名对东北二人转颇有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如今在小剧场内演出的其实应该称作改良二人转,传统的唱段已经难得一闻,拉场戏这样的大戏更是几近绝迹,“观众喜好决定,几乎所有小剧场二人转都靠近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那味,更像小品,说得多唱得少。而传统二人转中优美的唱腔唱段、舞功绝活倒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与装饰。”

  内容:互动更活跃,不忌讳“粉词”

  一个字概括小剧场二人转的演出特点,那就是“杂”,通常由传统二人转小曲、说笑话、讲荤故事、骂乐队、与自己的搭档调闹、流行歌曲、小品片段等套路组成。不一样的是,比起规矩多多的刘老根大舞台,如今的都市民间小剧场二人转加倍放大了传统二人转“说口”中存在一些骂人、性等被笼统地称做“脏口粉词”的部分,甚至成为整个演出的主体。

  洗浴中心老板证实了这一说法,毫不讳言小剧场在性、粗口等方面尺度更宽些,“这样放松。一般演得太正经了,台下不乐意,会喊‘来点“粉”的’,赏金也多给,《十八摸》、《傻子逛妓院》之类的黄剧目演得就多了。”二人转研究专家马力则认为,二人转已有近300年历史,语言取于东北农民的生活用语,难免带有一些“俗”的东西;赵本山的贡献是提倡“绿色二人转”,净化“粉磕”(脏口),但仍很难和传统二人转彻底撇清。而尽管赵本山的弟子们大多都掌握几十套老唱段,马力依然担心如今的东北二人转会陷入恶性循环,观众不爱听的演员不爱唱,越不爱唱就越没人听。

  但是,记者在茶座、影剧院等地采访了一些观众,他们津津乐道于小剧场二人转演员和他们的及时互动,没有制约。比如,“刘老根”演员顶多也就跳到音箱上、第一排,小剧场演员能蹦到观众席最后一排,还能吃观众桌上的水果。一个“活”字被认为是民间小剧场二人转优于“赵家班”二人转的地方。他们表示,在越没有装饰的简陋舞台上,连音乐制约都没有,也没有导演、规范之类,演员们活演活唱,要模仿就来,要喊叫就张口,观众也能尽情帮唱、帮腔,甚至打口哨,台上台下“活”得没距离,给人尽兴的快感。

  在茶座演头码的二人转演员表示,老板把他们请来表演,没有任何限制,所以才感觉特别放得开,“小地方演就这点舒服,要真搁大地方,台下有老人有小孩的,很多话确实不好说出口。”一位演员也对记者说,他的强项就是“随机应变”,这也正是大剧场的先天弱点,“剧场小才能看得来,观众熟脸也多,那就得天天演点新的。要是来个过寿日的老爷子,那就无论如何要唱一曲《父亲》。”相比规矩多的大剧场与相对自由的小剧场,有专家总结,小剧场的演员多数都是民间艺人,他们的表演是与生活最贴近的艺术。但是,由于二人转原有剧目题材有限,小剧场演员们赶场繁忙,只能将短信、网上得来的一些段子活学活用,又没人团队帮他们,这难免会影响到二人转在小剧场中的生命力。

  演员:比起“赵家班”,收入差距大

  据介绍,在二人转最“火”的时候,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甚至广东都有东北二人转班子在演出,刚去的时候,班子都受到非常的礼遇,住高档房间,坐专车,没有多久这种礼遇就变成冷遇,终因他们俗、脏、乱的演出而被挤出当地演出市场,收入也没了着落。

  现在二人转演员的收入状态如何呢?本山传媒2008年年终总结显示,该公司2008剧场票房总收入成功突破亿元,演出突破2000场次大关。记者从几位小剧场老板了解到,东北人本来就挺喜欢二人转的,这些年二人转方面的收入整体是往上走的,“只是玩二人转的比较多,收入悬殊还是比较大的,当然够不上富裕,穷苦的还是不少”。茶座老板甚至表示,二人转已成为他用来招揽顾客的“绝招”。

  “赵家班”二人转演员和其他二人转演员在收入等方面差别有多大呢?从民间进入“赵家班”的刘小光给记者做了比较。他介绍,“赵家班”演员在刘老根大舞台的收入是按基本工资,此外还有商演、电视剧,工资并不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一场商演抵半年”;基本工资方面,“赵家班”演员大致分成三个等级标准,“头码、压轴,还是有点差距。比如说,头码500,压轴的能1000。工资也看上座率,有统计的,有你了上座率高,那你的工资也会涨。”

  他表示,相比之下,其他二人转演员的收入基本上就是演出了,“演一场啥价都有,从100到500,二三百的是大多数。活又没啥保障。我们要是去其它剧场演,价格就高些了,公司会替我们定价格,批准外出演出所得,公司提一部分,剩下的是自己的,这样还是比其他演员多些。”最后刘小光称,比起没加入“赵家班”前,现在经济宽裕了,而且“人熟为宝”,“有点名气了,大家认识你,很多事都好办”;另一方面,作为代价,受的约束也少了,“以前散漫惯了,野惯了,想什么时候演就什么时候演,少唱两句就少两句,比较自由。当然,两种比起来,我宁愿规范些。”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