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哈姆雷特》三月成都献演 濮存昕难忘成都旧事

  阔别蓉城多年后,大导演林兆华将带着《哈姆雷特》再度归来,于3月27、28日在锦城艺术宫演出两场,哈姆雷特的扮演者是成都观众最熟悉的濮存昕。林导曾说,“今天的濮存昕,那种知天命后内敛的锋利与柔韧,游刃有余的表达,是该剧最大看点。”但在濮存昕心中,重返蓉城舞台,不仅仅是展示挥洒自如的演技,还期待着重温一段温暖满怀的记忆。昨日,主办方省演负责人张先生向记者透露,4年前的3月,明星版话剧《雷雨》在蓉演出突发意外,成都观众表现出来的和谐、包容,让剧组上下深受感动,濮存昕至今念念不忘。这次,省演引进被誉为中国最具先锋实验精神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时,曾对观众能否接受表示担心,濮存昕却信心十足地对张先生说:“因为《雷雨》的经历,我认为成都观众是中国戏剧观众高素质的代表,到成都演出《哈姆雷特》对我来讲,将是非常珍贵的经历,我深信,成都观众和我一样,都盼望着这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那是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晚上”

  2005年3月11日晚7∶30,原定在锦城艺术宫正式首演的明星版话剧《雷雨》突发意外:下午5时许,正在化妆室梳头的“四凤”田海蓉晕厥,如果坚持上台,她将面临瘫痪的危险。在此情况下剧组一致决定停演当晚《雷雨》,紧急从北京人艺借调演员,而11日晚的演出顺延至13日晚。11日晚7∶30,现场观众已座无虚席,当剧组把停演决定告诉满怀期待的观众时,“啊——?”观众席上一片失望,但得知具体原因后,观众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没一个人叫嚷,退场时观众也没出现丝毫混乱。剧组主创人员对成都观众表现出来的良好素质以及和谐包容的城市精神赞不绝口。

  “我当时站在台上,听到观众席上不约而同地发出三声‘啊!’观众瞬间变化的过程非常感人,成都观众的有序,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典范。特别是一种理解之后的平静,没有混乱、没有起哄,这是和谐成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对生命的尊重和体恤,是人文精神的无声传递。这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晚上。”说起4年前那个春风拂面的晚上,濮存昕印象深刻。濮存昕还说,去年“5·12”大地震突如其来,他通过新闻了解到,有许多成都出租车司机听到电台召集后立即自发前往都江堰拉伤员,几个献血点前人群冒雨排成长龙,还有无数或前往灾区或留在市区的志愿者……“成都人是那么可亲可爱,让人敬佩,这体现了社会互相合作来面对突发灾难的和谐举动,那一刻,我总是会自然而然联想到4年前的《雷雨》演出,充盈在台上台下的那种感人的温暖,成都人的精神和素质值得去探讨和推广。”

  “戏剧是和观众共同创造的”

  濮存昕说,他参加过无数场演出,发生类似4年前成都那种情况后,观众席上几乎都是一片混乱,而当晚成都观众从惊讶到理解,反过来用掌声安慰剧组,最后井然有序地退场,如此和谐文明的观众,应成为剧院演出的一个榜样。“在话剧舞台上,能和高素质观众相遇,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明星重返舞台的一个原因。我很有幸在成都见到了这么高素质的观众,我毫不夸张地说,成都观众是中国戏剧观众高素质的代表,成都荣膺‘文明城市’,实至名归。”

  《哈姆雷特》是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开篇之作,也是濮存昕和林兆华合作的第一个作品。1990年首演,2008年复排,这次成都观众将看到的复排版本,被著名戏剧评论家松冈和子誉为“无论剧本的重构、导演的手法,还是舞台美术、戏剧表演,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不愧是一部巅峰之作。”

  毋庸置疑,该剧的先锋和实验精神,如“角色转换”等也让很多演出商望而生畏,担心观众看不懂,不接受,票房受影响,但濮存昕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林兆华代表了中国当代戏剧的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得到了世界戏剧界尊重。我们不需要所有人都到剧场来观看林兆华的《哈姆雷特》,但中国城市的知识分子、文艺鉴赏家和社会精英,是可以来看看中国戏剧舞台上林兆华的一个成熟的戏剧作品。”

  “成都观众已看过了他的《茶馆》《风月无边》,也许还有观众在北京看过他的《建筑大师》《刺客豫让》《白鹿原》等作品。不过,这些作品已成为他过去的创作经历,而今天林兆华的戏剧又回到他1990年的起点,又将给观众带来怎样的观演感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而且同时也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濮存昕说,“我还记起了伟大的戏剧艺术家焦菊隐先生说的一句话:‘戏剧是和观众共同创造的。’每一次演出都面对无限的可能,这就是戏剧魅力所在。我相信这次成都之行将体现‘共同创造’的意义,我盼望着与成都观众共同创造、分享这一魅力。”

  “林兆华不是‘做方便面’的”

  濮存昕曾一直对媒体说,他盼望在55岁时,除了能演李白还能演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极致,莎士比亚的语言充满深奥的哲理,体现了机敏和智慧的思维方式,是华丽如诗一般的语言,这一切的一切,都依附在一个复仇的故事中,这是戏剧的文学性,《哈姆雷特》也是全世界演出率最高的剧目。但是,当17世纪的《哈姆雷特》遇到了21世纪的林兆华时,林兆华则凭借其丰富的舞台想象力,和莎士比亚进行了一次巧妙的对话与交流。所以,林兆华的《哈姆雷特》独树一帜。林兆华在我年龄极限时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很感谢他。”

  濮存昕回忆,1990年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在北京电影学院首演,曾在海内外戏剧界引发震动,现场爆满与排队购票的场面蔚为壮观。“对林兆华而言,《哈姆雷特》已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借此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性思考,是对命运和困境中人的多元化思考。所谓的‘角色转换’在剧中已达一种极致,《哈姆雷特》中有这么一句台词:‘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哲学还没有梦想到的。’这是很重要的一句话。戏剧的假定性造成了这种无限的可能,使林兆华敢把角色都不确定,这太厉害了。林兆华的这种戏剧手段,证明了他的哲学能量。尽管这些对观众来讲,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林兆华作品中有青春的感觉,它和年轻观众的距离很近。”濮存昕笑言,“林兆华不是‘做方便面’的,如果对非快餐式戏感兴趣,你尽可去看看林兆华的《哈姆雷特》。”

  本报记者 陈蕙茹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更多关于 濮存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