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体戏剧《东游记》在本周又悄然登陆东方先锋剧场。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年轻导演赵淼带起的“形体热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些厌倦了粗制滥造商业戏剧和死气沉沉的传统表演的戏迷们很快就成了赵淼的粉丝,直白的故事、极富想象力的肢体动作,亲切的剧场氛围,形体戏剧正在暗中形成戏剧舞台上新的一轮另类狂热……
赵淼这样爱上它
通俗易懂、有内容,这恐怕是形体戏剧迅速崛起的关键所在。2008年北京青年戏剧节上,赵淼的《东游记》以更为浅显有趣的方式出现,迅速火暴北京文艺圈。“我注意到剧场里有夫妇带着小孩儿和老人来看我的戏,他们是我最想要的观众群体。”赵淼说,只有健康的、直指当下人内心生存状态的戏剧才能留下这两类观众。
体操舞蹈打下“偏好”
赵淼是从小在剧场里“土生土长”出来的。由于父母是评剧团的舞美设计人员,他从小就天天泡在后台,在幕布之间跑来跑去。
那时候赵淼有两大爱好,一是在什刹海体校练体操,“那时候李宁特火,好多家长都送孩子去学体操。”赵淼说。空翻、侧身翻、鞍马这些,赵淼样样精通。
他的另一样爱好便是舞蹈,“我没受过什么舞蹈的正规训练,但小时候喜欢跟着电视学跳霹雳舞。”体操只练了半年,舞蹈方面他也并不算出众,然而赵淼深信,正是这两个在当时“随大溜儿”的爱好锻造了他日后对形体的分外敏感。
表哥带着去看孟京辉
像很多北京的小孩儿一样,赵淼的亲戚朋友里不乏从事表演之人。他的表哥唐旭便是中戏的毕业生,也是孟京辉第一版《恋爱的犀牛》中黑子的扮演者,赵淼也是通过表哥,看遍孟京辉早期的所有戏剧作品。而后林兆华、查明哲、吴晓江这些大腕儿导演的作品赵淼都一一看过。赵淼的经历颇为典型,因为那时候不少北京的小戏迷就是通过亲戚朋友的影响,早早就知道了什么是话剧,早早就泡在剧场里,成了铁杆戏迷,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从小就想上中戏
“从小在我心里,大学就是中戏,我根本就没想过考其他的学校。”赵淼说。每次去中戏的时候,看着大学生们在操场上放歌练艺,就自然而然地觉得中戏也就是自己的归宿了。然而,他考中戏导演系考了三年。“那时候我挺害怕的,那三年生活的感觉就是恐惧。”赵淼回忆说。直到今天他还很坦率地说,自己是因为没考上表演系才考的导演系:“所有到中戏上学的人,都是奔着表演系去的,连戏文系的人也是如此。”
老师肯定不支持我
2003年,以色列卡梅尔剧院的经典戏剧《安魂曲》来到首都剧场演出,“专家和不少前辈们一片叫好,说那个戏多好多好,可是我却没觉得特别震惊,我觉得戏剧本来就该那样啊。”因为这种开放的姿态,所以当英国形体戏剧《三个黑的故事》在北京上演时,赵淼觉得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做戏的方向:“一直觉得,在学校老师教的表演方法之外,一定还有种别的方法方式。”这次顿悟之后,他又一连看了《短打契诃夫》《玩偶之家》等北美和日本的多部形体剧。然而,对形体戏剧感兴趣的赵淼从来没有和中戏的老师说起过自己的偏好:“那时候我觉得老师肯定不会支持我的。”
五年前遭连珠炮式批评
他说得一点没错,2003年当他的形体戏剧《6∶3》在大学生戏剧节上露面时,遭到了场内专家学者们连珠炮式的批评。“他们说《6∶3》不是话剧,话剧怎么能是这样,他们说你们这个是不是应该叫哑剧啊?”赵淼回忆说,“当时说得我都挺害怕的。可是专家说完,麦克风还没有递到我的手上,就有观众抢过去表示,他们看懂了这个戏,他们喜欢这个戏。”
2008年,当他的形体戏剧《达人未爱狂想曲》在北京商演取得成功后,开始出现了围绕形体戏剧的研讨,开始有不少专家会谈论到他。“其实我没有变,我们追求的方向没有变,我们戏剧的形式也没有变,但奇怪的是,关于我们的评价却改变了。”赵淼说到此,无奈地笑了笑。
想把戏剧做成大事业
赵淼对“达人”和《东游记》“马不停蹄”的上演丝毫不感到意外。“这一切都源自我们5年前的规划。”他慢条斯理地说。他如今的规划是,再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将形体戏剧做成一项大事业,让它像孟京辉的戏剧一样火遍大江南北的剧场。
今年,赵淼即将研究生毕业。他说他不打算浪费时间去考什么专业院团了,他会继续留在他的三拓旗剧社里做他的形体戏剧。当他谈到自己发展的前景时,语气平静而悠闲。他相信会不断有人为他的戏投钱。
老戏剧迷:
比假模假式说台词强
昔日孟京辉做戏需要勇气,支持他的观众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你会成为被很多人抨击的先锋戏剧的一分子。但如今,那些曾经拼命前卫先锋的观众们却轻松自如地爱上了形体戏剧。他们喜欢2004年英国舞蹈戏剧节上的深刻而阴郁的《三个黑的故事》,他们也喜欢赵淼作品的幽默和欢快。他们曾为先锋犀利的台词而发狂,如今却在形体戏剧前露出开心的笑容。“我觉得台词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了。”老马,一位看了十多年话剧的老戏剧迷告诉记者说,“看了十几年的话剧,如今的戏剧台词很难再找到大师那种经典的语言,剧情也特别拖沓,让人感觉很乏味。”他说,在形体戏剧里,他找到了久违的动感和爆发力。“形体戏剧看着很过瘾,人物的情绪传达得特别到位,比假模假式的说台词强多了。”
文艺青年:
形体一样先锋深刻
曾经,先锋要刻意摆出一副沉默冷酷的面孔来,如今,那些追求先锋的观众们却发现,形体戏剧让先锋、深刻和轻松易懂并行不悖。“过去很多时候我们是在装深刻。”王晓勇,一位标准的文艺青年说,“玩儿了半天形式,其实啥也没说清楚,不如形体戏剧来得直接有趣。赵淼的‘达人’最起码是在认真讲现代人的喜怒哀乐,而且表现得非常真实。我没有想到,我笑着笑着,却忍不住落泪了。”
■手记
悠闲开创戏剧新时尚
十几年前,孟京辉艰难起家,直到近两年,有关他的批评声和反对意见才渐渐平息,他的先锋作品才走上商业运作的轨道。相比之下,1979年出生的赵淼则是悠闲自如地开创了戏剧新时尚,并且从一开始就是商业运作,票房场场火暴。赵淼看着不爱说话,其实骨子里带着北京小孩特有的前卫、大胆和藐视权威的劲头。他的成长经历也代表了一大批北京形体戏剧爱好者们成长的轨迹。
先锋不一定要对着“敌人”呐喊。和赵淼一同成长起来的这批观众,爱形体,却不张扬。厌恶陈腐和老套,却并不愤怒。他们的心中没有敌人,也没有权威。他们忘我地享受着形体戏剧带来的全新快乐。
像赵淼所说,多年前法国在商业戏剧泛滥的时候,形体戏剧、荒诞派戏剧便开始出现并发展。几年来戏剧商业化的发展,让一些劣质戏钻了空子,却也给了形体戏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形体戏剧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好与不好都用市场和票房来检验吧。
信报记者 王菲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